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福忠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哈爾濱 150038)
美國肉牛放牧管理和放牧制度
趙福忠
(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哈爾濱 150038)
引進牧草品種的牧場在整個美國分布廣泛,它們為肉牛群提供了比本地牧草質量更好的牧草。在美國南方,全年生的黑麥草(冷季)有效地滿足了肉牛冬季的營養需要,并且減少了蛋白質補充料的使用。在堪薩斯州,建議在肉用母牛飼養中使用引入品種與本地品種為1:3比例的混合牧草。一般建議,6~7月份采用高粱、蘇丹草混合草場,秋季和早冬利用天然草原,而后在深冬季節,則選擇在谷物籽實類飼料作物地塊上放牧。美國西部地區廣泛采用有冠冰草作為牧草來滿足早春季節泌乳肉用母牛的營養需要。有冠冰草的使用可以防止早春時節本地牧場的使用,因早春牧場的使用會使喜冷牧草退化。內布拉斯加州的帶犢母牛飼養者在春季和晚秋時節會使用喜冷牧草。玉米秸也可以替代本地牧草作為晚秋和冬季的肉牛飼料。
灌溉草場可以為產犢后的母牛提供優質牧草,并且提高了妊娠率。與劣質牧草相比,禾本科牧草和豆科牧草混合使用可以成功地改善家畜的生產性能。由于豆科植物可以為所有植物提供氮源,因此,在草場中引入豆科植物也減少了氮肥的施用量。
放牧強度對每單位面積和每個動物單位的帶犢母牛的生產力具有影響。隨著放牧強度的增加,每頭動物的生產性能下降,但是單位面積上的動物生產性能卻提高到某一水平。不管放牧系統如何,動物的個體生產性能和單位面積上的動物增重不可能同時達到最大化。長期研究表明,在中等放牧強度下,可以實現單位面積的最大資金回報率。
放牧強度增加所造成的動物個體生產性能下降,是動物采食量和牧草質量下降引起的。肉牛是擇食性動物,最優質的牧草最先被采食,剩下的是劣質的牧草。高強度放牧的結果是每頭家畜的增重量下降,單位面積的增重量提高,干物質采食量下降,放牧時間和體能消耗增加,牧草質量下降,營養缺乏癥增加,妊娠率降低,產犢率降低。
大多數放牧制度都應該具有通過調整牛群來維持或改善牧場狀況的功能。前提是通過逐漸改善牧草狀況最終促進載畜量的提高,而且動物生產性能的降低都可以通過載畜量的增加來抵消。
連續放牧是肉牛生產者最常采用的放牧制度。在整個放牧季節或者全年的某個時期,讓動物在同一地區采食。與其他放牧制度相比,采用連續放牧制度時單位面積的動物產量較低,但其維持成本也較低。在這種放牧制度下,要維持動物喜食的植物群落的生長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當放牧強度很大時。但是,如果放牧強度得到控制,連續放牧不僅可以較好地維持草場狀況,而且比其他專門化放牧制度能更好地滿足家畜的營養需要。
延遲輪牧制度可以允許植物不經放牧而達到一定的物候期,如開花期或種子成熟期。在一個具有4塊草場的輪牧區內,讓一塊草場從春季到夏季持續閑置。在第2年,再讓另一塊草場在相同時間閑置。4年以后,使所有的4塊草場都輪番得到延遲放牧。這種放牧制度最早由太平洋西北地區發展而來,用以防止由于牛的選擇性采食而造成疏叢性禾草群落的消失。這種放牧制度在改進牧場條件方面優于連續放牧制度。延遲放牧制度的一個問題是,它可能使動物個體生產性能下降,而且造成延遲期間補飼成本的增加。
休閑輪牧制度通常包括3~5塊草場。其中一塊草場整年不放牧,而使單個牛群使用其余的草場。在不同年份里,所有草場都有12個月的輪換休閑期。這種放牧制度最早形成于加利福尼亞丘陵地帶的草場,并廣泛應用于美國整個西部地區。休閑輪牧制度下的草場植被優于連續放牧的草場;然而,動物的生產性能通常要低些。由于草場放牧強度增加,動物的選擇性降低。隨著牧草老化莖葉數量的增加,休閑草場的牧草質量也在下降。
短期放牧制度最開始應用于法國的母牛飼養。隨后在非洲采用了這一體系,并進而在美國推廣。這一制度中有一種在草場中央安裝的由車輪驅動的飲水點以及家畜保定設施。通常至少包括8個草場,但有些體系也包含多達40個小草場。每個草場集中放牧2~3 d,然后停止放牧幾周。這種體系的放牧強度通常大幅度提高(達2~3倍)。采用高強度放牧迫使動物采食牧場上所有種類的植物,從而可以避免動物的選擇性采食。停止放牧的時間越長,可以使植物群落逐漸恢復。取決于植物生長期的長短,一些草場在植物的整個生長期通常要放牧2或3次。這種放牧制度特別適用于高生產力土壤類型,在這種土壤類型上生長適口性相當但更耐放牧的植物。該體系的最大缺點是在中等放牧強度下,草場中動物個體生產性能降低。因為在干旱條件下無應急牧草的供應,這種制度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的應用也會有一定問題。而且,如果在停止放牧期植物沒有進行再生,那么在隨后的放牧期也就沒有可利用的牧草了。
S823
B
1001-0084(2017)04-0063-01
2017-03-19
趙福忠(1971-),男,山東費縣人,高級畜牧師,主要從事牧場管理、奶肉牛飼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