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100089)蘇俐 徐學軍
患者,男,52歲。因“發熱2小時”入我院急診。患者就診當天因受涼,于21點出現發熱,伴頭痛、全身酸痛,自測體溫39.4℃,無流涕、鼻塞,無咳嗽、咳痰,無喘息、心悸,未經治療。既往有鼻息肉病史10年,支氣管哮喘病史6年,有高血壓病、糖尿病病史多年。平素應用舒利迭50/250μg,吸入,2/日治療。入科查體:體溫40.0℃,呼吸24次/分,脈搏78次/分,血壓128/80mmHg,神志清楚,精神差,發熱面容,全身皮膚無黃染及出血點,淺表淋巴結不大,雙側瞳孔等大、等圓,對光反射靈敏,咽部輕度充血,雙側扁桃體無腫大,頸軟,無抵抗,氣管居中,胸廓對稱,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齊,雙下肢無水腫。急查血常規:白細胞10.2×109/L;中性78%。初步診斷:感染性發熱。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注射用賴氨匹林0.9靜脈點滴。輸液約10分鐘后患者訴胸悶、氣短、心悸,即刻停止賴氨匹林靜脈點滴,患者癥狀仍繼續加重,并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大汗。查體:神志恍惚,端坐位,呼吸急促,口唇、甲床紫紺,雙肺滿布哮鳴音,未聞及濕性啰音,心率132次/分,律齊。考慮為應用注射用賴氨匹林致哮喘急性發作,送入監護室,予心電監護,測經皮動脈血氧飽和度(TcSaO2)78%。給予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200ug,噴吸;無創呼吸機呼氣末正壓輔助呼吸,氧流量6升/分;0.9%氯化鈉注射液100ml靜脈點滴,注射用琥珀酸甲潑尼龍120mg壺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ml,注射用多索茶堿0.2靜脈點滴。半小時后,患者癥狀逐漸緩解,2小時后癥狀完全緩解,入睡。查體:體溫36.4℃,呼吸20次/分,脈搏72次/分。神志清楚,口唇、甲床無紫紺,雙肺呼吸音粗,未聞及干、濕性啰音,心率72次/分,律齊。TcSaO296%。觀察4小時患者體溫正常,無胸悶、氣短、心悸癥狀。隨診2天體溫正常,未再出現哮喘發作。
阿司匹林有加重呼吸疾病(AERD)的作用,稱阿司匹林呼吸反應(Samter’s triad或阿司匹林三聯征),其特點是阿司匹林特異反應性、支氣管哮喘和鼻息肉[1],為類固醇依賴性。其病因至今仍不明確,可能的原因有:①阿司匹林導致環氧化酶抑制,使花生四烯酸不能轉化為前列腺素,但其在脂氧合酶的作用下生成白細胞三烯而致哮喘[2];②白介素炎癥介質的釋放[3];③嗜酸性粒細胞浸潤;④特異性IgE介導的I型變態反應[4]等。病理上,AERD的特點是嗜酸性粒細胞炎癥和呼吸道黏膜中持續性肥大細胞活化[5]。臨床上,阿司匹林呼吸反應分4型:①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基礎型:服用阿司匹林后首先可能出現鼻炎,表現為多量、漿液性鼻分泌物。5~10年后出現鼻息肉和支氣管哮喘;②鼻炎基礎型:在變態反應性鼻炎基礎上因服用藥物后誘發哮喘急性發作;③支氣管哮喘基礎型:原有支氣管哮喘,哮喘發作由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起;④哮喘啟動型:既往無支氣管哮喘,哮喘第一次發作由阿司匹林或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引起[6]。
注射用賴氨匹林為阿司匹林和賴氨酸復鹽,能抑制環氧合酶,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具有阿司匹林致阿司匹林呼吸反應的相同作用,其說明書明確有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體抗炎藥過敏史者,尤其是出現哮喘者禁用。本例為應用注射用賴氨匹林退熱時,誘發哮喘急性發作,提醒醫生、護士在用藥前一定要問清病史、既往史,了解藥物的作用、副作用及禁忌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