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孫 敏,張 青*
(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山東 棗莊 277000)
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
王麗麗,孫 敏,張 青*
(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山東 棗莊 277000)
目的 分析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方法 本文隨機抽取我院心胸外科于2016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63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接受的護理方法將其分成對照組(28例)和觀察組(35例)兩個組別,分別為其提供常規護理和護理干預。觀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呼吸功能指標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無肺部感染發生,對照組的肺部感染發生率10.7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呼吸頻率(12.89±1.77)次/min、動脈氧分壓(99.35±0.64)%,均優于對照組呼吸頻率(17.92±2.15)次/min、動脈氧分壓(94.62±0.5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71.43%,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護理干預的應用可有效抑制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肺部感染的發生,促進其呼吸功能的恢復,臨床價值較高。
護理干預;心胸外科;肺部感染
手術作為心胸外科的常用治療方式,患者的創傷較為明顯,且多伴有一側肺葉萎縮[1]。因此,心胸外科患者術后并發肺部感染的幾率較高。護理干預用于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取得了良好成果。現將63例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流程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文隨機抽取我院心胸外科于2016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63例擇期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患者接受的護理方法將其分成對照組(28例)和觀察組(35例)兩個組別。對照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6.9±8.3)歲,觀察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21~67歲,平均年齡(49.3±7.6)歲。兩組術后肺部感染患者在性別、年齡上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常規護理方法
給予對照組術心胸外科手術患者常規護理,具體包含病房環境清潔質量維持、口腔護理等。
1.2.2 護理干預方法
為觀察組心胸外科手術患者提供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方法如下所示:①健康知識宣教護理。為心胸外科手術患者講解發病機制、治療過程、預防肺部感染等相關知識,以提升患者的治療及護理配合度。若患者有吸煙習慣,需督促患者戒煙,減少患者肺部的損傷;若患者體重偏高,則應通過督促患者運動的方式,避免過高的體重加劇其肺部負擔。②基礎護理。心胸外科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正確咳嗽,視患者實際狀況提供叩背護理、吸痰護理,促進體內痰液的排出,避免痰液堆積引發肺部感染或肺不張,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③飲食護理。告知患者將半流質食物作為主食,進食時應盡量避免嗆咳,避免攝入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物。④心理護理。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音樂治療或放松訓練,避免負性心理干擾心胸外科患者的預后。⑤呼吸訓練護理。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其進行深呼吸訓練:緩慢吸氣后,均勻吐氣,訓練頻率以3次/d為宜。根據患者呼吸功能恢復狀況適當增加深呼吸訓練量。
1.3 觀察指標
觀察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
觀察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評分項包含呼吸頻率和動脈氧分壓2種。
觀察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項包含滿意和不滿意2種。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
觀察組無肺部感染發生,對照組3例肺部感染,其肺部感染發生率10.71%,兩組心胸外科手術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
觀察組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呼吸頻率(12.89±1.77)次/min、動脈氧分壓(99.35±0.64)%,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的呼吸頻率(17.92±2.15)次/min、動脈氧分壓(94.62±0.59)%,二者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心胸外科患者34例滿意,其護理滿意度97.14%;對照組患者20例滿意,其護理滿意度71.43%,前者顯著高于后者,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心胸外科手術多具有創口大特點[2]。手術治療過程會對患者的肺部產生一定損傷,引發肺部感染率的增加,加劇患者的痛苦體驗,影響其正常生活[3]。為避免肺部感染的發生影響患者的呼吸功能和預后,可將護理干預應用在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通過健康知識宣教、心理護理、基礎護理(咳嗽指導護理、叩背護理、吸痰護理)等方式,提升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配合水平,使其以正確的態度面對治療和護理環節。上述研究表明,基于護理干預護理的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且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標、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為降低患者的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醫院可利用護理干預替代心胸外科手術患者的常規護理,這種護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進患者獲得良好的預后。
[1] 張海燕,朱希燕,張榮澤,李曉峰,付立萍.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06:1489-1490.
[2] 趙秀英,張瑞嬌.探究護理干預在心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46:238-241.
[3] 張新葉.完善護理干預對心胸外科術后肺部感染及肺不張的影響[J/OL].湖北科技學院學報(醫學版),2016(02):166-168.
本文編輯:劉帥帥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29.70.02
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