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 旦 洛桑卓瑪 旺 堆
(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南木林 557100)
淺談南木林縣規模化黃牛改良工作成果及“十三五”黃改工作計劃
次 旦 洛桑卓瑪 旺 堆
(西藏日喀則市南木林縣農牧綜合服務中心,西藏南木林 557100)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根據“十三五”黃牛工作計劃,對于南木林縣黃牛的規模化改良工作進行相關闡述,并提出相應的改革措施。
南木林縣;黃牛改良工作;“十三五”計劃
南木林縣位于西藏自治區中南部,日喀則地區東北部,雅魯藏布江中上游北岸的河谷地帶,國土面積8848km2,全境東西長98km,南北寬110km,縣城至日喀則市約有76km。土壤質地大多為白堊紀砂礫頁巖風化層,通透性能好,保肥保水能力差。
2016年底,南木林縣共轄1鎮16鄉146個行政村和534個自然村,14868戶87029人,耕地總面積0.79萬hm2,草場面積52.69萬hm2,人均占地0.09hm2。糧油總產量2591.62萬kg,人均年收入6589.35元;牲畜存欄370162頭(只、匹),其中:牦牛74583頭,黃牛38467頭,綿羊197091只,山羊51179只,馬屬動物2215匹,豬2923頭,家禽54000多羽。
從1985年到2005年我縣有20年的黃牛改良的坎坷歷史,在20年的黃牛改良工作中我們累計完成了黃改配種26944頭,使我縣主要黃改鄉村已基本形成了黑白花和西門達爾良種優良牛的改良品種。
實施規模化黃改工作十三年以來,累計完成黃改配種任務39689頭,占20年黃改配種頭數的147.3%,基本上完成了年度黃改配種計劃任務,達到了預期黃改效益。在開展規模化黃改工作中我們的基本做法是;
(1)加大了黃改工作的資金投入
規模化黃改工作中我們推廣使用了細管凍精配種技術。由于我縣嚴重缺少有關細管凍精配種的必須器具,為了工作的需要,2003年縣委、縣府從縣農行貸款20萬元,專用于購置液氮容器、細管凍精、液氮、輸精搶、輸精外套、常用藥品以及技術員的補助工資等。
(2)狠抓了黃改技術隊伍的建設
首先對黃改技術人員舉辦了技術培訓;按照規模化黃改工作的需要和人工受精技術操作的要求,同時為廣大農戶提供更好的凍配技術服務,由縣畜牧獸醫站和縣配種站牽頭分別在2003年6月份和2005年5月份在縣配種站舉辦兩期黃改專題技術培訓,為了革新落后技術,學習運用新技術,不斷提高黃改“凍配”受胎率,努力為群眾增收做貢獻,提高黃改技術培訓各點黃改技術員全面掌握了細管凍精配種理論知識,把握了實際操作要領,達到了人人都能獨立完成黃改配種技術。
(1)黃改經費嚴重短缺
由于南木林縣黃改沒有列入區地有關牲畜改良項目,縣級財政無力解決黃改所需資金,所以縣府采取了“黃改要實行適當收費”的辦法,每頭收取黃改成本費10元。對此,群眾很不滿意,提出了免交配種費,積極完成各戶配種任務等意見要求。個別戶以沒有現錢交配種費為由,不主動進行凍配,這些情緒已經嚴重影響了黃改工作。
(2)良種得不到良法
改良畜種體格高大,食欲性強,在當地牲畜飼養條件下,改良畜得不到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物質,所以嚴重影響了改良優勢的發揮。進一步改善良種畜的舍飼條件,不斷發揮良種畜的經濟優勢,是解決改良牲畜工作中存在的良種得不到良法的關鍵問題。
三十多年艱辛工作,南木林縣黃改的成就有目共睹,特別是近幾年來南木林縣實施規模化黃改工作以來,事業發展迅速、成效顯著、群眾滿意,是縣委縣府的高度重視,并作為特色產業狠抓的結果,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關心下,南木林縣黃改工作一定能走在全區黃改工作的前列。
南木林縣今后黃改工作基本思路和計劃是;建立規模化黃牛改良區域,建設人工種草基地,五年完成2萬頭黃改任務。
(1)總體思路
依據農牧業要增產,農牧民要增收的基本要求,使傳統農牧業經營管理方式向產業化發展,推進小區域經濟向規模化、優勢化、特色化延伸。我縣將發展規模化、產業化、特色化奶牛業作為突破口,狠抓規模型黃牛改良這一基礎性、前期性工作,積極推廣良種種牛細管凍精配種技術,優化當地原黃牛品種,進一步提高個體生產性能。
(1)加強領導
實施規模化黃牛改良工作是我縣農牧業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為了加強對黃改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此項工作常抓不懈,確實抓出成效來。成立有縣府主管縣長任組長,相關單位和有關鄉鎮主要負責人組成的黃改和人工種草領導小組。
(2)建好人工種草地
在黃改項目區配套建設人工種草,是提高改良畜經濟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措施。為了建設好人工種草項目,我們已在艾瑪、多角、卡孜三個有種草條件的鄉村選定了人工種草地塊。在項目實施當中積極組織項目區群眾參與人工種草地塊的平整、圍欄、修渠、灌澆、施肥、播種、管護等全過程,將人工種草的實際效益受益到每個養畜戶,以此推動畜種改良和人工種草的積極性。
(3)提高黃改技術隊伍的素質及配種技術
在我縣實施規模化黃改工作中,黃改技術員肩負著繁重的工作任務。黃改工作最大特點是打持久戰,我縣每年度黃改技術員下鄉蹲點時間一般從5月中旬到10月下旬共計6個月時間。我們將進一步調動黃改技術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認真抓好年度技術培訓,不斷更新技術知識,同時將黃改工作的配種、受胎、產犢成活等具體任務落實到人頭,并建立工作獎懲制度。
[1]王志斌,竺文斌,李小麗.淺談如何提高農村黃牛改良工作[J].新疆畜牧業,2014,(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