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野
論群眾文化中美術創作團隊建設
——某文化館山水畫輔導工作的開展
◎陳天野
群眾文化是社會文化建設的基石,而美術是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水畫則是中國傳統繪畫的表現形式之一,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為一個技法豐富、理論完善和藝術特點鮮明的繪畫門類。如何在繼承前人傳統的基礎上更好地把這門藝術傳承下去,無疑是擺在我們文化工作者面前需要長期探索的課題。文化館在文化建設領域中充當著政府與群眾之間的重要橋梁,在組織與實施群眾文化活動中發揮著樞紐的作用,群眾文化美術工作者通過組織開展群文美術輔導、創作等系列活動,提升人們對于山水畫這一傳統繪畫形式的審美能力和創作水平,既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群眾文化 美術 山水畫 創作團隊
群眾文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在這種特殊的文化形態下,美術這一藝術形式發揮著重要作用,其為當前美育的重要路徑,能夠有效提高人民群眾的審美觀,培養人民群眾的審美素養,對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大”進一步強調,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應重視文化建設,使我國成為文化強國。文化已經成為我國發展中的重要方面,而山水畫作為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形式,在內容和形式上都非常完善,如何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也是群眾文化工作者的一個長期性課題。文化館是群眾文化交流最直接的載體,可通過各種方式展開活動,在繼承傳統并力求發展創新的美術輔導過程中,不斷提高群眾專業素質,鼓勵他們創作出水平高的美術作品,推動群眾美術的發展。
(一)組建群眾美術創作團隊,以點帶面推動群眾美術發展
在群眾文化建設中,文化館是非常重要的部門,經常工作在一線。文化館能夠有效地引導美術愛好者,使得這些美術愛好者們能夠有序地組建起群眾美術創作團隊,從而更好地開展美術繪畫與指導工作。在指導這些群眾美術愛好者的過程中,應結合他們的實際情況,改良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使得他們的經歷、感受、性格、生活等都能夠通過美術作品展現出來。
在群眾美術創作團隊中,團隊成員散落在社會的不同層面中,其能夠通過自身而影響到周邊人,使得更多的人能夠接觸與了解文化美術。這也是文化美術影響力擴大的重要路徑。以點帶面的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推動民間美術的發展,培養全民的美術素養。
(二)舉辦各種級別的美術展覽,推動群眾美術發展
在開展群眾美術創作的過程中,還可以舉辦各種美術作品展覽。通常,文化館都自帶展廳,為作品的展出提供了有利場地,文化館可以憑借該方面的優勢,積極舉行或承辦各種美術展覽。這種方式一方面能夠鼓舞創作者,使得其能夠更積極地投入到創作中;另一方面創作者之間相互評判與學習,其創作水平得以提升。除了文化館這些固定的場地外,還可以定期組織美術下鄉活動,在鄉鎮與社區舉辦展覽活動,使得城鄉居民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人民群眾能夠與美術活動親密接觸,獲得更多的文化享受。與此同時,美術創作團隊也能夠更好地向社會各界展示創作成果。
之所以在群眾美術工作中選擇山水畫作為重點的繪畫輔導內容,是因為山水畫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繪畫形式,具有一定群眾基礎,大家在情感和審美觀念上都比較容易接受。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應鼓勵群眾美術創作團隊的成員積極翻閱該方面的書籍與資料,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水平。很多初學者僅僅看了畫家寥寥數筆,就認定畫畫只是熟練程度方面的問題,將大量的時間都用于練習方面。事實上,這一看法存在誤區,過分重視技能,而對繪畫本身的文化內涵有所忽視,本來就是本末倒置。對此,愛好者們在學習山水畫的過程中,應從寫生、臨摹與創作等多方面入手,發展自我個性,彰顯時代風貌,不僅要擁有扎實的功底,還能夠通過繪畫而表達對大自然的內心感受,真正畫出“胸中之丘壑”。
(一)注重傳統山水畫的臨摹
在我國山水畫發展的過程中涌現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相關技法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所以,臨摹是提升繪畫技法的重要路徑。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準確掌握范畫的特點與風格,能夠深刻領會作品的意境與內在涵義。針對作品的構圖進行研究,加強皴、擦、點、染等技法的練習。在臨摹的過程中注意步驟,不斷鞏固練習,直到熟練掌握。臨摹包括對臨、背臨與意臨,在基礎環節應更側重于對臨與背臨。學生應充分了解范畫的相關要素,從簡單的入手,逐步加強難度,從局部入手,最后再到整體,采用循序漸進的策略。
(二)師法自然,強化寫生教學
寫生能夠使群眾進一步地觀察生活與自然。在寫生的過程中,第一應合理取景與構圖,明確主要內容,深入思考,選擇合適入畫的景色,并對景物進行重新布局。在山水畫的學習過程中,這是最難的方面。在到達寫生地點后,學生不要急著動手,而是應先進行充分的觀察,從多個角度來觀察景物的結構與特點,選擇主要的繪畫對象,再去構圖。這也就是所謂的“意在筆先”。在此基礎上,應做好取舍,掌握筆墨關系,將實際景物以山水畫的方式展現出來。
(三)立足于傳統,在創作中尋找個人繪畫語言
在山水畫的創作過程中,創作者的文化修養、審美觀念、繪畫技巧都能夠一一展現。最終呈現在紙張上的藝術形象并非是某一時空下的客觀對象,也不是創作者的憑空拼合,而是創作者將自身的主觀認知與客觀對象有效融合的結果。所以,在進行山水畫創作的過程中,學生應逐步打破傳統創作的習慣與方式,培養出特有的繪畫語言。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潛能應得到充分的挖掘,其可以打破傳統的創作形式,借助豐富的想象力,努力尋求代表自我的符號,在作品中表現出自身對山水的獨到見解。只有這樣,最終呈現出來的作品才是富有生命力與感染力的。
在提高群眾審美能力與加強群眾美術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文化館美術輔導發揮著巨大作用,這也是政府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體現。在美術輔導過程中,通過山水畫教學的開展讓他們具備綜合全面的文化藝術素養,領悟中國傳統繪畫精神,讓他們用真情感受傳統文化,以現代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去了解自然、了解生活。黨的“十八大”報告確定了群眾美術輔導的總體方針,即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的原則。群眾美術的創作團隊建設是一種新的美術輔導方式,這條道路還很長,只有不斷地學習研究,提升自身的藝術水平,激發群眾觀察生活、反映生活的熱情,創作出有時代特色的作品,才能不斷推動群眾美術創作前進,讓社會文化生活水平穩步發展。
[1]王伯敏.中國繪畫通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0.
[2]陳傳席.陳傳席文集[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1.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4]張捷.當代中國畫文脈研究[M].南昌:江西美術出版社,2010.
[5]方聞.心印——中國書畫風格與結構分析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王曦)
陳天野,男,碩士研究生,浙江省臺州市黃巖文化館,研究方向:中國山水畫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