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芳,宋淑琴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4醫院普通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小兒闌尾膿腫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闌尾切除手術的護理特點對比研究
王燕芳,宋淑琴
(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64醫院普通外科,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對小兒闌尾膿腫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闌尾切除手術的護理特點進行比較分析。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兒闌尾膿腫的患兒2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開腹闌尾手術)和研究組(腹腔鏡輔助),對兩組患兒分別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并對兩組患兒的護理特點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研究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23.1%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6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闌尾切除手術的護理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應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及手術方法實施有效的護理,對促進患兒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小兒闌尾膿腫;腹腔鏡輔助;開腹闌尾切除手術;護理特點
小兒闌尾炎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兒童急腹癥,手術切除術是治療小兒闌尾膿腫最有效的方法,臨床中有開腹闌尾切除術和腹腔鏡闌尾切除術。腹腔鏡技術具有創傷小、無痛苦、術后恢復快、并發癥少等特點,目前已經在臨床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此次研究針對小兒闌尾膿腫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闌尾切除手術的護理特點展開討論,現做出如下報告。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小兒闌尾膿腫的患兒2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開腹闌尾手術)和研究組(腹腔鏡輔助),對兩組患兒分別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其中對照組15例,男9例,女6例,年齡3~5歲,平均(4.0±0.9)歲;研究組13例,男5例,女8例,年齡2~5歲,平均(3.5±0.9)歲,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由于兩組患兒的手術方法有所不同,分別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措施:①并發癥的護理:兩組患兒在術后均會出現切口感染、腹腔膿腫、腸梗阻等并發癥。開腹闌尾手術術后患兒咳嗽、翻身會增加負壓,引起切口的疼痛,嚴重還會引起縫線裂開或組織撕裂,使用腹帶可以有效的避免這種情況。針對哭鬧不止的患兒在術后可以使用合適的腹帶,可在患兒活動時使用腹帶,在休息時不使用。腹腔鏡輔助術后患兒手術切口比較小可以不使用腹帶。兩組患兒在術后2天均使用電磁波譜治療儀對切口進行照射一次,1次/d,連續治療3~5天,可以促進切口的愈合。②飲食的護理:在術后應禁食,過早的禁食會導致患兒出現腹脹腸梗阻,護理人員應向患兒家屬進行詳細的講解,避免患兒家屬私自喂食。腹腔鏡輔助術后24 h若患兒沒有出現明顯的腹脹、腹痛現象,可以飲水。開腹闌尾手術術后患兒進食的時間要稍晚,因患兒腹部傷口比較大,所以胃腸功能恢復的時間會比較慢,在術后24~48 h待排氣后才可以進食。③心理護理:由于患兒年齡比較小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再加上疾病的原因及對醫院的陌生感患兒會出現哭鬧不止的現象,護理人員應根據患兒的心理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多與患兒親近,增加與患兒的感情,是患兒不再感到害怕。護理人員應隨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以便患兒家屬隨時掌握患兒的疾病發展,使患兒家屬理解護理人員的工作并積極配合護理。④早期活動的護理:兩種手術方法術后傷口不會有明顯的疼痛感,在術后護理人員應多鼓勵患兒下床活動。相比于開腹闌尾手術而言腹腔鏡輔助術后傷口的疼痛更加輕,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和出院的時間也會比較早,在術后24 h就可以下床活動,而開腹闌尾手術在術后24~72 h才可以下床活動。術后下床活動具有促進血液循環、利于切口愈合、提高肺活量等特點,不僅可以促進患兒的胃腸蠕動,還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兒發生并發癥的幾率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兒并發癥的發生率23.1%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66.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n(%)]
患兒一旦被確診為闌尾炎經盡早的進行手術切除闌尾炎,年齡越小誤診率越高,因臨床表現并不是很典型,發生穿孔的幾率越高,極易形成闌尾膿腫[2]。在臨床中治療小兒闌尾膿腫主要有腹腔鏡輔助及開腹闌尾切除術,可以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及患兒家屬的選擇進行手術。
腹腔鏡切除闌尾炎具有損傷小、并發癥少、腸胃功能恢復快等特點。因患兒全身防御功能及抵抗力比較差,闌尾壁比較薄,當發生炎癥時易發生穿孔的現象,形成闌尾膿腫[3]。開腹闌尾切除術術后并發癥比較多,而腹腔鏡輔助術術后具有并發癥少、創傷小、恢復快等優勢,但是在腹腔鏡輔助術治療的過程中出現腹膜后闌尾炎或闌尾膿腫腹腔粘連較重炎癥出血比較多的時候,操作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會轉為開腹闌尾切除手術[4]。在此次研究中研究組患兒并發生發生的幾率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患兒,開腹闌尾切除手術術后切口感染、裂開的幾率要高于腹腔鏡輔助術,所以在患兒術后護理人員應保證患兒切口敷料的干爽,觀察切口有沒有出現紅腫及壓痛感,避免發生切口感染、腹腔膿腫等形成。針對出現異常的患兒應及時告知醫生并做出及時的處理,降低患兒的痛苦。開腹闌尾切除術術后會出現嘔吐、腹脹、腹痛的現象,與開腹闌尾切除手術自身創傷大、腸胃功能恢復慢有直接的關系。
總而言之,腹腔鏡輔助與開腹闌尾切除手術的護理既有相同也有不同,應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及手術方法實施有效的護理,對促進患兒的康復有著重要的意義。
[1] 趙 娜,范 麗.中西醫結合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護理探討[J].中外醫療,2014,7(10):144-145.
[2] 羅曉華.小兒腹腔鏡2孔法與開腹手術切除闌尾的護理分析[J].醫學信息,2015,8(19):306-307.
[3] 張蓮蓮.急性闌尾炎腹腔鏡闌尾切除與開腹闌尾切除臨床護理比較[J].醫學信息,2016,29(12):235-235,236.
[4] 李 晶.闌尾切除開腹手術與腹腔鏡手術的護理體會比較[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6,1(1):200-200.
本文編輯:劉欣悅
R473.72
B
ISSN.2096-2479.2017.29.1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