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成
(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鎮畜牧獸醫站,福建武夷山 354305)
豬呼吸道疫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
王建成
(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鎮畜牧獸醫站,福建武夷山 354305)
目前在我國多數地區,包含大大小小養殖場與農村生豬散養戶在內的生豬養殖模式仍然是以傳統圈養模式為主,即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開展生豬養殖。該模式下,生豬養殖環境條件較差,養殖密度大,通風不利,加之夏季高溫高濕氣候因素等綜合影響,更容易導致豬養殖過程中發生各類疫病,其中尤以呼吸道疫病最為高發。對此,文章選取豬呼吸道疫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在生豬養殖過程中豬呼吸道疫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并根據原因分析提出相應的防治措施,以提升我國生豬養殖質量和效益。
豬養殖業;呼吸道疫病;原因;防治措施
無論是生豬規模養殖,還是農村散養,呼吸道疫病在生豬實際養殖過程中都是一種多發、易發的傳染性疾病。尤其是在以封閉的傳統圈養模式下,該病的發病率和危害更甚。在生豬養殖過程中,一旦發生大規模生豬感染呼吸道疫病,則不僅會影響生豬自身的健康生長,而且也會給生豬養殖戶帶來巨大的養殖風險?,F階段,豬呼吸道疫病在國內大小生豬養殖場中普遍存在,影響范圍廣,危害性大,因而需針對該病加強研究,分析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進一步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措施和應對策略。
豬呼吸道疾病爆發的影響因素有多種,其中主要包括疾病因素、環境因素及飼養管理因素等方面,具體概括如下:
綜合現有資料分析可以得出,誘發豬呼吸道疫病的是始發性因素在于肺炎支原體侵入豬體引起豬呼吸道感染所致。主要致病機理在于侵入的肺炎支原體破壞豬呼吸道內毛細血管引發毛細血管上纖毛細胞受損和死亡。嚴重感染時,還會導致豬呼吸道內粘膜層發生脫落,繼而引其豬呼吸道疾病。例如生豬感染豬流感病毒,則流感病毒會侵入生豬呼吸道單核淋巴細胞,并加以破壞,導致豬機體防御功能受損或減弱,從而引發呼吸道感染疫病。
由于諸多原因影響,部分養殖場內生豬飼養密度過大,圈舍環境潮濕、溫熱,空氣流通條件較差,導致圈舍內空氣質量低下,有害物質不斷積累,刺激并損害豬呼吸道,給病菌入侵帶來可乘之機。
現階段,我國生豬養殖正不斷朝著規模化方向發展,大批養豬場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但其中有不少養殖戶是出于從眾養殖心理才開始生豬養殖,其本身缺乏足夠的養殖經驗及疫病防治經驗,導致在實際養殖過程中,對生豬飼養管理不力,飼養密度過大,飼料配比不科學,未做好基礎疾病免疫工作等,從而給包含豬呼吸道疾病在內的各類疫病發生及規模爆發帶來巨大風險。
綜合上述分析可將豬呼吸道疫病發病原因歸納為客觀因素與主觀因素兩方面,因此針對該病的防治也應當從客觀和主觀兩方面著手加以應對。
在影響生豬感染呼吸道疫病的因素中,飼養環境方面因素占據重要地位。因而,對其的防治也應當從飼養環境角度入手,不斷改善飼養環境質量,確保圈舍通風、衛生、干燥,從而降低各類病菌及有害物質的滋生與積累。具體言之,則需做到在實際養殖中,嚴格依據生豬飼養環境要求規范和章程,對圈舍進行充分地消毒和防疫,建立起完善的消毒防疫制度并落實到人,確保此項工作得到有效落實。同時,在發現生豬感染呼吸道疫病時,要及時對病豬進行隔離治療,對圈舍、用具、污染的飲水等進行全面的消毒和處理,避免發生交叉感染。
引發豬呼吸道疫病的直接原因在于支原體感染,在針對該病進行綜合防治時,應當明確其致病病源,同時采取相應措施加以防控,并做到對癥治療,以確保對該病的防治達到及時、有效、恰當的要求。一方面,在生豬實際養殖過程中,可以依據養殖實際,確定合理的飼養密度,如針對不同階段的豬群設置不同的飼養密度,保證良好的通風條件等,這對病原體的防控大有裨益;另一方面,要加強生豬養殖過程中預防接種工作,該項措施是防治豬呼吸道疫病最根本且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例如,針對易誘發豬呼吸道感染疫病的鏈球菌、豬副豬嗜血桿菌、肺炎支原體等,則應當在適當時機對豬全群進行疫苗接種,同時把握好接種的方式、程序、次數以及具體用法、用量等,并做好免疫監控和跟蹤,發現免疫失效現象則緊急進行補免,從而確保免疫工作取得實效,以降低豬呼吸道疫病發生和傳播的幾率。
生豬養殖業的健康、持續發展與國民日常生活實際密切相關,同時也是保障食品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需做好生豬養殖過程中的疫病防治工作。豬呼吸道疫病作為生豬養殖中常見和多發疫病,其綜合防治工作能否切實取得成效,影響著豬養殖管理與疫病防控綜合成效。為此,應當加強對此類疫病的研究,認著分析其發病的主要原因,并做好相應的防控工作。
[1]曲喜軍.如何做好生豬疫病防治工作[J].吉林畜牧獸醫,2014,(10):33.
[2]李宇.豬呼吸道疫病的發病原因和防治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5,(10):67-68.
[3]韓學明.呼吸道疫病在豬飼養的病因和防治[J].獸醫導刊,2015,(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