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朝,戴勁松,郭曉云(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土肥農能站,四川 巴中 636600)
巴中市恩陽區土壤環境與施肥狀況調查
楊明朝,戴勁松,郭曉云
(四川省巴中市恩陽區土肥農能站,四川 巴中 636600)
根據恩陽區土壤資源狀況、氣候特點及農業生產狀況,通過田間多點取土化驗,了解全區土壤質量狀況,結合近年農民施肥及農業部門在科學施肥中所作的工作,提出了更好地開展土壤治理保護工作,加大土壤保護宣傳力度的建議。
土壤環境狀況;施肥狀況
土壤環境狀況關系農產品安全, 關系到人體健康,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6〕31號,簡稱“土十條”),進一步明確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為了解恩陽區土壤環境與施肥狀況,更好地開展土壤治理保護工作,有必要就恩陽區農田施肥、農業項目實施等工作進行全面了解,筆者就此開展調查。
1.1 土地資源概況
全區總耕地面積5.07萬hm2(二調),其中田 2.60萬hm2,旱地2.47萬hm2。土壤主要是由侏羅系蓬萊鎮組,白堊系成墻巖群砂石巖風化物和河流沖積物母質發育而成,共分為水稻土、沖積土、紫色土、黃壤土等4大土類,8個亞類,18個土屬,25個土種。全區4個土壤類型中,水稻土占59.8%,紫色土占39.3%,沖積土占0.72%,黃壤占0.18%。土壤質地以輕壤、中壤為主,分別占耕地的42.0%、28.3%,砂壤和中粘土次之,分別占13.6%、12.1%,重壤占4.4%。
1.2 自然氣候及灌溉條件
思陽區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屬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類型。年平均氣溫17.1℃,歷年平均降水量1100mm,無霜期275d,全年日照時數1462h以上。河流以恩陽河、鱉溪河、雙橋河3條為主。恩陽河境內流長43.3km,流域面積1183.5km2,年徑流量12.46億m3; 鱉溪河境內流長67.5km,流域面積646.75km2,年徑流量2.59億m3;雙橋河境內流長43.65km,流域面積474.44km2,年徑流量2.61億m3。全區地下水可利用量為17.56億m3。
1.3 農業生產情況
我區作物種植模式多樣,糧油作物主要有稻-油、稻-麥兩熟和小麥-玉米/紅薯三熟,經濟作物主要有水果、蔬菜、藥材等凈作模式。區內盛產水稻、小麥、玉米等10多種糧食作物和柑橘、煙葉、生姜、蘆筍等500種經濟作物以及桔梗、沙參等200多種名貴中藥材。2014農業總產值26.71億元,糧食總產量35.97萬t,肉類總產7.63萬t。農作物常年播種面積10.7萬hm2,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0.19萬hm2。年出欄生豬86.8萬頭、牛3.9萬頭、羊7.9萬頭、家禽268.8萬只。有種植專業村56個,專業種植基地16個,畜禽養殖小區33個,水產養殖場17個,專業合作組織264個。
2.1 土壤養分檢測結果
2014~2015年我區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全區取土600余個,對所取土樣開展的“常規6項”檢測表明:有機質中等偏缺乏,氮素不足,有效磷缺乏或嚴重缺乏,有效鉀中等偏缺乏。
2.2 土壤重金屬普查測試結果
2012年全國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普查,我區采取土樣263個,分布在恩陽河沿河兩岸和城鎮周邊區域,主要檢測鉛(Pb)、汞(Hg)、鎘(Cd)、鉻(Cr)、銅(Cu)、砷(As)等6個指標,并按要求收集測試土壤pH、CEC和有機質等指標。土樣送檢省測試中心檢測,2015年化驗結果解密表明:送檢263個土樣:鉛(Pb)最小值17.8mg/kg,最大值30.1mg/kg,平均值24.01mg/kg;汞(Hg)最小值0.02mg/kg,最大值0.114mg/kg,平均值0.064mg/kg;鎘(Cd)最小值0.057mg/kg,最大值0.38mg/kg,平均值0.53mg/kg;鉻(Cr)最小值30.9mg/kg,最大值91.2mg/kg,平均值61.92mg/kg,pH值4.64~8.56。依據農環監[2015]15號文件評價指標評價,我區土壤重金屬含量處于“無風險等級”,因此農產品產地環境安全,是我省發展“有機農產品”的重點產地之一。
2.3 土壤重金屬來源及治理
我區土壤環境內,周邊無重金屬產生的工廠,重金屬來源不可能為工廠廢渣、廢氣。因此,我區重金屬污染唯一可能來源源頭是磷肥、商品有機肥、農藥及微肥。首先磷肥是工業的廢料,磷肥中的重金屬含量很難避免,特別是低含量的磷產品。其次是商品有機肥,特別是用養殖場廢物生產的有機肥,受添加劑殘留的影響,重金屬來源可能會超過其它污染源。第三是農藥及微肥,在生產中重金屬化合物可能被帶入,土壤重金屬可能會超標。因此,我區在今后的產業發展中,要高度重視產地環境的安全生產。猶其是要杜絕假冒農資產品進入生產基地,并特別關注白磷肥、磷礦粉、鈣鎂磷肥、生物有機肥、鐵鋅肥、微肥等產品,最好檢測后再施如土壤,避免人為污染。土壤一旦污染,治理工作相當艱難漫長,目前最好最有效的辦法是秸稈還田和休耕,并輔以調理劑治理。
3.1 肥料資源
我區無化工廠,化學肥料依靠從外地購入。市售的化學肥料氮、磷、鉀肥及衍生產品較多,很難一一列舉。近年來,我區主要推廣施用復合肥與配方肥。有機肥資源相當充分,秸稈、沼液、殘枝落葉、雜草等都是好的資源。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做到有機肥與化肥配合合理施用,這是保護土壤環境最有效的方法。
3.2 新型肥料
為了與傳統化肥區別,我們把改性化肥、含微生物菌劑的有機肥、添加功能制劑的有機或無機復混肥等統稱為新型肥料。新型肥料以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礦質養分為基礎,通過物理、化學或生物轉化作用,使土壤和作物的營養功能得到增強。 新型肥料的含義超出了傳統肥料的范疇,是肥料家族中不斷出現的新成員、新類型、新品種,其內涵是動態發展的,它是肥料產業創新發展的原動力。新型肥料按種類可分為: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液體肥料、葉面肥、生物肥料、土壤調理劑。新型肥料的特點是:①高效化:不僅能有效地滿足作物需要,而且還可省時、省工,提高工作效率。②復合化:無機復合,有機無機復合,生物有機復合,農藥、激素、除草劑復合。③長效化:一季只用1次肥。④多元化:大、中、微量元素。⑤功能化:改土、促根、抗倒、壯秧、返青、緩控、除草、殺蟲、滅菌。⑥低碳化: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我區近年來市場新型肥料種類多,發展較快,將來是肥料推廣的重點與發展方向。
3.3 施肥現狀
我區是糧食生產大區,化肥使用量較大。據測土配方施肥的施肥農戶調查表明,2015年化肥施用總量為 2.43萬t(氮、磷、鉀純量),平均施肥量14.3kg/667m2(按種植面積算),低于全省15.9kg/667m2的平均水平,遠高于世界8kg/667m2的平均水平。施肥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3.3.1 施肥結構不合理 我區耕地土壤以紫色土為主,母質中磷素較易流失,鉀素相對固定的特點,土壤施肥應堅持“穩氮、增磷、補鉀”。2015年,開展農戶施肥調查結果表明:化肥施用結構N∶P2O5∶K2O比例為1∶0.46∶0.39,氮肥和磷肥施用水平趨于合理,鉀肥施用水平偏高;化肥與有機肥養分總量比例為3.2∶1,有機肥使用偏少。導致施肥結構不平衡的原因主要是施肥普遍存在“四重四輕”(重化肥、輕有機肥,重氮肥、輕磷鉀肥,重大量元素肥料、輕中微量元素肥料,重基肥、輕追肥)。
3.3.2 施肥方法不科學 近年來,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推廣測土配方肥技術,復混肥料(配方肥)受農民親睞,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器械施肥、機械化施肥等施肥方法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已得到應用。撒施、灌施、表施等傳統施肥方式、方法還普遍,有機肥與化肥搭配使用還有待普及,機械施肥所占比例極低,化肥利用率較低。農民普遍有通過不斷加大施肥量來取得高產。
3.3.3 有機肥資源利用率低 我區常年有機肥資源量100萬t(干重)以上,總養分約2.45萬t,實際利用不足47.5%。據2013年調查,農作物秸稈資源量 51.6萬t,還田率62.5%,畜禽糞便 31.2 萬t左右,腐熟還田率在75%左右,綠肥種植面積0.67萬hm2,占總耕地面積12%。
3.3.4 肥料品種選擇不科學 農民施肥以有機肥(農家肥)和化肥(包括:普通過磷酸鈣、尿素、碳銨、磷酸一銨、各種復混肥料及配方肥)為主,農家肥和有機肥為輔。農民重化肥,輕有機肥的。施肥方式以撒施、干施為主。不按作物生長時期施肥,有一施到底的習慣。
3.4 肥料新技術應用
3.4.1 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測土配方施肥是在取土化驗和田間試驗的基礎上,依據土壤供肥性和作物需肥性及氮、磷、鉀、微和有機肥養份的含量,科學合理地配方并施用的一項技術。2007年國家開始實施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推廣測土配方技術,對提高作物產量,降低生產成本有顯著效果。我區2014年、2015年實施國家測土配方施肥項目,兩年來在10余個鄉鎮采取土樣600余個,開展田間對比試驗20個,制定作物配方10個,通個大型廣告牌、會議等多種形式宣傳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與此同時,我站還開展“產、供、銷、配”聯合,與企業配合,指導企業生產適合我地土壤的測土配方肥,兩年來企業銷售專用配方肥500余t,施用配方肥面積0.11萬hm2,推廣配方肥技術8萬hm2,大大地改善了我區的施肥環境,提高了作物產量,據我站田間調查,施測土配方肥比常規施肥增產12.3%,節本增效65元/667m2。
3.4.2 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項目技術 該項目是國家補貼投入,意在減少農田秸稈焚燒,降低環境污染,提高土壤有機質,增加糧食作物產量的重大項目。我區2013年至今實施該項目,國家累計投資300余萬元。幾年來,通過實施秸稈還田技術,增施有機肥技術和土地酸化調理技術,我區秸稈焚燒現象基本杜絕,秸稈還田量大大增加。據調查,農田秸稈焚燒率以從3年前的千畝著火點15%降到目前的5%。全區秸稈年處量100萬t,主要用于留樁還田、機具粉碎還田、覆蓋直接還田、作沼氣原料腐熟還田、作飼料過腹還田、作燃料還田、作基料還田等。盡管秸稈還田效率較低,處理秸稈的方式方法原始,但是達到了減低污染,培肥地力地目的。
3.4.3 水肥一體化技術 水肥一體化技術是近年來我省提出的提高肥料利用率,減少省耗,節約成本,保護環境的又一項施肥新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是設施農業的必然選擇,是新型肥料施用的載體。我區設施農業發展較快,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是時代的選擇,我區已把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寫入到2020年施肥零增長行動計劃中。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才剛剛起步,下一步將針對不同作物施肥濃度開展定量研究,開展設施農業水肥一體化技術調查,力增在該項技術推廣中有所發展,為我區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3.5 施肥技術推廣
近年來,區農林局認真推廣肥料技術,多途徑宣傳肥料知識,先后印發了關于抓好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工作的通知和恩陽區2015~2017年主要作物科學施肥建議方案的通知以及巴中市恩陽區2015~2020年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方案和巴中市恩陽區到2020年農藥減量行動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土肥農能站認真貫徹農林局文件精神,開展了10次肥料知識宣傳,發放了1000余份技術資料。鄉鎮農綜站配合土肥農能站,深入大戶、專業合作社開展工作,把肥料知識普及到田塊,效果明顯。據2015年測算:施化肥的增產率為17%~20%,施有機肥的增產率為5%。與此同時,農林局執法大隊加大了肥料市場查處力度,2013年以來,查處假冒農資2起,處理2起,確保了農資市場安全,保護了農民利益。
3.6 存在問題與建議
3.6.1 存在的問題 土肥農能事業專業性強,技術更新快,工作任務重,從業人員少,辦工條件差,工作壓力大,嚴重制約了土肥事業的發展。
3.6.2 建議 ①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土十條”,進一步梳理土地保護治理相關職能職責,加大土壤保護宣傳、保護力度,充分利用我區土壤重金屬含量在“無風險等級”內的有利優勢,發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②努力開展“化肥使用零增長行動”,配套組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技術、水肥一體化技術等。③充實土肥專業人員到崗到位,保障從業隊伍專業性、延續性、年輕化。
2016-12-12
楊明朝(1971-),男,大學學歷,高級農藝師,長期從事土肥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