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軍/廣東省陽山縣陽城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雞沙門氏菌病的綜合防治
曾廣軍/廣東省陽山縣陽城動物衛生監督分所
雞沙門氏菌病是養雞業的一種常見多發病。雞是沙門氏菌的最大宿主。由于可以垂直傳播,因此發病率極高。主要以2周內的雛雞易感性最高。本病遍布世界各地,不僅嚴重影響養雞業的發展,而且還是人類中最普遍的人禽共患病之一。
1.雞白痢。雞白痢是雞的一種常見病,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不同年齡和品種的雞均可感染,3周以內的雛雞發病嚴重,死亡率較高,而成年雞為慢性感染,只會影響產蛋率。除接觸傳播外,可經蛋垂直傳播,一旦傳入雞群,即可代代相傳難以根除。本病多發于弱小的雛雞,5~7日齡癥狀明顯,有的無癥狀急性死亡,主要表現為扎堆怕冷、缺乏活力、食欲廢絕、排白色、淡黃、淡綠色粘稠稀糞,糞便粘著肛周,排便困難,嚴重時影響呼吸,造成呼吸困難;而成年雞的抵抗力較強,主要表現為食欲下降、產蛋率下降、孵化率降低,孵出的雛雞多為弱仔。
2.雞傷寒病。本病由雞傷寒沙門氏菌引起,雛雞的發病率很低,成年雞多發,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春冬兩季多發。傳播途徑較多,主要經蛋垂直傳播,也可通過接觸病死雞或受污染的飼料、飲水等經消化道水平傳播。鴨、野毒和鵪鶉等禽類也可感染本病。雛雞的癥狀與雞白痢十分相似,往往容易誤診,而成年雞精神萎靡、羽毛松亂、雞冠萎縮、蒼白、排黃綠色糞便,體溫升高1℃~3℃,一般5~10 d內死亡。死亡率可達10%~50%之間。
3.雞副傷寒病。本病由鼠傷寒等多種能運動的沙門氏菌引起的,主要感染1月齡內的雞和火雞。雛雞常于出殼后2周內發病,其中6至10日齡最易死亡。可由污染的飼料感染,呈地方流行性。感染初期無明顯的癥狀,但會出現死亡。當感染10 d左右就會表現精神不濟、食欲不振、飲水增加、水樣糞便,嚴重時出現呼吸困難,甚至死亡。
可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剖檢變化作出初步診斷。如需進一步確診需采集發病雞的肝臟、肺臟、脾臟和心肌等接種培養基進行細菌分離,生化試驗、血清學分型試驗和動物回歸試驗鑒定分離株。目前,新的檢測技術對雞沙門氏菌病的診斷帶來更簡便快速、準確高效的選擇。新技術主要包括:快速酶觸反應及代謝產物檢測、抗血清凝集技術、乳膠凝集技術、酶聯免疫測試技術和熒光抗體檢測技術等。
雞沙門氏菌近年來呈逐年增長趨勢,消滅或清除該致病菌是一個較為艱難的過程,需要采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防治。目前,雞沙門氏菌的防治措施主要有綜合生物安全管理、凈化雞群、疫苗接種、治療、添加新型飼料添加劑等措施。
1.提高綜合生物安全管理水平。為提高生物安全水平,應著手以下幾點:(1)制定嚴格的衛生消毒制度,改善養殖場內外環境,保持環境衛生清潔,抑制沙門氏菌的增殖。定期清掃雞舍和各類儀器、設備、器皿和器具等。及時清理雞舍雞糞,并做發酵處理;(2)通過統合培訓提高飼養員的技術和綜合素質;(3)完善飼養管理模式,做到“全進全出”;(4)保證水和環境清潔衛生,其中孵化房、育雛室等重點區域,應對空氣進行過濾處理;(5)做好引種工作,重視育雛選購,嚴格控制雛雞和種蛋的來源;(6)減少生物攜帶者帶來的風險,雞舍窗戶安裝紗窗,防止麻雀、蒼蠅等進入雞舍、水槽和料槽等,出入生產區更衣消毒,定期滅鼠、滅蠅及其他昆蟲;(7)對病死雞、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
2.凈化雞群。凈化雞群是國內外防治雞沙門氏菌病的主要措施,也是目前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主要措施包括:(1)嚴格挑選進雛雞,淘汰臍帶愈合不良、毛色不純、臍炎以及體重過輕者;(2)育雛轉育成時淘汰病殘雞;(3)轉入產蛋舍時淘汰拉綠糞和拉黃白樣糞便的個體,淘汰比例應控制在2%~3%,之后2周應加強巡視,及時淘汰異常個體;(4)定期做好監測和抽檢,肉雞群必須至少不含腸炎沙門氏菌和鼠傷寒沙門氏菌;而種雞群,其他血清型的沙門氏菌也需要嚴格控制。可增加取樣的環境,盡可能覆蓋整個養殖環境,嚴格淘汰陽性個體,并嚴格執行綜合性衛生防治措施,徹底消毒,以凈化雞群。
3.疫苗接種。大量國內外實踐證明,疫苗免疫對減少雞沙門氏菌的排放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國日益廣泛選擇疫苗來控制雞沙門氏菌病。接種疫苗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進而實現防治的目的。其中傳統疫苗有菌體滅活疫苗、弱毒疫苗等;而新型疫苗主要有亞單位疫苗和基因重組疫苗等。
4.治療。
(1)西醫療法。應用藥物控制環境中的病原菌感染時陽性群體淘汰后控制重復感染的重要措施,種雞場應根據本場的用藥史、發病季節、日齡等擬定合理的藥物治療程序,在疾病萌芽階段加強控制和預防,重視預防性用藥;選擇合理的抗生素(如頭孢噻呋),對發病雞進行細菌分離、鑒定并做藥敏試驗,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藥物進行治療,以防過量或錯誤用藥而導致產生耐藥性或抑制生長,降低產蛋率。同時于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等成分,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2)中醫療法。從中醫角度分析,本病為疫毒內淫,使氣血凝滯、傳導失職,濕毒下注而發。治宜清熱解毒、化濕調氣。組方1:黃連20 g、黃芪10 g、金銀花10 g、穿心蓮20 g、雄黃5 g、大青葉10 g、赤芍10 g。按2%的比例加入飼料中,對發病初期的療效較好。若同時在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和2%葡萄糖,可提高10%的療效。組方2:白頭翁 50 g、黃連50 g、苦參30 g、秦皮40 g、甘草20 g、訶子20 g,以每只0.5~1.0 g的量加入飼料中。此方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同時結合敏感藥物進行中西藥結合治療,療效顯著增加。
5.添加新型飼料添加劑。可添加聚合物添加劑(增強雞的消化功能,刺激其免疫系統,降低感染機會)、有機酸(增加胃酸、激活消化酶、促進營養物質吸收,并降低腸道pH,抑制病原菌生長)、微生態制劑(發酵飼料、降低飼料pH,酸化家禽腸道,活化腸道內胰蛋白酶等功能,促進采食量和飼料利用率,刺激有益微生物的繁殖,提高抗病能力)等,以降低沙門氏菌增殖,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