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斌
(新疆精河縣畜牧獸醫站,新疆精河 833300)
關于畜牧業品種改良與發展思考
屈 斌
(新疆精河縣畜牧獸醫站,新疆精河 833300)
畜牧業是我國一大重要產業,該產業的發展也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的發展。而畜牧業要想得到可持續發展,必須對其品種進行不斷的改良。目前,我國在畜牧業品種改良方面己經取得了比較突出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定問題。
畜牧業;品種改良;發展
我國畜牧業品種改良正如火如荼的進行,各個地區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使得當地的畜牧業發展逐步進入法制化軌道。除此之外,各個地區的良繁體系建設已經基本完成,這為當地的畜牧業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還有些地區的畜牧業已經逐漸形成了規?;B殖體系,并且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方案,方案中主要針對管理情況、養殖檔案建設、禽畜的疫病防治等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地方在畜禽養殖中越來越多的畜主開始應用先進的養殖技術,并且注重培養大批的技術人才。上述一點能夠表明,我國的畜牧業品種改良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從全國畜牧業改良發展現狀來看,還有諸多不足之處,比如相關法律法規還未建立健全,先進的技術并未得到大規模的推廣等。因此擺在畜牧業管理部門的問題依然有很多。
2.1 層畜牧業隊伍穩定性差、技術支撐機構技術水平低
對于基層畜牧業的管理來說,品種改良這項技術推廣人員通常都是以技術員指導,主要還是靠畜主去操作實施,從而會導致操作技術不規范而影響母畜的受胎率,出現屢配不孕或產仔數少的情況。當遇到春季與秋季家畜防疫注射時,部分疫苗對剛受孕的胎兒有著不良的應激作用,這也給品種改良方面帶來不同程度的制約性,另外,基層群眾的文化水平低,對技術人員指導的東西接受能力低,宣傳培訓的東西只是一知半解,這也給畜牧業品種改良工作增添了難度。
2.2 種補貼項目資金不到位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肉品的需求量加大,質量要求也提高,為此,現階段我國的畜牧業結構進行了明顯的調整。在畜牧業發展過程中,為了結合‘三農’實際,在部分地區開展良種補貼項目的惠農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補貼的資金不及時或不到位,實際操作的技術人員對有些相關的費用又不能收取,部分時間會出現技術人員的‘虧本服務’,從而出現服務積極性降低,整個品種改良的工作進程和質量也隨之降低。
2.3 飼料來源缺乏、飼養方式落后
有些地區受地理因素以及人為因素的影響,飼養的草料十分缺乏,為了能夠滿足養殖需求,必須到其他地方購買,這不僅增加了費用,而且影響了當地的畜牧業產業發展。再加之,現代依然有大部分養殖戶應用的是傳統的粗放飼養方式,所使用的飼養草料都未能進行精細化加工,這使得草料浪費嚴重,同時也增加了飼養的成本。然而有的地方沒有充分的利用農副產品這方面的蛋白質精料,致使得飼料開發利用方面更加困難。
2.4 育肥輕繁育現象較突出
在家畜的飼養繁殖中,有的農戶對母畜的繁育觀念淡薄,不結合科學的生產管理,對懷孕母畜和新生仔畜管理不善,導致在繁育的過程中沒有什么較大的收獲,從而放棄繁育擴大生產的理念,進而重視重育肥輕繁育的現象。由于育肥牛羊周期短、見效快、利潤高,飼養生產母畜見效慢,很多養殖場和合作社都傾向育肥牛羊,自繁自育的很少,這樣導致了畜牧業發展的后勁不足。
3.1 增加畜牧業產業化發展資金投入
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既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資金投入的支持。各級政府要加大對畜牧業的投入,并將其納入地方經濟發展的總體發展規劃中,確保投資及時到位。畜牧業基本建設投資占農業基本建設總投資的比重應保持在10%以上。要對區域性重點民營龍頭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增設扶持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專項基金;銀行信貸資金也應從資金投向和資金結構上向畜牧業產業化和畜牧業基礎設施傾斜,重點扶持龍頭企業和基地建設。
3.2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畜牧業產業化的實質是使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比較穩定的利益關系。企業與農戶之間是否能建立穩定的利益協調機制,是事關產業化能否可持續發展的大事。所以首先要在產業化經營處于起步階段的地方,重點發展和規范合同契約、“訂單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基礎較好的地方,可以通過建立風險基金、實行最低收購保護價、返還一定利潤等,使企業與農戶建立比較緊密的利益連接機制。其次,要積極探索畜牧業產業化利益分配的新機制。要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農民用土地使用權、產品、技術和資金入股,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積極鼓勵采用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多種經營形式,使農民與龍頭企業實現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此外,還要加大法制宣傳力度,使廣大農戶和企業管理者自覺履行各種經濟契約和合同,盡量減少產業化發展中的履約交易成本,促進畜牧業產業化的健康發展。
3.3 加快畜牧業結構調整
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扶持龍頭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要加強對重點龍頭企業的管理,引導龍頭企業探索企業與農戶互惠互利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鼓勵同行業強強聯合積極協助和鼓勵龍頭企業、專業生產大戶,運銷大戶、經紀人成立行業協會或商會等行業自律組織,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等服務中介組織,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層次發展的格局。最后,對龍頭企業和為畜牧業產業化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的組織,政府從審批辦理相關事項方面給予優先優惠,扶持其發展,同時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資本和成型的企業進入,參與地方畜牧業的產業化改造。
綜上所述,可知畜牧業品種改良發展總體形勢良好,但是依然不容樂觀,存在的問題都比較突出,為此,各個有關部門與人員應該給予高度的重視,采取切實有效的建設措施,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國家、當地政府、牧民等都應該為畜牧業品種改良工作盡一份力。待上述問題全部解決之后,畜牧業品種改良工作才會真正的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1] 昝天森,張開展.論畜牧產業化與新技術革命[J].西北農業大學學報,2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