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廣良/廣西博白縣亞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母豬常見疾病的防治
闕廣良/廣西博白縣亞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
在養豬過程中,母豬圍產期疾病發生率比較高,母豬發病的原因較多,多常見的就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礙性疾病。因此,養殖戶應采取合理的預防、治療措施,加強疾病防范意識,做好保健預防措施。
1.臨床表現。
(1)產前15 d至產后7~10 d發生高熱,體溫在40.5℃~41℃之間,食欲不振,甚至廢絕,精神萎靡,大便干燥,尿色發黃,臥地,難產,胎衣不下或遲緩,產后乳汁較少,甚至無乳,嚴重者發生乳房炎、惡露不盡引起的子宮內膜炎,從而導致母豬產后長期不發情或屢配不孕。新生仔豬易出現先天性免疫力低下,弱仔較多,產生繼發感染,導致死淘率上升。
(2)產前或產后,體溫正常或下降,37.5℃~39℃,不食,干糞,飲欲增加,造成生產無力,產后無乳,初生重低,弱仔增多,斷奶成活率低。
2.預防措施。
(1)在配種前7~10 d使用欣科替寧,配合亞硒酸鈉VE拌料投喂7 d,再進行配種,可以有效防止細菌引起的生殖道感染,促進母豬的排卵,提高排卵質量,提高母豬的受精率。
(2)在妊娠期間應根據營養需求調整飼料配方,更換妊娠母豬料,提供充足的營養,全程飼料添加金倍素,1 kg拌料500 kg飼料,促進胚胎的發育,提高母豬的體能,提高仔豬初生重,有效降低母豬便秘的發生。
(3)圍產期,在飼料中添加欣科替寧,降低母產前感染幾率,防止產后感染,提高仔豬成活率。
(4)產后24 h注射菌炎寧0.1 ml/kg體重,可有效降低母體子宮內膜炎、無乳綜合癥等產科疾病的發生。同時,新生仔豬在哺乳前、第3 d、第8 d或第13 d分別灌服百立豐2~3 ml,可有效減少黃白痢的發生,提高仔豬成活率,為育肥打下良好的基礎。以后每隔5 d灌服一次,直至斷奶,體重可增加1 kg。
(5)對于嚴重便秘的母豬,可將飼料中的稻糠換為麥麩,同時增加青綠飼料的喂給量,另外加入益康寶+金倍素,1 kg拌料250 kg飼料,連用7 d。
3.治療措施。
(1)治療產前產后出現高熱、厭食、糞便干燥等癥狀,使用炎菌迪稀釋重感先鋒肌肉注射,同時配合復合維生素B注射液,每日1次,如有附紅細胞體混合感染可配合混感附弓康使用,連用3~5 d即可治愈。
(2)治療體溫低的豬只,使用黃芪毒清+富力壯+復合維生素B+樟腦磺酸鈉,每日一次,連用3 d,配合灌服金倍素50~100 g,連用3 d。
(3)產后出現高熱厭食感染等癥,炎菌迪稀釋重感先鋒肌肉注射,黃芪毒清稀釋富力壯肌肉注射,每日一次,重癥例可進行強心、補液等對癥治療。
1.8至10月齡后備母豬不發情的防治方法。8~10月齡的后備母豬,如果先天性生殖器官發育不良,飼養管理不當,營養不足,體況過于肥胖等,都會造成不發情。
(1)畸形或者發育不良的豬只必須淘汰。
(2)對于營養缺乏的豬只應該在日糧中添加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金倍素等營養物質,并適當的加強運動。
(3)后備母豬體重在60kg以上,停止飼喂育肥豬飼料,改喂后備母豬專用飼料,而且要限飼。體況過于肥胖的母豬應減輕體重、較少喂料或增加粗飼料,多喂青綠飼料。
(4)對于月齡、體重均達到標準,未發情的母豬,應用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 000單位)或孕馬血清(200~1 000單位)給予注射。并用公豬誘情。也可用PG 600,效果會更好。但建議不要使用三合激素、雌激素之類,此類激素雖然對于母豬的發情有幫助,但是排卵數得不到提高,對母豬多產仔無益,而且不能長時間多次使用以免造成母豬內分泌紊亂,造成不孕。
2.母豬斷奶后不發情的防治方法。
(1)主要是母豬在哺乳期營養不良或患病所致。母豬在妊娠85d開始飼喂哺乳母豬料,添加量由妊娠料的每天2kg逐漸增加到每天3.5kg左右。使母豬在分娩前能夠儲存足夠的能量,減少哺乳期間膘情大量損失。
(2)母豬在哺乳期應全價足量飼喂。特別是初產母豬飼喂量要足,因為母豬本身仍在生長發育。礦物質和維生素的添加要注意,條件允許應補充青綠飼料,例如:苜蓿(粉)、胡蘿卜等。總之,根據母豬體況、胎次、窩產仔數、豬舍環境、飼料營養水平、季節等因素去調節哺乳母豬的喂料量。
(3)體況很差的母豬應提早斷奶,增加營養,使過瘦母豬及早恢復配種體況。
(4)維生素E 400~600 mg,每天飼喂2次,連喂3 d,如果母豬仍不發情,可繼續喂兩個療程。
(5)對屢配不孕豬的母豬,可在發情前3 d喂維生素E 800~ 1 000 mg,每天喂2次,3 d為一個療程。
(6)如屬疾病所致,子宮內膜炎、陰道炎,應對癥治療,用炎菌迪5支兌生理鹽水500 ml,加熱到相近母豬體溫的溫度,進行子宮陰道的沖洗,同時母豬口服欣科替寧每次30~40 g,連用3 d,下個情期發情后配種。
母豬產前不食會造成流產、死胎、產后無乳,甚至母仔死亡。產前一周豬只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萎頓、體溫、呼吸、脈搏均正常,臥地不起或時起時臥,便秘、尿量減少,母豬消瘦。
1.預防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多喂一些青綠飼料,并以少食多餐為原則。嚴禁飼喂霉變冰凍的飼料。全程飼料添加金倍素,1 kg拌500 kg飼料,促進胚胎的發育,提高母豬的體能,提高仔豬初生重,有效降低母豬便秘的發生。
(2)減少應激,增加運動。
(3)妊娠母豬不宜喂棉籽餅粕,因為其中含有的棉酚對母仔不利,即使脫毒后也不能飼喂母豬。
2.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抗菌消炎,控制感染,強心補液,緩解體中毒,養血安胎,調理脾胃。
(1)炎菌迪(2支)+富力壯(1支),炎菌迪稀釋富力壯,黃芪毒清(2支)+重感先鋒(1支),黃芪毒清稀釋重感先鋒,混合后肌肉注射200 kg體重豬只,1日1次,連用3 d。
(2)孕畜可用復合維生素B,1日1次,連用3 d。
(3)對于重癥病例或長期不食的母豬可用25%的Vc 20 ml、ATP 5支、輔酶A 5支、肌苷 5支兌生理鹽水1 000 ml,一次性靜注,25%安乃近10 ml肌注,每天2次,連用2~3 d(體溫正常不用)。
產后1~10 d高熱,體溫在40.5℃~41℃,豬只不食或少食,精神不振,糞便干燥,尿液發黃,臥地不起,進而出現少乳、無乳,乳房炎,惡露不盡引起的子宮內膜炎,從而導致母豬長期不發情或屢配不孕。新生仔豬母乳不足,免疫力低下,并發感染造成死淘率升高。產后母豬體質虛弱,消化不良,往往為滿足泌乳而貪食,如一次吃得太多而導致消化不良,影響食欲,特別是分娩當天,個別養殖戶過量飼喂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造成產后不食。
1.預防措施。
(1)飼喂母豬要定時定量,飼料營養全價,標準飼養,少喂勤添,不要突然更換飼料,以免消化不良或者引起腹瀉
(2)平時注意營養平衡,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補充,以增強母豬體質。母豬飼料中長期添加金倍素,提高產仔率,增強母豬體質,提高仔豬初生重和均勻度。
(3)懷孕母豬飼料應保持一定粗纖維含量(8%~12%),適當飼喂青綠飼料。
(4)增加運動量,提高母豬身體機能。
(5)做好產房、產具及接產人員的消毒工作,防止產道感染。產前產后5天在飼料中添加欣科替寧,一日一次,可以不用注射消炎針,不但能減少對母豬的應激,而且可以有效地預防母豬的乳房炎、子宮內膜炎等產科疾病。
2.治療措施。
(1)氫化可地松0.5%,安痛定,重感先鋒+炎菌迪,肌注1日1次,連用3 d。
(2)口服欣科替寧每頭豬每次30~40 g,1袋100 g,按照3次喂服,1日1次,連用3 d。
(3)對于便秘的母豬,灌服金倍素1次50 g。1日1次,連用2次,便秘明顯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