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學 軍(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山東淄博255000)
變魯為齊,其實尚魯
——讀董愛玲的《韓復榘主魯研究》
石 學 軍
(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山東淄博255000)
《韓復榘主魯研究》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韓復榘主政山東的7年進行了詳盡考察。韓復榘主魯期間,在政治上采取澄清吏治、根本清鄉與嚴厲剿匪、鄉村建設和“新生活運動”;在軍事上擴充軍隊與軍備且治軍從嚴;經濟上崇尚獨立和勵精圖治;文化上“尊孔讀經”,增加教育經費,推崇儒教,查禁進步刊物,嚴控民間宗教等。《韓復榘主魯研究》以中觀視角來觀察和研究韓復榘,突破了以往研究只注重其軍人身份的片面性。
韓復榘;《韓復榘主魯研究》;主政;變魯為齊
臨沂大學董愛玲教授多年潛心研究歷史人物韓復榘,其研究的集大成——《韓復榘主魯研究》,已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6年3月正式出版(以下簡稱《主魯研究》),專著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韓復榘主政山東的7年做了詳盡的研究。該研究著力從政治、經濟、軍事、思想及文化諸方面考察韓復榘主政的政策、措施與取得的效果。《主魯研究》較之以往的成果,更近乎于一部中觀歷史人物學術傳記。從韓復榘的職業角度來說,其可謂戎馬一生,政治定位就是一介軍閥。他在山東省主席任上集軍政大權于一身,軍事始終是其主業。《主魯研究》以中觀視角來觀察和研究韓復榘,更能反映韓復榘復雜、豐富的一面,突破了以往研究只注重其軍人身份的片面性。
《主魯研究》共16萬余言,由5章構成。第一章是“韓復榘在山東統治的確立”,主要論述韓復榘的早年軍政生涯、主魯前山東概況以及他獨霸山東局面的形成。韓復榘早年從軍追隨馮玉祥至1928年就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主政河南兩年期間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為其后主魯提供了從政和治理的經驗。第二章的“韓復榘主魯期間的政治統御”,包括澄清吏治、根本清鄉與嚴厲剿匪、鄉村建設和“新生活運動”等。在其清除獨霸山東的障礙后,采取了澄清吏治使基層政權得到空前加強,根本清鄉則基本肅清了多年來擾民的匪患。鄉村建設和“新生活運動”則鞏固了和保護了地主階級利益,在一定程度上發展了鄉村教育,破除封建陋習和改良了社會風俗。第三章的“韓復榘主魯期間的軍事經略”,主要是論述其擴充軍隊與軍備的情況,他沿襲了西北軍從嚴治軍的傳統,重視軍隊訓練,是其主魯時期的一大特色;他奉行蔣介石的反共政策,殘酷鎮壓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運動。西安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加強了對韓復榘的統戰工作,他由反共逐漸走向聯共抗戰。第四章是“韓復榘主魯期間的經濟建設”,研究韓復榘的經濟思想,作者依據當時山東的社會環境、經濟發展狀況對韓復榘經濟活動進行評價,認為韓復榘有一定的近代意識和民族意識,主張勵精圖治,變魯為齊,要建立山東獨立的經濟體系,這是他發展經濟的根本原因。韓復榘主魯的七年里,山東經濟得到一定發展、社會相對穩定,盡管是曇花一現。維持軍隊擠占了建設資金,經濟支柱則以傳統的農業、手工業、商業和礦產等占較大比重,現代化的成分較少,由于外國資本和官僚資本及統治當局的壟斷和壓迫,使這一時期的經濟發展步履維艱,難有質的飛躍。第五章的“韓復榘主魯期間的文教建設”,主要研究韓復榘主魯期間對山東的文化統制、教育發展以及宗教所實施的政策。他提倡“尊孔讀經”的傳統,修繕孔廟,同時也大力推動新生活運動,注重公共生活的規范化,禁煙禁毒,禁止婦女纏足。他還增建圖書館、藏書樓,收集保護典籍和文物。他對新聞界則施以高壓政策,查禁進步刊物,在其控制下許多宣傳進步思想的報紙被查封或被迫停刊。他力排眾議對教育廳長何思源等進步知識分子所提建議多數采納,增加教育投資,使山東教育較前有了一定發展。其推崇儒教,對佛教和道教是既限制又利用,保護天主教、基督教,嚴格控制道會門等民間宗教。
《主魯研究》涉及的角度有政治、經濟、軍事及文化教育等諸方面,其中政治、經濟一章著墨較多,這也符合董愛玲教授研究的旨趣,其先前所撰寫的研究韓復榘的有關論文,也多是從經濟角度進行。作者對于經濟格外關注的原因,筆者認為,相對于政治、軍事來講,經濟則更涉及到百姓日常的切身利益,而且關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
通讀《主魯研究》一書,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變魯為齊”。山東,古稱齊魯,雖多被外界稱為禮儀之邦,但這個“禮”似乎更合于孔孟之鄉的籍地魯。而齊則以當年的經濟繁榮、國富民強而著稱。韓復榘1930年9月被任命為山東省政府主席,就任后他很快改組了省政府,提出了“澄清吏治”“根本清鄉”“嚴禁毒品”“普及教育”等四項施政計劃。縱觀韓復榘主魯期間針對山東經濟發展所實行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近代山東一批民族工業的進步,進而推動了山東經濟的發展。但是正如標題中所言“變魯為齊,其實尚魯”,他力求發展山東經濟,想要達到齊當年所表現的政通人和、表率四方的盛況。但其所遵從的并不都是實現國家現代化的理念,有很大一部分還是封建思想的理念,筆者所說的尚魯,其實意指儒家的正統思想,注重傳統道德與禮制。
《主魯研究》中在第二章中提到由梁漱溟所主持的鄉村建設,其出發點雖好,但梁認為中國原是“倫理本位”的社會,他提倡的合作社組織,就是要求發揮倫理情誼,它“一面是經濟組織;同時也是倫理組織,你與人有倫理關系則經濟生活自有保障”。這種講求傳統差序的組織與西方的團體社會相去甚遠。再者,針對國民政府提倡的“新生活運動”,韓復榘在山東開展前認為,“昔管仲治齊,依法令著稱也,然其言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些依然是傳統禮法的說教。在治軍方面,韓復榘推崇曾文正,常把其語錄掛在嘴邊,并作為其軍隊精神。韓復榘的這些言行更像是一個封建大家長,正如他干預司法審判一樣,具有任意性和獨斷性。《主魯研究》有著對于韓施政時期各方面的翔實描述,亦有一些總結性的評價,然而對于韓復榘緣何崇尚傳統倫理卻分析較少。
相比于清政府,國民政府雖然創立了一種新的政體模式,但是在信仰價值體系上并未發生根本變化,有學者將這一時期的價值倡導稱為“新傳統主義”。新傳統主義實質上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翻版,國民政府的文化方針是將儒家思想作為維持社會秩序的重要手段,以儒家文化作為社會的主流文化,對西方文化則排斥其思想和政治上的多元主義的內容。被國民政府稱為民族傳統、民族精神集中體現的“禮義廉恥”“四維八德”等,似乎完全排斥了現代文明的概念,不僅無法構成民族新價值信仰系統,反而成了國民黨抵御文化自主發展的政治符號。
韓復榘與蔣介石均崇尚傳統文化,除了大的時代環境使然外,或許韓復榘書香門第的家庭環境亦有影響,其父為私塾先生和前清秀才,提倡遵從傳統儒家文化,靠倫理道德維系社會,這是一種理想的社會,但也是不現實的,因為道德的干預即是人的干預,禮治或者浮于傳統基礎之上的法治到頭來統統淪為人治。這些從韓復榘與其他軍閥的恩怨、與蔣介石的重重嫌隙均可掠見。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中國文化深層次的內容外,在《主魯研究》一書中,還可以看到,抗戰前夕,山東各行業的發展情況、社會的精神面貌以及山東成為后來抗戰重要戰場的一些客觀因素。
正如孔子對于管仲的評價既有肯定也有否定那樣,孔子對于管仲的批判主要集中在“禮”上,但卻認為管仲是“仁”的,并發出“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這樣的感慨。今天對韓復榘主魯的作為也應一分為二地看待,要批判性地把握。
變魯為齊,也許韓復榘是想做齊桓公或管仲那樣的改革家使然。從韓復榘的一貫善變與野心來看,稱霸一方更合其意。作為一省之長,他希望有一番政績,并發出“我不會改革,所以請人改革”的呼聲,可見他有想成為管仲那樣一代名相的決心。但歷史從來不以決心和口號作為評判標準,而是以歷史人物的真實作為論功過。
《主魯研究》各章節,夾敘夾議,呈現了韓復榘在山東主政的方方面面,或利國利民,或弊大于利,顯現著韓復榘身上的局限性和那個時代的局限性。《主魯研究》較好地做到了這一點,在充分挖掘材料,詳實陳述韓復榘施政細節之后,加以評議,以史實為依據,而不僅僅對韓復榘一味地進行批判。《主魯研究》無疑是迄今為止韓復榘研究的集大成,其對后續的韓復榘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我們期待著董愛玲教授以此為契機,更加深入地進行研究并有更新成果問世。
(責任編輯 李逢超)
2017-01-10
石學軍,女,山東淄博人,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編輯部編輯。
K827
A
1672-0040(2017)03-0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