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越秀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510055)羅曉風 周德謙 司徒健 曾維斌
隨著社會環境和人口特征的不斷變化,傳統傳染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現不同流行態勢,傳染病依然是我國居民重要的健康危害疾病。既往相關研究多針對特定地區或特定傳染病的流行狀況開展研究[1][2],多數采用發病率、死亡率等單一指標描述疾病的危害程度[3][4]。本文參考張冉等人的研究采用綜合指標(綜合反映死亡率和發病率),宏觀定量分析我區傳染病的危害程度和發展趨勢,進而識別我區主要健康危害傳染病。
1.1 資料來源 數據來源于國家法定報告傳染病數據庫。采集2005~2015年全國39類法定報告傳染病和廣州市政府要求報告的3種傳染病發病和死亡數據。各年份發病率和死亡率計算分母均為上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總數,數據來源于廣州市越秀區公安分局。采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并核查質控。
1.2 綜合指數評價方法 綜合指數法是通過綜合多個不同性質、不同類別、不同水平的評價指標,形成無量綱的指數反映綜合情況的一種評價方法,該方法已經應用于多個領域,是一種可用于疾病危害程度評價的成熟方法。根據綜合指數評價方法的理論。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描述性統計分析2005~2015年傳染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和HEI分布狀況,分析既往11年傳染病發病率、死亡率和HEI的變化趨勢。
2.1 流行概況 越秀區為廣州市轄區,面積33.8平方公里,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以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為特征。全年平均氣溫為20~22℃。至2015年,總戶籍人口1174794人,人口密度約為35226人/平方公里,經濟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79.73億元,炎熱的氣候,發達的經濟活動以及稠密的人口,使越秀區對各種亞熱帶流行的感染性疾病普遍易感,2005~2015年度法定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報告5628~12997例,共有22種,發病率489.41~1106.38/10萬。
2.2 傳染病危害程度評價分析 分析2005~2015年我區22種法定傳染病和廣州市政府要求報告的傳染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及其HEI的分布情況,平均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依次為手足口病、水痘、肺結核、其他感染性腹瀉病、流行性感冒、梅毒;平均死亡率較高的依次為艾滋病、肺結核、病毒性肝炎、梅毒。
本研究探索性采用綜合指數分析法對國家和地方管理傳染病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綜合識別我區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內主要健康危害傳染病。本研究可為綜合分析疾病健康危害提供重要參考方法,與張冉等人研究2004~2013年全國法定傳染病相似,前5位有4位相同,梅毒、肺結核、艾滋病和HIV、病毒性肝炎、手足口病。并為我區主要健康危害疾病的宏觀識別提供基礎,登革熱為周期性蟲媒傳染病,流行性感冒為周期性呼吸道傳染病,在大流行年份是我區健康危害主要傳染病,而水痘作為廣州市政府要求報告傳染病發病率也較高,平均達128.41/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