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榮,姜心祿,高 晗,徐 強,陳 科(.四川油研種業有限公司,四川 德陽 68000;.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0066)
優質雜交稻禾兩優348高產栽培技術
周 榮1,姜心祿2,高 晗1,徐 強1,陳 科1
(1.四川油研種業有限公司,四川 德陽 618000;2.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禾兩優348是新審定的優質高產雜交水稻新品種。為了促進該品種的推廣,本文主要介紹了其品種特性和高產栽培技術措施。在高產栽培中需要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合理施肥,加強肥水管理,并著重強調了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注意事項。
新品種;高產栽培;技術措施
禾兩優348是重慶市為天農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州禾睦福種子有限公司以禾1S×R348聯合選育的秈型兩系雜交水稻新品種,2016年通過國家審定(國審稻2016023),由四川油研種業有限公司獨家開發。2015年開始在我省進行示范布局,2016年在全省水稻主產區進行了大面積的生產試驗和示范,表現很好。通過各地的調查和總結,現將禾兩優348的高產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1.1 特征特性
秈型兩系雜交水稻品種。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153.6d,比對照Ⅱ優838短1.8d。株高109.1cm,穗長25.6cm,有效穗數16.4萬穗/667m2,每穗總粒數189.8粒,結實率81.6%,千粒重24.8g。抗性:稻瘟病綜合指數兩年分別為5.5、6.0,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表現為敏感;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6.8%,長寬比3.0,堊白粒率35%,堊白度4.3%,膠稠度70mm,直鏈淀粉含量14.5%。
1.2 產量表現
2013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區域試驗,平均單產622.3kg/667m2,比對照Ⅱ優838增產6.5%;2014年續試,平均單產609.8kg/667m2,比Ⅱ優838增產5.4%;兩年區域試驗平均單產616.0kg/667m2,比Ⅱ優838增產6.0%。2015年生產試驗,平均單產617.2kg/667m2,比Ⅱ優838增產6.7%。
1.3 審定意見
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云南和貴州(武陵山區除外)的中低海拔秈稻區、重慶(武陵山區除外)海拔800m以下稻區、四川平壩丘陵稻區、陜西南部的稻瘟病輕發區作一季中稻種植。
2.1 適時早播,培育多蘗壯秧
各地要根據當地的生產實際,及時播種,不誤農時。播種時適當稀播、勻播,降低播種量,秧田播種8~10kg/667m2。同時,加強苗床的肥水管理,使秧苗生長健壯。育秧技術較好的,采用機插秧,大田用種量1.5kg/667m2;旱育秧移栽的,用種量0.8kg/667m2;如果是濕潤育秧、機插秧的,建議用種量1.2kg/667m2。機直播的,建議用種量1.5kg/667m2。
2.2 適齡移栽、插足基本苗
育秧后根據栽田的情況,合理調節移栽秧齡,及時早栽。冬閑田,有水源保證的田塊,及早翻冬整田,開廂移栽。30~35d秧苗移栽,以栽雙株為宜,移栽密度(17~20)cm×30cm。秧齡40~45d,移栽單株,密度17cm×30cm。秧齡50d以上等水遲栽的,適當增加密度,增加每穴苗數,適當多栽基本苗。
2.3 合理施肥
禾兩優348分蘗能力中等,本田底肥最好采用復合肥+碳銨模式。用復合肥25kg/667m2(N、P、K含量為15︰15︰15)+碳銨25kg/667m2。根據秧苗生長情況,適當追肥,以調節秧苗長勢。長勢差的適當增施,苗好的少施。在最后一片葉子(劍葉)長出全部展開時,用尿素5kg/667m2進行一次追肥。仍然根據苗架長勢合理調節,苗好少施,苗差多施。
2.4 加強肥水管理
冬閑田較多,常年冷浸的地區,移栽期較早,溫度低,容易發生坐蔸。因此,冬閑田區域要堅持分廂移栽,廂溝深度15~20cm。移栽后堅持淺水分蘗,等秧苗返青后,保持花花水,促進秧苗生長,避免坐蔸。田間秧苗生長達到18萬/667m2時,及時曬田。不能曬田的田塊可以淹深水5d左右,然后降低水深至花花水,以控制苗數。孕穗抽穗期保持淺水層,灌溉堅持干濕交替,后期忌斷水過早。
2.5 注意事項
2.5.1 必須防治稻瘟病 在開始抽穗,每100穴有3~5穴抽穗時防治1次稻瘟病,穗子抽齊時再防治1次,兩次防治的時間不超過7d。
2.5.2 必須防治稻飛虱 進入抽穗開始,遇大風大雨后的第2d ,必須到田間看看,凡是發現有成團葉子變黃的,親自到變黃位置用手扒開秧苗,看地上的泥土上有沒有白色的小蟲。一旦發現,必須全田用噻嗪酮等防治1次稻飛虱,隔2日再防治1次。
2.5.3 必須防治稻曲病 在開始抽穗時和齊穗時,結合稻瘟病的防治,同時防治1次稻曲病。
其他紋枯病、螟蟲的防治和大田生產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