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燕
(四川省宜賓縣普安畜牧水產站,四川宜賓 644600)
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措施
曹海燕
(四川省宜賓縣普安畜牧水產站,四川宜賓 644600)
生豬健康狀況是影響生豬養殖效益的主要因素,隨著生豬養殖向著規模化與產業化方向的不斷發展,關于豬疫病的防治愈加引起養殖者的重視。近些年來,受養殖環境的營養,單一的疾病感染越來越少,反而是混合感染越來越多,豬瘟與豬藍耳病的混合感染便是當前最常見的一種豬疫病狀況,在基層中有著較高的發生率。本文以豬瘟與豬藍耳病的混合感染作為研究對象,試探討其診斷方法和治療方法。
豬瘟;藍耳病;混合感染;診斷方法;治療方法
豬瘟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可引發厭食、發燒或腹瀉等癥狀,導致豬仔死亡或母豬流產;豬藍耳病同樣是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是一種呼吸綜合征與免疫抑制病,對生豬的免疫系統功能有著較強的破壞效果。這兩種病在均具有較強傳染性的同時也有較高的發病率,給養殖行業的發展帶來了嚴重的的威脅,使其經濟效益大打折扣。如何減輕豬瘟及豬藍耳病混合感染帶來的嚴重疾病,挽回養豬者所遭受的巨大經濟損失,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問題。
在感染早期,病豬會出現食欲減退、精神萎靡等表現,偏好在豬舍的墊草上簇擁而眠,休息時具有極為鮮明的犬臥姿勢,其吻突較為干燥,大小便的次數也明顯減少。一部分病豬的眼角會出現分泌物,其眼結膜發紅,觸體可發現體溫偏高。若一個豬舍中有1只豬發病,則同一豬舍的其他豬會在3~4日內機體發病,而相鄰豬舍的豬發病時間則是6~14日后。
在早期癥狀出現3~5日后,病情會明顯加重,病豬出現食欲廢絕與便秘癥狀,排出的糞便中有腸黏膜或混雜有血塊與黏膜塊,豬舍中的污水也會被其飲用,尿量減少且呈黃色,精神萎靡。在病情中期,病豬精神狀態非常不好,長時間臥地不起,驅趕后會緩慢行走但持續時間不長,或是起身時拱地皮或墊草,也正是因為這類行為,所以病豬吻突的外皮通常呈磨破出血狀態。若母豬患有豬藍耳病加豬瘟的混合感染,則娩出的仔豬大部分在一周內死亡。此外,一些病豬或是便秘或是腹瀉又或是兩種癥狀交替出現。一般情況下,病豬的腹部、耳朵以及腿部內側會出現血點或血斑。若不進行及時治療,中期癥狀會持續3周左右,隨后病情進入后期。
進入晚期后病豬已經無法起身與行走,只能靠墻短時間站立,一些病豬甚至會后腿癱瘓,部分病豬有呼吸困難表現,身體上的血斑也形成了大面積的瘀斑,部分病豬耳朵萎縮,或是耳朵嚴重發炎導致耳朵脫落。及至瀕臨死亡時,病豬出現肌肉亂顫、四肢抽搐表現。
在發現疫情的第一時間將豬舍封鎖,對豬舍環境進行衛生檢查,若豬舍中留有病死豬未吃完的食物或是殘留的糞便與污物,則要及時清掃并進行消毒殺菌處理。清理出來的糞污與殘余飼料集中堆積、統一處理,消除其中的致病菌,避免疫情蔓延。
隨后,按照緊急程度,對豬舍中的同舍生豬先進行排查,再對鄰舍的生豬進行排查,這是因為同豬舍生豬集體發病時間在3日左右,而臨近豬舍生豬的發病時間在6~14日左右。在排查結果中,若是生豬尚未出現相關癥狀,則要清潔和消毒豬舍,為其優化飼喂管理條件;若生豬已經出現相關癥狀,則要立刻將其隔離開來,并安排專人進行飼喂與管理,這樣既能避免其他生豬感染,也能保障被隔離豬的安全。
由于混合感染可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豬群若集體感染,飼養人員則應加強對其病情惡化程度的觀察,若是病豬批量死亡,則要立刻宰殺并給予無害化處理。
對于未出現癥狀的生豬,可使用豬藍耳病與豬瘟的疫苗進行接種,并輔助使用一些保健性藥物。對于癥狀明顯的病豬,應給予對癥治療。例如,可以使用0.1ml/kg的氟苯尼考,或是20000U/kg的復方青霉素,或是600000U紅霉素+10ml水+150ml葡萄糖液進行西醫治療;也可以采取中醫療法進行治療,將稀釋的柴胡與黃芪多糖肌注給患者,或是將炙甘草、金銀花、炒白芍、益母草、炒艾葉、枳殼、厚樸、熟地、當歸研磨成粉混合到飼料中進行飼喂。
本文以豬瘟與藍耳病的混合感染作為研究對象,先是從不同階段的癥狀表現、針對血清和器官標本進行實驗室檢查兩方面探討了混合感染的診斷方法,又對混合感染的治療方法進行了簡單的介紹,旨在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進行參考。
[1]宋向紅.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治療方法[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6):212.
[2]卜海金.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治療方法[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12):183.
[3]李開均,楊海榮.豬瘟與藍耳病混合感染的診斷與治療方法[J].中國畜牧獸醫文摘,2016,32(1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