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華
(黑龍江省湯原縣畜牧獸醫局,黑龍江 湯原 154700)
牛尿道切開術和膀胱破裂修補術的技術要點
李淑華
(黑龍江省湯原縣畜牧獸醫局,黑龍江 湯原 154700)
尿結石中獸醫稱“砂石淋”,多在尿路的狹窄部位(如輸尿管及尿道)產生結石阻塞,引起排尿困難的一種疾病。本病在牛、羊中較常見,公牛因其尿道長又有一個“S”形彎曲,故易發生阻塞。尿結石發病的原因主要是家畜缺乏維生素A,鈣磷比例失調,使礦物質在膀胱或腎臟內沉淀,結成小石塊。牛的結石多為鈣、鎂、銨的磷酸鹽。對患牛實施尿道切開術是取出尿結石的有效療法。
橫臥保定(檢查時已橫臥保定),確定術部。如阻塞部位已確定在“S”狀彎曲的前方,切口應選在陰囊的前方。如在“S”狀彎曲,切口應在陰囊的后上方。如結石在“S”狀彎曲,切口應在肛門下方。局部剪毛、消毒,并行局部麻醉。在有結石的部位沿白線切開皮膚。如結石部位在腹部皮下可摸到,即在該部切開皮膚,切口10~12 cm,露出陰莖即可見到凸起的結石,捏緊結石處,切開尿道(切口以剛好取結石為宜,刀口愈小愈易愈合),以有鉤止血鉗鉗住結石取出。如結石在“S”狀彎曲處,在陰囊后方切開皮膚及皮下組織(皮膚切口大于皮下組織,防止尿道切口漏尿時流入腹部皮下),分離兩側陰莖收縮肌,暴露出陰莖后,先用手指摸陰莖腹部尿道溝,將結石部位的陰莖牽引出皮膚切口,再切開尿道取出結石。如結石在會陰部,則在會陰部白線切開皮膚,鈍性分離皮下組織,將有結石的陰莖移近皮膚切口,切開尿道取出結石。一般取出結石后即有尿液噴射而出或緩緩流出。如因膀胱過度飽滿已缺乏收縮力,可由助手在直腸按摩、壓迫膀胱排尿。如用手指按壓切口尿液即由尿鞘流出,即證明切口以下不再有阻塞物。如果結石取出后不流出尿液,表示后(上)方還有阻塞,應再次檢查從膀胱頸至尿道切口甚至膀胱是否還有結石。也可用醫用塑料管(規格有1.5、2、2.5 mm)從切口伸入探測,至阻塞部即不能再前進,取出塑料管從體外作比較,再在相應部位作切口。尿道切口的黏膜因結石壓迫、壞死及其周圍炎性腫脹,如用腸線縫合(腸線膨脹),容易引起尿道狹窄阻塞。一般可以不縫黏膜,而將局部結締組織與白膜縫合。
一般尿道手術后,皮膚切口小可不縫合,切口大時皮膚稍縫幾針,在切口前(下方)留一針不縫合,以利尿道切口漏尿排泄,2~3 d即停止漏尿而愈合。因皮膚切口未愈合應做外科沖洗,本該幾天內由龜頭排尿而突然由皮膚切口出尿,可能是沖洗切口時的血凝塊或壞死組織碎片阻塞尿道。人為用導尿管插入龜頭,注入雷佛奴爾液,阻塞物即可由皮膚切口排出而通暢。如腹下因漏尿形成水腫,可切開皮膚,取出壞死組織,填以碘仿魚肝油(1∶10)紗布引流,隔日進行一次。
當尿道阻塞、膀胱充滿時,如不能及時排除阻塞,膀胱過度充滿后易于破裂。建議用針頭(針座接膠管)通過直腸放尿以緩解膀胱壓力,實踐證明,雖用消毒水反復沖洗直腸而后穿刺,但剖檢膀胱周圍及腹腔后部有大量纖維素,足見此法不可用。筆者曾為膀胱破裂6 d的病牛進行修補術,取得了良好效果。修補手術方法如下:在行修補于術之前,必須先將尿道阻塞物排除,因實踐證明,在膀胱修補術完成后不久(不到半小時)即有尿液從尿道口流出,足見先排除尿道阻塞物是非常重要的。右側臥,因瘤胃在上壓迫腸盤,有利于腹水(包括尿液)排凈,也可避免腸脫出。將左側尾椎與坐骨結節之間的部位剪毛、消毒,并進行局部麻醉。在肛門左側旁(不可觸及肛門括約肌)及向前在尾椎坐骨結節之間切開皮膚,先切開皮膚一小口,以防止切口大、排泄太快而造成休克。如不流水則擴大切口,以手能進出為度。手伸入骨盤腔,鈍性分離腔內結締組織,進入腹腔如遇障礙(為怕誤傷血管,用手指捏壓),用隱刃刀切斷,手即可順利進入腹腔,如此時腹水剛開始外流,手暫時不要伸入骨盤腔,以控制腹水外流,防止腹水急劇流出而休克。腹水停止外流后,在骨盆腔前緣、直腸下方可摸到破裂的膀胱及其破裂口。抓住膀胱拉至皮膚切口,先用手指檢查膀胱內、膀胱頸有無結石,并用人用導尿管插入膀胱頸,當發現注入的雷佛奴爾液能從尿道切口和龜頭流出,即可用細腸線或細絲線縫合黏膜和漿膜肌層(縫合前在膀胱內撒布青霉毒)。將膀胱送還腹腔,并注入油劑青霉素300萬U或氯霉素250萬U,縫合皮膚。手術后,用青霉素、鏈霉素各200萬U肌注,12 h·次-1。
S823
B
1001-0084(2017)04-0064-01
2017-03-20
李淑華(1970-),女,黑龍江湯原人,副高級獸醫師,主要從事獸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