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存義 楊尚奇 常小彥
(千陽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陜西千陽 721100)
寶雞市奶山羊產業發展狀況的調查報告
任存義 楊尚奇 常小彥
(千陽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陜西千陽 721100)
近年來,隨著羊奶市場消費的拉動,奶山羊產業呈現出了較為強勁的發展勢頭,千隴一帶素有從事畜牧養殖的習慣。2014年以來,奶牛發展受挫,農戶紛紛放棄奶牛,從事奶山羊養殖;市上也通過抓良種、建基地、強龍頭、搞服務等措施的落實,使奶山羊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為奶山羊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年初,我們一行3人走訪了隴縣、千陽的幾個村鎮、規模羊場和千陽種羊場,特別是崔家頭鎮幾個羊場,了解了奶山羊發展的喜人景象,也發現了一些問題,現總結如下:
寶雞市;奶山羊產業;發展狀況;調查報告
(1)品種改良穩步推進。2015年市農業局和隴縣財政局各拿27.5萬元、55萬元支持農戶從陜西省薩能奶山羊良種繁育中心、富平、三原等地共選購優質種公羊227只;購進良種基礎母羊4232只。強制淘汰劣質種公羊71只、母羊2846只;建成奶山羊胚胎移植場地80m2,采購專用操作設備12臺(套);積極推廣奶山羊人工授精技術。
(2)規范化羊場有序建設。對羊場建設任務采取分解下達、列項投資并納入鄉鎮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范圍。對建成的場子進行考核驗收,依據驗收狀況,兌現資金,使獎勵和資金傾斜相結合,確保奶山羊場建設快速規范。
(3)飼草飼料生產全面加強。隴縣2015年以來,新建和維修改造青貯窖19.5萬m3,配置揉鍘一體機83臺(套),購置大型青貯玉米收割機3臺,年青貯能力增加16萬t。新種苜蓿、黑麥草等飼草0.1萬hm2,苜蓿留床面積0.6萬hm2,調整出2016年專用青貯玉米種植地0.08萬hm2,優質飼草生產和人工牧草種植創新高;積極推廣“糧—草—畜”模式,示范推廣紫花苜蓿半干青貯9.5t,牧草綜合利用率得以提高。
(4)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以和氏乳業、飛鶴關山、飛天乳業等一批龍頭企業投資擴建、技改,紛紛上馬國際一流生產設備和生產線,和氏乳業投入運營了7萬t嬰幼兒配方羊奶粉智能生產線,飛鶴關山建成了3.5萬t國內領先全自動化羊奶粉生產線,加工能力大幅提升。
千陽市奶山羊產業雖經過多方面資金、政策支持和扶持,已經有了一定的規模,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影響甚至制約了奶山羊產業的發展:
經過走訪幾個奶山羊規模場,羊只單產普遍在1.5~2kg左右,千陽縣崔家頭鎮五里坡羊場平均產奶量幾乎不到2kg,生產性能較低,純種莎能奶山羊本品種單產在5kg左右,富平奶山羊產奶量平均在3~4kg,存在較大差距,嚴重影響養殖效益。
近三年來,陜西省一至全國奶業發展形勢嚴峻,奶價低、賣奶難、虧損大,是嬰幼兒奶粉事件以來最困難的階段。千陽市數十家奶站紛紛關停,奶牛飼養戶剛剛普遍經歷倒奶,賣牛、轉行,虧損等貼膚之痛,至今仍然心有余悸,不愿投入資金、人力、物力發展奶山羊產業,對奶價低、龍頭企業拒收奶源,存在恐懼心理,造成養殖戶數量增長緩慢,千陽縣奶山羊規模場存欄幾乎都不超過300只,以100只存欄場居多,養殖戶存欄規模不大,嚴重影響了配套的設備使用程度。
據大多數規模場反映,奶山羊產羔后,羔羊成活率不高,低于60%,而冬羔情況相對稍好,春羔成活率不到50%,嚴重影響奶山羊規模的進一步壯大。
一是政府制定生鮮羊乳收購保護價,當市場奶價低于保護價時,政府適當給予補助;二是和龍頭企業建立互助合作的利益聯結機制,當市場奶價低到虧損的臨界價格時,龍頭企業讓利養殖場戶,一起度過困難階段;從而解除農戶后顧之憂。
增加奶山羊粗飼料種類,開展優質牧草種植,針對農耕區豐富的農作物秸稈資源,通過青貯、微貯、氨化、揉制和風干等技術措施,提高秸稈的適口性和利用率,大力推廣青干草制作技術,適當購置烘干機,批量生產青干草;制定青干草存放要求,嚴格打捆、墊高、堆垛、打棚措施,進一步防霉變、防雨淋、防日曬、防營養成分流失,確保青飼料全年均衡飼喂。
養殖戶普遍反映羔羊成活率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羊場傳染病較多,比如傳染性胸膜炎、傳染性口瘡、紅白黃痢等通過哺乳傳播,引起羔羊死亡。二是斷臍消毒不嚴格,引起的感染,造成羔羊死亡。三是環境不好,主要是冬季,天氣太冷,有的飼養戶沒有給羔羊床舍鋪墊草,有的鋪了墊草更換不及時,太濕或者不衛生,大腸桿菌、朧瘡菌等細菌指數超標,造成羔羊感染死亡。建議養殖戶首先,對羔羊進行人工飼喂,擠奶后加熱消毒,再飼喂羔羊,防止細菌病毒傳染;其次,加強懷孕母羊后期飼養管理,提高營養水平,確保羔羊胚胎后期生長發育良好;再之,希望養殖戶能提前給母羊配種,在八月底前,完成羊只的秋季配種工作,爭取讓母羊產羔在冬季,不僅提高羊羔成活率,而且也有利于全年產奶期的延長。最后,希望技術部門能加強技術培訓,能讓養殖戶了解掌握相關飼養管理和疾病防治技術知識,而且能經常去養殖戶指導工作,最好能組織相關專業人員編撰奶山羊飼養管理的實用性操作手冊,發給養殖戶,定期、不定期組織專家下場指導培訓,從而提高我市奶山羊整體養殖水平。
[1]田萬強,林清,李林強,等.中國奶山羊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J].家畜生態學報,2014,(10):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