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 拉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智青松多鎮獸醫站,青海久治 514499)
發展生態畜牧產業面臨的問題及前景展望
俄 拉
(青海省果洛州久治縣智青松多鎮獸醫站,青海久治 514499)
發展生態畜牧業,統籌產業發展,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加強糞污治理,推進農牧結合,構筑循環產業,節約集約生產,提高生產效益,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畜牧業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實現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本文將對大力發展生態畜牧產業面臨的問題及前景做一探討。
生態畜牧產業;面臨的問題;措施;前景展望
生態畜牧業是指基于生態系統的物質共生原理、食物鏈原理、生態位原理,再結合現代技術和系統工程方法來發展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以發展畜牧業為主打,并且實現漁業、牧業、農業、林業、副業的合理搭配,最終達到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相互統一,生態畜牧業實質上是畜牧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是實現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發展生態畜牧產業中也面臨著一系列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發展生態畜牧產業面臨的問題及前景展望進行探討。
眾所周知,草原資源是不可再生、但可更新的資源,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對于畜產品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這樣就導致草原上養殖的牲畜量過多、過量,導致絕大多數的天然草地都或多或少出現鹽漬化、沙化、退化的現象,草原生態呈現出極為明顯的“總體惡化”的發展趨勢。
雖然生態畜牧已經開始日益普及,但是還沒有完全徹底地改善畜牧業傳統的生產方式,甚至還存在著人畜混居、農戶散養等問題,導致畜牧業生產污染嚴重,已經嚴重危害到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從目前來看,畜禽飼養方式中“一家一戶”所占比例仍然較高,有些地方還沒有建設畜牧養殖小區。與此同時,在已經建設有畜牧養殖小區的地區,由于環保意識還不足,往往為了節約資金而對治污配套工程建設予以漠視或者忽略,導致出現新的污染源。
草原畜牧業是青海省畜牧業的主體,務必要堅決秉承國家及青海省頒布的各項法律法規來實現草原生態安全,維護草原生態平衡,努力實現草原載畜量平衡。此外,生態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確定適宜放牧強度,只有選擇適宜的放牧強度,才能夠有效維持草原的生態安全,才能夠切實提高牧草的利用率與產出率。首先,可通過一系列的草場保護建設措施(如治理黑土灘、防治鼠蟲害、防除毒雜草等)來提高天然草原生產能力。其次,基于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一旦有40%~50%以上的地上產草量被牲畜采食,那么就會導致草場產草量出現嚴重地降低。通過大量的調查數據來看,最佳的草場牧草利用率為45%左右。
(1)加大發展生態畜牧產業的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務必要加強環境保護的執法力度與宣傳力度,各養殖場或者養殖戶都必須要嚴格遵守相關規定來排放畜禽排泄物,一旦發現隨意排放畜禽排泄物的現象,那么務必要一查到底,予以重罰。另外一方面,要鼓勵養殖場或者養殖戶發展生態畜牧業,并且適當地予以政策扶持和專項資金扶持。
(2)搞好生態規劃。務必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對禁養區、限養區、養殖區進行合理、科學地劃定,禁養區內是不能發展任何的養殖業,已有的養殖戶(場)要逐步將其遷出;限養區內要對畜牧業的發展規模進行嚴格地控制,并且努力實現無污染生產與無廢物生產;養殖區則要推進規模飼養,對養殖用地進行優先規劃。
一是主體小循環。引導推進農牧結合、生態牧場建設。按照農林牧漁配套、生態的要求,落實排泄物生態消納地,實現主體內部循環利用。二是園區中循環。要鞏固畜牧業在生態功能中的主導地位,把農牧結合、資源循環利用作為“兩區”建設的重要內容,按照現代農業綜合區規劃布局要求,測算出有機肥料應用量及當地實際供給能力,合理安排相應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實現園區內中循環。三是縣域大循環。開展沼液配送服務,對生態消納地配套不足或季節性過剩的沼液實行專業配送、異地消納。通過政府一定補助、種養殖場戶適當負擔、企業化運作的方式,培育沼液配送社會化服務組織和商品有機肥生產企業,實現縣域大循環。
[1]黃斌.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31(z2):67-69.
俄拉(1982—),女,青海省久治縣人,大學學歷,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