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敏
(朝陽市獸藥飼料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遼寧 朝陽 122000)
北方冬季養雞需要注意的要點
朱曉敏
(朝陽市獸藥飼料畜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遼寧 朝陽 122000)
北方冬季晝夜溫差大,給養雞生產帶來許多不便,特別對產蛋雞的影響十分明顯。蛋雞舍內溫度保持在13~18℃最佳,可以通過增加雞舍飼養密度,緊閉門窗,掛草簾、飲用溫水和安裝火爐等方式御寒保溫,另外,注意避免賊風侵入,給雞造成應激反應,飼養員務必對天氣的變化情況做及時的跟蹤,這樣才能做好雞舍的防寒保暖工作。
濕度的正常范圍值要求在55%~65%,隨著冬季來臨,氣候干燥,雞舍內通風次數減少,水分蒸發量也隨之減少,舍內的較高溫度空氣碰到溫度較低的墻壁和屋頂會形成大量水珠。濕度比較難控制,為細菌和寄生蟲的繁殖提供了適宜條件。因此,要加強飼養管理,注意保持舍內的清潔和干燥。
北方冬季比較寒冷,在保證雞舍溫度的同時不能忽略通風換氣,通風是養雞(尤其肉雞)必須重視的,除了向雞舍提供充足的新鮮空氣,減少舍內塵埃外,還要防止舍內濕度和有害氣體的蓄積,減少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北方冬季氣溫較低,通風次數明顯減少,雞舍門窗關閉的較嚴,要保證雞舍的溫度并使空氣流通,并及時清除雞舍內的雜物和糞便。雞糞發酵產生的有害氣體易誘發呼吸道疾病,因此在中午氣溫較高時應多開窗通風,保持舍內空氣清新,氧氣充足。合理的通風與保溫措施是在育雛的最初以保溫為主,其后根據室內溫度、外界天氣調節通風,做到在保證通風基礎上的保溫。
光照分為人工光照和自然光照兩種。光照是生物有機體必不可少的。合理的光照時間,可以提高雞只的生產性能,從而提高經濟效益。雛雞前2 d 24 h光照,可以使雛雞增加運動,熟悉環境,盡早飲食。3 d后將光照時間縮短1 h。從第2周起,光照時間為8~9 h,白天只利用自然光,晚上只在吃料和飲水時開燈,而且只能縮短,不能延長,防止過早成熟。蛋雞每天的光照時間要保證在14~17 h,而且不能縮短,只能延長,要想發揮蛋雞最大的生產潛能,可以將光照時間在一定范圍內延長,加大對母雞性腺的刺激作用,提高產量,然而光照時間過長反而有不良影響。
肉雞要保證23 h微弱的光照,雞能自由采食和飲水的亮度就可以,1 h黑暗為宜,這樣,肉雞在1 d大部分時間內可以自由采食,來加快肉雞的增重。
不同顏色的光對雞的作用也不同,紅色光能推遲雞的性成熟,使雞群安靜,還可以防止啄羽、啄肛、加快生長、減少飼料消耗、提高蛋的品質和產蛋量、但會降低受精率。黃色光能降低飼料報酬,延遲性成熟、增加蛋重,減少產蛋率,提高啄癖發生率。
冬季雞的抵抗力下降,要加強飼養管理,當前的養殖觀念嚴重滯后,與科學養殖理念背道而馳,病毒變異快,疾病來勢兇猛,免疫抑制現象危害嚴重,缺乏科學系統的保健模式,常見病防不勝防。過去的養殖以“治”為主,現在的養殖以“防”為主。防止雞群發生疫病,要做好環境和藥物預防,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必須抓好傳染病發生的3個重要環節: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雞群。首先要按時對雞舍進行消毒,確保雞群在健康環境中生長,才可以很好的將疾病拒之門外。再就是加強易感雞群的管理,提高雞群的抵抗力是預防疫病發生的一個重要的措施。要想提高雞群的抵抗力,有兩個途徑:增強雞群的非特異性抵抗力(機體綜合能力)和雞群的特異性抵抗力。非特異性抵抗力(機體綜合能力)的提高主要決定于飼料的品質和飼養管理水平,這樣才能使雞群總是處于健康的狀態;特異性抵抗力主要通過接種疫苗來產生。每個雞群都要選擇一套適合自己的免疫方案,免疫程序一定按照實際情況來制定,雖然養殖技術不斷提高,但疾病的特征也是越來越復雜,因此免疫方案的合理與否至關重要,主要取決于疫苗質量、免疫途徑、免疫操作、免疫日齡、疫苗的免疫劑量和雞群的應答能力,還有就是盡量減少雞群的免疫空白期。
針對雞群的特點選擇適合的飼料,能量主要靠吃進體內的飼料來獲得。冬季氣溫降低,要合理的增幅飼料量,這樣才能維持體溫,外界的氣溫越低,雞需要獲得的熱能就越多,消耗的飼料也越多。據測定,冬季雞飼料消耗量比其他3個季節要增加l0%。因此,在冬季雞飼料中必須保證充足的能量,除了保證蛋白質外,還應適量增加淀粉和糖類物質的攝入,以滿足雞的生理和生產需要。
北方冬季氣溫較低,晝夜溫差大,但雞的抵抗力也會普遍減弱。若忽視消毒,極易導致疾病暴發。因此,消毒工作應該貫穿養雞的全過程,不容忽視。雞舍內的垃圾和糞便要及時清理,并定期進行灑水和消毒,否則會造成氨氣大量累積,引起雞中毒等疾病的發生。
S831
B
1001-0084(2017)04-0048-01
2017-03-18
朱曉敏(1983-),女,遼寧朝陽人,主要從事畜牧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