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婦幼保健院(473000)王秋紅
護理工作當中的不安全因素是造成醫療糾紛的重要誘因。產科作為高風險科室,具有較多不安全因素,尤其是產科護理中的新生兒護理,更易引發糾紛[1]。本文結合自身多年經驗及其他醫院相關報道,對新生兒護理當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探討有效的預防對策,以此提升重癥監護病房風險防范能力。
①護理人員綜合素質不高。新生兒護士除了要具有日常醫務人員相應職業道德之外,還需具有諸如責任心、耐心及愛心等特殊素質要求。此外,還需具有精煉、超前的搶救意識。在護理工作中,一些護士存在服務不到位及作風不嚴謹狀況,與家長溝通技巧上較為缺乏,最終引發糾紛。②病區環境特殊。監護室患兒較多使用氧氣及呼吸機,使得室內空氣當中含有較高氧濃度。較大用電負荷,儀器設備密集,容易出現漏電及斷電狀況,若夜間停電且使用明火,則會引發火災。③入院接診不清與出院交接不到位。許多患兒是從手術室、產房或下級醫院直接轉入,入院后,家屬未陪伴,許多患兒入院時已經發生注射部位感染及皮膚感染等狀況,家長未發現,入院時護理人員在檢查患兒身體時,同樣未發現,這便留下了糾紛隱患。當出院時,與家屬溝通不到位、交接不清,出院后,患兒出現問題,難以明確責任。④工作不到位,違反操作規程。新生兒在監護儀、光療箱與暖箱使用中以及洗澡、換尿布、喂奶及配奶操作中,均存有較多安全隱患,如留置針肝素帽脫落、血氧探頭包裹太緊、俯臥位沒有監護、箱溫驟變、墜床、洗澡時燙傷、喂奶時嗆奶而窒息及配奶污染等,均會導致意外事故發生[2]。⑤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認真。用藥劑量不準確,發生配錯藥狀況,錯誤執行醫囑;各班觀察病情不細致,巡視不及時,交接班不清,病情為能及時發現而造成搶救時機的延誤。⑥護理人員精神緊張,勞動強度大。重癥監護病房患兒病情危重,且治療內容繁瑣,各類型記錄均需具體且細致,患兒啼哭聲不斷,各儀器報警聲不止,責任大,難以較好休息,不能心理調節,護理編制不足,長此以往便會造成心情煩躁及精神緊張。⑦輸注刺激性及高滲性大液體。早產兒具有較高的營養需要量,但受限于消化代謝功能,需將高滲靜脈營養實施輸注。對于低鈣患兒,其需要實施靜脈補鈣,而鈣劑則會較強刺激局部血管,容易出現滲漏狀況。休克及心衰患兒,需采用多巴胺等帶有刺激性的藥物實施輸注操作,由于具有較長維持時間,穿刺部位局部容易出現蒼白甚至皮膚壞死等狀況。⑧儀器使用不當。監護病房中設備種類繁雜,新儀器及新技術較多使用,性能復雜,如若護士缺乏故障處理知識,對儀器性能了解不足,當發生儀器故障時,未能及時發現,便會造成事故與損傷。
①提升護士綜合素質。護理人員需具有良好的愛崗敬業奉獻精神及優質的心理素質,學會且善于換位思考,掌握靈活的家屬溝通方法與技巧,不斷提升自身技術水平與業務素質,獲取家屬的理解與尊重。②強化病區環境管理,構建系統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分別制定新生兒意外應急預案、新生兒病房安全防范守則及新生兒查對和交接班制度,對病房安全管理工作給予強化,可在病區內配置無死角錄像設備;工作人員不可用濕手操作電源或各種儀器;如若出現夜間停電狀況,不可用明火,可在室內安裝應急照明燈具,另配備有滅火器及手電等,對全員實施消防培訓工作,使其懂得火災時正確處理及掌握救護方法。③對新生兒出院護理進行規范,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重新制定入院護理,并對護士的行為及語言予以規范化指導,患兒在入院及出院時,與患兒父母一道從頭至腳,對其周身皮膚黏膜情況進行檢查,按右足印,且簽字用雙手,家屬在記錄上按手印,且在護理記錄當中對患兒皮膚情況進行詳細描述,另描述家屬查看時間、告知內容及核對者等內容,將新生兒住院聯系卡發放于家屬,憑此卡可出院接患兒、送母乳及詢問病情。出院時,對出院結賬卡、聯系卡及床卡進行核實,另核實手條、腳條無誤,以口頭或書面方式,向家屬講授育兒知識,此些措施可將家屬疑慮最大化消除,增加對護士的信任感[3]。④強化基礎護理,提升護理質量。對消毒隔離制度予以嚴格執行,避免出現配奶被污染狀況。熟練掌握正確的洗澡方法,避免出現燙傷,當患兒為俯臥位時,需配置監護人員,調整血氧探頭,使其松緊適宜。若需光療,則需對是否存有眼罩脫落狀況進行定期觀察。用膠布固定留置針與頭皮針連接處,避免出現針頭脫出而對患兒刺傷狀況,將溫箱打開,防止患兒墜床,需垂直壓迫穿刺部位,且對是否存有繼續出血進行動態觀察。⑤強化責任心,并對各種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強化護理人員的責任感及職業道德的教育工作,促使每位護士均能對自身法律責任及職責范圍明了,對床頭交接班嚴格執行,認真落實查對制度,保證擁有齊全的腳條與手條,遵循醫囑,用藥規范化,強化巡視,如若患兒存在病情改變,需及時做出處理。⑥幫助護理人員消除壓力。醫院各級領導需做好對新生兒護士的體恤工作,且進行合理編制,可依據實際需要切實執行彈性工作制,對護士進行適當疏導,保證他們擁有充分休息時間,達到緩解心理壓力的目的。⑦強化特殊用藥的管理工作。在開始用藥前夕,需將此藥使用的必要性及時告知,另將可能會出現的滲漏損傷知識講授于家屬,用藥前,開展靜脈狀況評估,用藥后,則實時監控。
新生兒自出生至出院,各環節均可能引發糾紛,新生兒護理人員需不斷強化自身的法律知識與意識,運用操作常規、法規及法律對自身行為進行約束,為新生兒提供更加安全且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切實對護患雙方合法權益進行有效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