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宗德 馬 紅 汪恭富
(1.南京市畜牧獸醫站,江蘇南京 210012;2.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畜牧獸醫站,江蘇六合 211500)
淺析實施豬偽狂犬病凈化的措施
呂宗德1馬 紅2汪恭富1
(1.南京市畜牧獸醫站,江蘇南京 210012;2.南京市六合區雄州街道畜牧獸醫站,江蘇六合 211500)
筆者通過對部分規模豬場豬偽狂犬病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在實施偽狂犬病凈化過程中存在認識不到位,技術措施不完善,落實不嚴格的情況。因此對豬場實施豬偽狂犬病凈化應具有五項的基本條件、重點凈化技術措施、配套技術措施和凈化控制關鍵點作闡述分析,以便共同做好養豬場豬偽狂犬病凈。
豬偽狂犬病;凈化;措施
偽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偽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和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豬是PRV的貯存宿主,病豬、帶毒豬以及帶毒鼠類為本病重要傳染源。健康豬與病豬、帶毒豬直接接觸可感染該病,主要引起懷孕母豬繁殖障礙,發生流產、死亡,產木乃伊胎、弱仔或死胎;對仔豬的危害最嚴重,新生仔豬發生大批急性死亡,15日齡內的仔豬死亡率達100%,并伴有嘔吐、腹瀉及發抖、震顫和運動失調等神經癥狀,少數耐過的豬也因為發育不良而成為僵豬;育肥豬和成年豬發病后,可出現發熱和輕微的呼吸道癥狀,一般不死亡。
據調查發現,一般情況下豬場豬偽狂犬病野毒感染率在10~30%,少數場野毒感染率達50%以上,懷孕母豬經常發生流產、弱仔或死胎,新生仔豬有時發生急性死亡,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育肥豬和成年豬發病后常出現發熱和輕微的呼吸道癥狀,嚴重影響了生豬養殖效益。開展豬偽狂犬病凈化是控制豬場豬偽狂犬病的根本技術措施,按照“監測→淘汰/分群→強化免疫→監測→淘汰-凈化”的程序,采取對野毒感染豬群進行淘汰,對假定陰性豬群實施高密度免疫,同時加強綜合飼養管理等措施開展豬偽狂犬病凈化,可以實現有效控制豬場豬偽狂犬病,為生豬養殖帶來良好效益。豬場豬偽狂犬病凈化是豬場自主行為,豬場負責人員要充分認識到采取凈化技術是控制豬場豬偽狂犬病的關鍵,是實現生豬養殖效益的根本保障,要高度并主動實施凈化。
疫病凈化是豬場自身的一項技術工作,沒有健全的工作技術團隊難以保障凈化工作的正常運轉,所以豬場要有專門的凈化工作技術團隊,確保凈化工作有效實施。
疫病凈化是一項綜合技術,在凈化過程中要采取監測、淘汰、免疫等技術措施,實施技術措施時需要購買監測試劑、免疫疫苗等,均要資金投入,豬場要能夠積極的及時提供資金,確保監測試劑、免疫疫苗等的購買,以及凈化工作的正常運轉。
各場的豬偽狂犬病野毒感染原因不一樣,發生偽狂犬病野毒感染程度也不同,所以凈化方案不能使用統一標準的凈化方案,也不能使用其他場的凈化方案。要根據流行病學調查和分析制定符合本場實際的凈化方案,并在凈化過程中不斷完善。
如果種豬群母豬大于500頭,可按照種母豬群數量的10%、種公豬全群采血監測,根據野毒抗體陽性率高低,確定種豬群(種母豬和種公豬)偽狂犬病野毒感染狀態。如果母豬數量小于500頭,可一次采集全部種豬的樣品,檢測gE抗體,根據檢測結果,確定進入何種凈化階段。
對種豬群采取全群普免的方式,每年免疫3~4次,每次間隔3~4個月;后備種豬于配種前間隔3~4周免疫2次;具有母源抗體的仔豬在10~12周齡和14~16周齡進行免疫;無母源抗體的仔豬在6周齡和10周齡進行免疫。兩種免疫策略都可以產生比較好的免疫保護。對于PRV陽性豬場,應在新生仔豬出生當天內鼻內接種弱毒活疫苗,鼻內接種的優點表現為病毒在局部復制和粘膜免疫的建立。獲得性被動免疫存在的情況下,鼻內接種方法優于肌肉注射,且在急性感染期可以有效地抑制PRV的復制和排毒過程。在疫苗使用上要選用gE基因缺失活疫苗(Bartha-K61株),以期迅速而全面地建立免疫保護;一個豬場只能使用一種基因缺失疫苗,不要同時接種兩種不同的基因缺失疫苗,以防疫苗毒株之間發生重組。
根據本場凈化方案嚴格實施監測,對全部繁殖種豬逐頭進行PRV-gE和PRV-gB的抗體監測;對外入的豬逐頭進行監測;對免疫后的豬,要定期開展抗體檢測,并根據免疫情況適時監測,確保免疫效果。
對全部種豬和后備豬檢測出野毒感染抗體陽性的豬必須立即淘汰,對其他豬野毒感染檢測陽性者及時淘汰,或立即免疫基因缺失疫苗進行隔離飼養,間隔4~6周后加強免疫1次作育肥豬處理,并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
連續2次抽檢結果gE抗體均為陰性且免疫抗體合格率≥85%,則該豬群為凈化豬群;凈化豬群建立后,每6個月進行一次野毒感染監測和免疫抗體監測,每次每群抽檢30~60頭,不足30頭者全部檢測,以持續維持凈化豬群的健康狀態。
生產區、辦公區、生活區要嚴格三分開,生產區內清潔道、污染道要分設;要有專門隔離場所和設施設備;力爭自繁自養,實行全進全出飼養制度;嚴格控制高風險人員進場。
嚴格執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特別是人員、物品、車輛等進出場區和生產區的管理消毒制度及售豬后的管理消毒制度的落實,盡可能減少由外部帶入或傳入病原的機會。
病死豬無害化處理時,必須用不漏水工具運輸,走污道送到指定地點無害化處理;病死豬無害化處理后,處理尸體場所,嚴禁無關人員和豬進入,嚴禁廢棄物外流;病死豬排泄和被污染的墊料、飼料等物品均需采取深埋或堆積發酵等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要對處理場所、工具、設備、人員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分娩前要清洗母豬和治療寄生蟲,限制交叉哺乳;保育期原則上一窩一圈,豬圈分隔要堅固,降低養豬密度,增加喂料器空間,控制和調整好豬舍溫度,批與批之間不混群;從斷奶后豬圈移出的豬不混群,各育肥圈豬不再混群,改善空氣質量和溫度。
根據豬偽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狀況,將豬場分為:高風險場(gE抗體陽性率≥30%)、中等風險場(gE抗體陽性率在10~30%之間)和低風險(gE抗體陽性率≤10%)場。如gE抗體陽性率大于30%,要實行“全群或部分清群”措施,暫不考慮實施凈化。對低或中等風險豬場可實施凈化。在凈化過程中或野毒清除后,要定期對豬場開展風險評估,重點進行病原和免疫抗體監測,以及各項配套的生物安全措施落實情況分析,根據監測結果和分析評估結果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凈化的效果。
豬場盡可能自繁自養,如一定需引種,只能引進偽狂犬病gE抗體陰性的后備種豬,并嚴格隔離檢疫2個月,采取血樣進行檢測,偽狂犬病gE抗體為陰性者可與本場豬群混群飼養。
病死豬不得隨意剖檢,嚴禁在生產區隨意解剖,必要時用不漏水工具送到指定地點,必須由獸醫技術人員進行檢查或進行剖檢;只要檢出陽性,要立即淘汰,必須確保淘汰所有陽性公豬、母豬、后備豬,公豬群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陽性個體。每次樣品的采集、檢測、陽性豬的處理均應在10d內完成。
豬場要嚴格遵循《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的要求對豬群實施免疫。免疫抗體合格率達到國家規定的要求。豬群免疫時必須做到一頭豬一個針頭,避免由于針頭傳播。
生豬出售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檢疫申報制度,經檢疫合格后方可銷售,嚴格做到不出售、不轉運、不加工和不食用病豬。
全面做好清潔和消毒,提供必要的通風、保溫設備,以及安全的水質,為生豬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1]何啟蓋,童光志,楊漢春,等.豬偽狂犬病流行病學特征、凈化技術及其應用示范[J].中國畜牧雜志,2015,51(24):68-74.
資金項目:江蘇省農業三新工程項目《規模豬場豬偽狂犬病綜合凈化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項目編號:SXGC[2016]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