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穎,屈惠婷,楊 薇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眼科,重慶 400042)
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及家屬心理護理干預
熊 穎,屈惠婷,楊 薇
(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眼科,重慶 400042)
青少年型青光眼;心理護理;護理干預
青少年型青光眼(juvenile glaucoma)是指3歲以后甚至成人早期發病的先天性青光眼。發病機制與原發性嬰幼兒型青光眼相同,但青光眼的癥狀出現較晚,眼球的角膜和鞏膜對抗高眼壓的能力較強,故外觀無眼球擴大。此類青光眼與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有相似的隱蔽過程,且臨床上難以區分,所以在我國的青光眼分類標準中將30歲以前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均歸入青少年型青光眼。青少年型青光眼早期不易被發現,如治療不及時,致盲率極高,嚴重者數天內失眠,青少年對自身疾病認識不夠,家長面對突入而來的疾病,也不知如何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患者自身和家屬的心理極為重要,不科學的護理及不正確的心理都會造成嚴重和不可彌補的的后果,因此對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工作至關重要。報告如下。
選取2010~2015年我科收治的青少年型青光眼患者3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女17例,男13例,年齡12~16歲,均雙眼發作,臨床表現為眼睛疼痛、腫脹、視力嚴重減退的癥狀,入院視力為手動至0.4,眼壓30~60 mmHg。
2.1 診斷期
患者及家屬入院得知診斷結果后,往往有猜疑、不相信診斷結果的心理和心理急躁、易怒,患者家屬也會在患者面前流淚,或是做出過激的行為,甚至懷疑醫護人員的工作。我們會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病情評估,闡明本病的癥狀、對視力的損害、治療方法、治療禁忌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并對護理的內容與需要患者及家屬配合的注意事項進行說明,時刻關心病人心理變化、情緒、行為等作出心理評定。特別對視力嚴重下降的患者生活和心理造成影響,預防患者出現意外的傷害,理解患者對周圍環境的不適應,護士應該主動積極主動的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環境,加強護患的溝通,取得患者及家屬的配合,積極開展護理工作。教會家屬如何開導子女,讓患者接受并積極的配合治療,教會家屬如何正確的釋放自己情緒。
2.2 治療期
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期間各種檢查的配合,手術前、手術中、手術后的護理與自我觀察,松心態,積極治療,有助于病情的恢復。但大多數的家屬都會對治療的期望很大,但有些術后未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患者和家屬會表現得無助與對疾病的失望這樣更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情緒,療效,對治療失去信心,我們要主動的和患者及家屬溝通,告訴他們不要放棄治療,給予他們信心。我科還針對所有青光眼建立微信群,上面不同青光眼患者進行交流,分享自己對抗青光眼疾病的經歷,以此鼓勵其他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增加彼此的對治療的信心,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更加要教會家屬注重自己的情緒,及自我的調節,正確的對待疾病治療效果,要給患者足夠的信心,一起對抗疾病。
2.3 個性化心理教育
青少年是個似懂非懂的年齡,針對患者不同的心理變化,作出相應的分析。此時家屬的心理教育和對患者的態度尤為重要,教會家屬不要因為疾病而過分的溺愛、遷就、寵愛患者,
這樣會使患者從心理上覺得,不用通過自己的努力,父母便會給他們最好的,讓自己懶惰下去,或是對患者冷淡,情感和關心更多的給自己的兄弟或姐妹,讓患者有職責、自卑的心理,覺得是應為自己的疾病以后不被自己的家人重視,從而自卑,性格變得孤僻,這樣都會對患者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我們更應該正確的指引患者和家屬,給予患者正確指引,合理的關心和愛護,正確的調整自身心態,釋放心理變化。
2.4 獲得社會的支持
家庭、朋友、親人及社會支持對青少年青光患者的心理影響很大,患者往往開始有自卑的心理,不愿意和朋友、社會接觸或是有歧視的眼光來看待自己,這是我們要耐心,和藹的和患者溝通,讓患者學會自信,更早的融入在生活、學習、社會中。整個治療過程得到家屬的理解,幫助尤為重要,充分調動家屬和患者的積極性,一起共同對抗疾病,一起制定康復計劃,給患者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正確的尊重和關心患者。我科室每年還會開展2次青光眼俱樂部,我們的專家教授也會在俱樂部里給患者講解青光眼的知識,也會教會患者自我的防護,對疾病的認識、防護。而且患者于患者之間分享自己治療疾病的過程,讓患者與患者之間樹立正確對待疾病觀念,相互的勉勵,這樣也會讓患者感受到自己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有醫護人員和他們一起戰勝青光眼,讓他們覺得自己是社會、大家庭中的一員,不是一個孤獨的個體。更適應,生活、社會。
通過對患者30例及家屬進行心理護理,教會患者如何認識自身的疾病和教會家屬如何的和孩子有著良好的溝通,共同經過治療疾病的過程,和患者一起對抗疾病,其中患者28名得到康復,另外患者2名因焦慮,眼壓升高,繼續留院觀察治療。
隨著臨床醫學模式的改變,護理體制也在不斷的變化,逐漸轉變為整體護理與責任護理現結合的全面身心護理模式,心理護理是臨床的一個方面,現在已越來越受臨床護理的重視。青少年性青光眼護理重點應了解不同的階段的心理特征,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治療的信任,和患者的依從性。通過對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從而提高了手術治療效果,降低了疾病的復發,提示心理護理可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減輕焦慮,緩解心理負擔,對疾病的治療有相應的作用。青少年是個萌動的時期,家屬是孩子的起點,也是孩子的精神支柱,我們對家屬的心理教育尤為重要,因此,青少年性青光眼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護理不可低估,對治療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值得臨床推廣。
[1] 《心理護理在持續高眼壓青光眼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7).
[2] 朱玉玲.青光眼患者心理護理35例效果觀察.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z1):158,159.
[3] 張功秀,李玉霞.青光眼167例心理護理.齊魯護理雜志,2011, 17(301):77-78.
[4] 《心理護理在青光眼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3(3).
[5] 《心理護理干預對青光眼患者術前術后焦慮和抑郁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1(24).
本文編輯:劉欣悅
Juvenile glaucoma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XIONG ying,QU Hui-ting,yANG Wei
(Ohtsubo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feld surgery eye,Chongqing 400042,China)
R473.77
A
ISSN.2096-2479.2017.02.1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