河南省南陽市第一人民醫院(473000)袁玉新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肝病,目前在臨床中較為常見,可能因為一個或多個因素共同作用從而導致肝臟出現損傷。肝硬化的臨床癥狀較為嚴重,且容易產生再生結節,如果不及早進行治療,則有可能持續惡化,最終演變成肝癌[1]。目前針對肝臟等器官進行檢查主要運用到的方法是核磁共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核磁共振的診斷準確率也在不斷提升,對于肝臟內腫瘤性病變的診斷價值也在不斷提高。本文針對核磁共振在肝硬化再生結節中的診斷價值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6年12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20名參與研究,對患者的基本資料進行調閱,20名患者中,共有男性13名,女性7名,年齡在37歲~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67±8.32)歲,病灶直徑在0.6cm~3.1cm之間,平均直徑為(1.43±0.38)cm,所有患者經過嚴格的身體檢查后確診為肝硬化再生結節,病灶數量為20個。
1.2 方法
1.2.1 檢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進行檢查,所使用的儀器為GE1.5T高場強磁共振成像儀和體部相控陣線圈,掃描對象為同反相位橫斷T1WI、脂肪抑制橫斷T2WI、橫斷DWI(b=600)和DWI(b=1000)、冠狀T2WI,對掃描得到的動態增強圖像進行三維成像處理。
根據相關指標,采用Dual Echo對T1WI進行測定,恢復時間為2.2ms~2.5ms,重復時間為140ms~210ms;采用F S E-X L對T 2 W I進行測定,恢復時間為83.5ms~93.1ms,重復時間為6100ms~7100ms。掃描層厚度為7.0mm,掃描間距為2.0mm,掃描視野大小為40cm×38cm~42cm×42cm,掃描矩陣為128×128~320×224。采用M3D/LAVA對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進行測定,恢復時間為1.7ms,重復時間為3.7ms,掃描層厚度為5.0mm,掃描間距為0.0mm,掃描視野大小為40cm×39cm。采用高壓注射器推注核磁共振專業對比劑釓噴酸葡胺注射液,所使用的劑量為0.1mmol/kg,將液體的流動速度設定為每秒2ml。等到藥物注入后,對增強動脈期、靜脈期及延遲期進行不同時段的掃描工作,并得到相應的圖像。
1.2.2 研究方法 回顧分析此次參與研究的20例患者的相關資料和病歷,并采用核磁共振進行診斷分析,歸納總結患者的臨床表現,對核磁共振的診斷準確率進行分析研究,判斷核磁共振在肝硬化結節中的診斷價值。
2.1 核磁共振診斷的準確率 經過手術取病理組織的診斷后,20名患者均確診為肝硬化再生結節,核磁共振診斷出的患者共19名,準確率達到95%。
2.2 核磁共振的表現
2.2.1 成像表現 通過研究可以看到,肝硬化再生結節的患者在核磁共振掃描中呈現出的肝臟體積一般表現為縮小或者正常,外觀呈現出波浪狀或者駝峰狀的不規則形態,肝左右葉出現比例失衡的情況,肝內出現小結節或者大小結節混合的情況?;颊叩腡1WI同相位呈現出稍高信號或等信號,脂肪抑制T2WI呈現出低信號結節,增強掃描中,門靜脈期和延遲期與強化肝實質進行比較后表現為低信號結節,而動脈期未曾出現強化情況。
2.2.2 肝硬化和肝細胞癌患者的成像表現在本次研究中,共出現4名患者合并肝細胞癌病癥,其中1名患者為多發結節型,1名患者為巨塊型,2名患者為小肝癌,T1WI同相位呈現等信號或者稍高、低信號,脂肪抑制T2WI呈現出高信號。4名患者的DWI序列均呈現出高信號,ADC圖像中呈現出低信號變化。
肝硬化是引發肝癌的重要因素之一,產生肝硬化的原因較多,如果不及早進行治療,極有可能病變為肝癌,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及早對肝硬化進行治療和預防,可以有效地降低癌變的可能性[2]。根據臨床研究,肝硬化再生結節極有可能是演變肝癌的最初步驟,因此需要對肝硬化再生結節進行早期的判斷。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醫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影像學技術在對肝硬化進行診斷時的準確率也在不斷提高,可以有效地為肝硬化再生結節的診斷提供參考[3]。
根據本次研究中數據表明,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結節呈現良性,則患者的T1WI同相位則表現出等信號或稍高信號,脂肪抑制T2WI呈現出低信號。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結節呈現惡性,則T1WI同相位呈現低信號、等信號或稍高信號,脂肪抑制T2WI呈現高信號。通過研究還可以看到,患者的DWI對于分辨患者肝硬化再生結節的良性和惡性具有重要意義,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結節呈現良性,則患者的DWI呈現為等信號,如果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結節呈現惡性,則患者的DWI呈現為高信號,且ADC圖像呈現出低信號變化。本次研究中4名患者經過治療后有2名患者出現了癥狀好轉的情況,在對患者進行復查時發現患者體內的結節DWI信號減弱,結節體積有所減小,從而印證了DWI序列對肝硬化再生結節的診斷價值[4][5]。
針對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進行早期診斷時,一般會再用核磁共振或者CT進行檢查,但是CT掃描只能觀測到肝臟表面的波浪狀變化,對于其他肝硬化再生結節的癥狀難以進行直接的觀測,而且CT檢查對醫生的專業性有更高的要求,而核磁共振技術可以準確地描繪患者的肝臟情況,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因此目前臨床治療中,更多的醫生青睞于利用核磁共振掃描結果對患者進行診斷。
綜上所述,通過核磁共振的應用可以對肝硬化再生結節患者進行早期的診斷,且診斷準確率較高,可以幫助醫生及時發現患者的病癥,采取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減少患者的肝硬化再生結節病變為肝癌的幾率,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核磁共振在臨床診斷肝硬化再生結節中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值得進一步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