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蓮籽
曾任中國臺灣省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南華大學校長等職務,后成為北京大學特聘教授的龔鵬程先生,有文史哲、宗教、藝術、社會學等著作近百種。他的《飲饌叢談》一書,更是把文學、美食、藝術等融和在一起,讓讀者不僅領略舌尖上的美味,更體味飲食中的文化。其中《飲食、男女以通大道》一篇文章更是結合《詩經》《楚辭》等古典文學名著,來解構中國古代美食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更是讓人看過后,回味久久、不忍釋手。
《楚辭》招“魂”回來嘗美食
“魂兮歸來,返故居些”。《楚辭》中的兩篇《招魂》和《大招》都在深情招喚魂魄歸來,魂魄歸來做什么? 龔鵬程的文中說:“《招魂》《大招》都一樣,先說魂魄四處游蕩不好,到處都充滿了危險,還是趕快回家吧。接著就說家中準備了好酒好菜、美麗的女人,可供你享用,所以‘魂兮歸來,返故居些。死后世界陰冷恐怖,活人的生活則充滿了酒的香氣、肉的味道、女人的笑語,兩相對比,死人能不動心嗎?這當然是活著人的想法,所以他們所描述的人間樂事,其實也就是活著的人所愿意過的生活。”
看到這些真的很讓人動心,龔鵬程繼續說說:“這種生活的第一個特點,就是有吃喝之樂。據《招魂》說,這叫做‘食多方,什么都有得吃:稻米、粢稷、穱麥,雜糅著黃粱煮成的飯。豆豉、咸鹽、酸醋、椒姜、飴蜜等眾味并呈。肥牛的筋肉,煮得熟爛而且芳香;調酸醋和苦汁,陳列出吳國道地的羹湯。煮的鱉、炙的羊,又有甘蔗的汁漿。酸的鵠、少汁的臇,還有煎的鴻雁和鸧鶴。露棲的土雞、燉煮的海龜,味道芳烈而且不敗。粔籹、蜜餌,又有干飴。瑤白色的酒漿、蜜制的甜酒,斟滿了羽觴。壓去酒滓的清酒滲入冰喝,醇酒的滋味是既清涼又舒爽。華彩的酒器都已陳列,還斟上了瓊玉色的酒漿。所以說:回來吧!重回到故鄉!”
龔鵬程更是引用了《楚辭》,他說:“《大招》描寫吃的場面也不含糊,大約有四大段,一說吃五谷雜糧,二說吃豬狗龜雞及蔬菜,三說吃飛禽,四說飲美酒、五谷盈倉,還有雕胡米和高粱。鼎鑊中煮得熟爛的食物堆積團團,且都調和得美味芬芳。肥大的鸧鶴、鴿子、黃鵠,還調味著豺肉的羹湯。魂魄啊!回來吧!這么多的美味任您品嘗。
新鮮的大龜,甜美的土雞,調和著楚地的奶酪。豬肉剁成的醬,帶點苦味的香肉,配上一些切的細碎的苴莼。吳醋調味的蒿蔞,不會覺得汁多,也不會覺得乏味。魂魄啊!回來吧!任您盡情的選擇。
火炙的麋鴰、蒸熟的野鴨、還有鶉燉煮的羹湯。油煎的鯖魚、麻雀的肉羹,一道道送到您的前面。魂魄啊!回來吧!美味的食物都先讓您擇嘗。
四種精釀的醇酒,全都蒸熟,它絕不會噎澀住你的咽喉。清香的冷飲,會使您喝得不肯罷休。吳國的醴酒、白米的酒曲,再加上楚國的瀝酒。魂魄啊!回來吧!在此處你永無惶懼驚恐之憂。
由這樣的描寫,可知飲食之樂是人活著時最主要的快樂,甚或可以認為是人活著的主要目的:因為有那么多東西好吃,所以人才舍不得去死;所以死掉以后的魂魄才會為著貪戀這種快感而還魂歸陽。這個觀念,對于理解中國人的生活世界來說,真是太重要了。”
《詩經》中的美食祈福
《楚辭》之后,龔鵬程教授引用《詩經》,來講述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龔鵬程教授說:“試看《詩經?小雅?鹿鳴之什?天保》說上天保護我們,神明佑庇我們,讓我們過著好日子:‘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為爾德。老百姓沒什么別的想法,既不求上天堂,也不想獲得拯救,更不認為有什么罪孽應該清贖,只希望能好好吃吃飯、喝喝酒,質樸之愿既了,就感謝老天爺的恩德了。換言之,這就是中國人的宗教觀。因此,飲食一事,既為生活世界之主要內容,也通之于鬼神。”
行樂當及時
龔鵬程說:“《詩經》《楚辭》是中國詩歌及文化心靈的源頭。”因為是心靈源頭,所以很多內容都是人最真實的內心活動的反映。及時行樂的背后是生命可能會消逝的憂惕。龔鵬程說:“《詩經?小雅?弁》先說:‘爾酒既旨,爾肴既嘉,邀朋友兄弟來吃;其后則說:‘兄弟甥舅,如彼雨雪,先集維霰,死喪無日,無幾相見。樂酒今夕,君子維宴。人生相聚,其實僅如雪塊一般,原先集成一團,后來終歸是要散了的。人壽有限,距死喪之日無多,見面不過幾次,能不把握今晚好好喝酒嗎?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之想,躍然紙上。類似的詩,還有《唐風?山有樞》:‘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樂,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如果死了,房子或什么都是別人的了,所以活著時應好好享受一下。”
飲食,代表人對人的善意
龔鵬程的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飲食,代表人對人的善意。”他說:“飲食,代表人對人的善意,表示愿與之溝通、情意相洽。不共飲食,或飲食之禮漸衰,自然就代表了相反的意思。所以共飲食成為人們的期望,如《伐木》所云:‘有酒湑我,無酒酤我。坎坎鼓我,蹲蹲舞我。迨我暇矣,飲此湑矣。有酒就要讓我喝,沒有也得為我去買酒,這才讓我覺得彼此是朋友。這首詩是指交朋友的事,一開頭說:‘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可是結尾卻強調喝酒的事,似乎發聲求友,尚不及借著喝酒表示友誼呢!又《小雅?桑扈》云:‘兕觥其觩,旨酒思柔,彼交匪敖,萬福來求,講天子宴諸侯。只要多請諸侯吃飯喝酒,一樣可以萬福來聚。可見自天子諸侯以至庶人百姓,這個道理都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