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杰 徐進云
(1.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禽改良站,江蘇連云港 222123;2.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牧獸醫站,江蘇連云港 222123)
仔豬的飼養管理
趙 杰1徐進云2
(1.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禽改良站,江蘇連云港 222123;2.連云港市贛榆區畜牧獸醫站,江蘇連云港 222123)
隨著養殖業的不斷壯大,對養殖的管理也越來越規范,養殖的方法也越來越科學化。首先,飼養者要不斷改善自己的飼養水平,從仔豬開始,做好保健預防,以預防為主,治療為輔,以優良的品種為依托,以平衡的營養為基礎,以適宜的環境為條件,以科學的管理為核心,以提高仔豬的成活率,獲得高額的利潤。
仔豬;培育;飼養管理
目前,養豬已成為很多養殖戶發家致富的途徑,為了提高養殖業的發展,增加經濟效益,關鍵的重要環節之一是:哺乳仔豬的培育。
(1)生長快,代謝機能旺盛,飼料利用率高。
(2)消化器官容積小,消化機能弱。
(3)體溫調節機能不強,最氣溫的變化適應能力弱。
(4)仔豬出生后,易致病、甚至死亡,易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必須改進設施和改善環境,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成活率。
(1)做好產前準備工作:一定要注意母豬乳房,乳頭以及外陰部的清潔和消毒,并對分娩圈舍或產床和保育箱消毒,分娩當天要減少對母豬的飼喂量,以免母豬吃的過飽而影響仔豬的產出。
(2)仔豬出生后,應及時用干布抹干全身胎液,用5%碘酒消毒,再用消毒剪刀剪斷臍帶,臍帶保留5-6公分,及時清除胎衣及弄臟的墊草。口服或注射抗生素,預防仔豬早發大腸桿菌引起的下痢。
(3)早吃初乳,固定奶頭。母豬產后3天內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和免疫抗體、鎂鹽等。早吃初乳可以及早的獲得免疫力,獲得豐富的營養,盡快產生體熱增加抗寒抗病能力,同時能促進胎衣的排出,對消化器官的活動也有良好的作用。在吃初乳的同時固定奶頭,為使仔豬生產均勻,要將弱小的仔豬固定在前幾對產乳多的奶頭上,強壯的固定在后幾對產乳小點的奶頭上,其余仔豬固定在中間的乳頭。
(4)應注意保暖,防止擠壓。出生后最初幾小時,溫度要保持32℃,2~8kg保持在30~27℃,8~13kg保持在27~23℃,13kg以上體重保持在22℃。仔豬出生后,由于體質較弱,喜推在一起,好鉆草堆或鉆入母豬腹底取暖,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母豬踩死,要保持環境安靜,保持圈舍干燥,勤換墊草,及時驅蟲,定時消毒。
(5)寄養或補窩,當分娩仔豬數量超過母豬的有效奶頭數,或因母豬分娩后死亡、缺奶等可以采取寄養或并窩的措施,以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寄養或補窩均需選擇母性好,奶水多的母豬當“寄母”。兩頭母豬產仔間隔時間越短越好,最好不要超過3d。補窩的時間做好在晚上進行。開始補窩時要加強看護,防止發生意外。
(1)哺乳仔豬及早補飼的優點
促進消化管的發育;
增強消化功能;
提高飼料轉化率;
提高斷奶重和成活率;
(2)當母豬泌乳量滿足不了仔豬增重的需要時,要及時的給仔豬開始誘食。誘食方法有:
飼喂甜食。仔豬喜甜食,因此應選擇香甜,清脆,適口性好的飼料,如南瓜、胡蘿卜等,將炒熟的豌豆,麥粒等噴上糖水,再裹上仔豬配合飼料放在仔豬經常走動的地方,任期自由采食。
強制誘食。母豬泌乳量高時,仔豬戀乳,不愿提早吃料,必須伴以強制性措施,將配合飼料加糖調成稀糊狀,涂抹于仔豬嘴唇上,任期舔食,經過2~3d,仔豬便能自行吃食。
(3)保持豬舍及用具的清潔,及時驅蟲,定期消毒,過好早期斷奶關,提高仔豬均勻度和飼料利用率。
仔豬出生后,由于本身生理機能的不完善和環境方面的應激雙重作用下,仔豬承受不了而發病、死亡。只有精心護理,及時預防和治療各類疾病,才能提高仔豬的成活率和個體重。
仔豬腹瀉是養豬生產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提高仔豬的育成率和斷奶窩重威脅很大。哺乳仔豬有兩個時期最容易發生腹瀉。
第一次是生后3~5日齡,多為黃痢,是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腸道傳染病,病原為一種溶血性的大腸桿菌。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防治措施要加強對母豬的飼養管理,注意清潔衛生消毒,保持仔豬的環境干燥。
第二次是生后10~30日齡,多為白痢,是仔豬常見的腸道傳染病,引起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為大腸桿菌所致。發病率高而死亡率低。防治措施:平時要加強對母豬飼養管理,注意圈舍的清潔衛生,保持圈舍的干爽。仔豬應注意保暖,盡量減少各種應激,保證供水充足,提早補料等綜合措施能減少本病的發生。
仔豬到了一定的日齡,其采食量日益加大,光靠母乳遠遠不能滿足其需要,因此要選擇合適的日齡斷乳,飼喂適口性好的飼料,充分滿足其食量大增的需要。為了減少斷奶給仔豬帶來的不適宜狀況,可分別采用以下方法:
(1)一次斷奶。此法適用于母豬奶少的仔豬。
(2)逐漸斷奶。斷奶前一星期左右,將母豬和仔豬分開,母豬離圈,喂奶時再將母豬趕回豬圈,飼喂次數逐漸減少。此發適用于帶仔較多的母豬。
(3)分批斷奶。一窩豬中,將大而壯的先斷奶,體小而弱的后斷奶。這方法適用于同窩體重懸殊較大的仔豬。斷奶時間可根據母豬體況,泌乳量和仔豬吃料,體質情況確定。如母豬瘦削,產奶量很少,仔豬又能吃大量飼料,可早斷奶。母豬膘情好,奶水多,可晚斷奶。
(1)不換圈。斷奶時采用“移母不移仔”,即將母豬趕走,仔豬仍留在原圈內飼養,在一個熟悉的環境中度過斷奶關,舍內還保持母仔共居的溫暖環境,環境溫度26~28℃,相對濕度65~75%。
(2)不混群。仔豬斷奶后應盡量保持原群體不變,不要混群飼養,以免仔豬互相打架,影響吃食和休息,甚至致傷或致死。
(3)不換料。斷奶后第一周的飼料應與哺乳期相同,以后逐漸換成斷奶仔豬料,使仔豬有個適應過程,對飼料的種類、營養水平不應作太大的調整,可在飼料中添加一些抗應激劑(如維生素、礦物質、抗生素等)。
(4)不換人。斷奶后仔豬很膽小,見了陌生人會四處亂跑,所以不能更換飼養員。
斷奶后仔豬由吃母乳改變為獨立吃料生活,胃腸不適應,很容易發生消化不良,所以斷奶后的2周要精心飼養。為了降低仔豬斷奶后的飼料應激,斷奶2周內,最好維持原哺乳期飼料飼養,以免影響食欲和引起疾病。而且變換飼料要逐漸進行,不應一次更換,逐漸做好飼料過渡,并在飼料中添加消化酶如蛋白酶、淀粉酶,有助于消化;添加酸化劑可降低胃腸pH值,仔豬胃腸在酸性環境下,消化酶活力更強,可促進飼料的消化。
斷奶仔豬正處于身體迅速生長的階段,要喂給高蛋白質、高能量和含豐富維生素、礦物質的飼糧。應控制含粗纖維素過多的飼料,注意添加劑的補充,降低日糧抗原物質。蛋白質是日糧的主要抗原物質,降低蛋白質水平可減輕腸道免疫反應,減少斷奶后腹瀉。一般仔豬配合飼料含18%的粗蛋白,適口性好的飼料有利于增進仔豬的食欲。炒熟的黃豆、黑豆、豌豆等具有濃郁的香味,可以將其粉碎后作配料改善飼料的口味;碎米、玉米等谷物類飼料經過煮熟和浸燙,可改善適口性;還可利用糖精、甜葉菊等甜味劑改善飼料的口味。此外,采取熟料生料結合飼喂的方式,也能增進仔豬的食欲。
實行空欄消毒和帶豬消毒制度,減少病原微生物。交替使用消毒液將產房和保育舍進行空欄消毒,空欄時間要有10~15d。空欄時先把其徹底洗刷干凈,然后用2~3%的燒堿溶液徹底消毒,空欄5~7d后再換1種消毒液消毒1次,再空欄2~3d后用凈水沖刷干凈備用。日常工作中還要實行帶豬消毒制度,帶豬消毒時應注意圈舍死角及網床下面的徹底消毒。此外,圈舍內要保暖、通風、干燥、衛生,給仔豬提供良好的飼養環境,這樣可大大降低發病率,提高仔豬成活率。
[1]任慧波,杜麗飛,彭英林,等.早期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技術[J].豬業科學,2011,28(11):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