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煒杰 趙樹義
(洋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陜西洋縣 723300)
淺談規模豬場環境管理及疫病防控
唐煒杰 趙樹義
(洋縣畜牧獸醫技術推廣中心,陜西洋縣 723300)
生豬養殖中、環境管理尤為重要。任何環節出現紕漏、都有可能造成病患叢生、嚴重影響養殖效益。而且生豬有著特殊的生理特點、其皮脂厚、汗腺不發達、散熱能力差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人為的控制、達到適宜的外部環境、實現促進生豬健康成長的根本目的。本著環境控制得當、疾病防疫到位的原則、今后養豬管理盡量做到:豬場選址的科學合理性;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調控豬舍養殖小氣候;堅持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滿足衛生防疫的基本條件、要點性知識以供參考和借鑒。
生豬養殖;環境控制;選址;管理制度
豬場應選擇地勢高燥、遠離居民生活區及主要干道、無任何養殖歷史的生地做場址;豬場附近必須有充足的水源、電力供應和遠離污染源;豬場四周要圍建圍墻或挖掘防疫溝,并且配置綠化隔離帶;在豬場大門入口處需設置消毒池,消毒池應與大門同寬,長度等于或略長于大型機動車車輪的一周半;豬場的大門平時需關閉,做到與外界環境的相對物理隔離;豬場生產區與生活管理區應嚴格分開,并且豬場生產區應設置在主風向的上風口,豬場生活區、獸醫診療室、尸體處理地等應在主風向下風口。
在豬場建設中應遵循的原則是大環境通風,但是在建設豬舍時卻要保證小環境保暖,因此,在保暖的同時必須把握好溫度與通風、濕度及養殖密度之間的恰當關系,做到科學調整轉群并欄,特別在夏季高溫時,應用足夠的防暑降溫措施,包括使用防輻射、冷風機、水簾等降溫設備等;豬舍的設計和建造應避免飛鳥或其它動物進入,所有的開口處必須用鋼(鐵)絲網封閉,以便控制其它動物進入。
對于規模化豬場,配套完善基礎設施,有著更重要的防病意義具體工作:(1)規模豬場視豬場大小,配套專門的漚肥池、沼氣池等等這樣既為肥污的處理,提供了場所同時,又使資源循環利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有機肥源問題,并提供力潔凈的能源,附帶解決了燃燒的能源問題,又進一步控制民眾伐木,破壞生態的問題(2)日常管理不善,誘發各種病患,導致病死的個例時有發生針對病死的生豬,必須要做到集中無害化處理在獸醫衛生監管部門的監督下,例行焚燒、深埋、消毒等無害化處理措施,更好地解決病畜病菌污染周邊環境的問題。
考慮到不同地域特點,四季變化的差異性而且,不同品系、日齡、功能的豬只,對環境要求的不同筆者結合多樣養殖經驗,推薦可供參考的舍內小環境控制策略:妊娠期母豬,舍內溫度在19~21℃,相對濕度控制在55~60%;哺乳期仔豬,舍內溫度在25~30℃,相對濕度控制在65~70%;種用公豬,舍內溫度在17~21℃,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生長育肥豬,舍內溫度在20~23C,相對濕度控制在55~60%總的來說,溫濕度是生豬健康生長的關鍵,是舍內環境控制的先決條件,更是生豬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必需條件經確定的溫濕度,短期內恒定在適度范圍不能浮動大大,對豬只產生不良應激,影響豬只的健康成長尤其是臨產母豬和哺乳期仔豬,對溫濕度尤為敏感,反應尤為強烈解決好溫濕度這一關鍵性問題的基礎上,同時注意完善舍內的基礎設施比如:排污設施、消毒設施、飲水供應、通風設施等等,盡最大的可能為生豬健康成長創造更優質的環境,切實提升豬場養殖效益注意改善豬場外環境,在豬場周圍種植花草、樹木,有效改善場地內小氣候,創建更適合豬群生長的舒適環境研究證實:豬場周邊種植樹木、花草,將有效增加遮陰的覆蓋面積栽培高大樹木,樹葉將更好遮蔽屋頂,在炎熱的夏季有效遮蔽大陽輻射熱,有效降低平均溫度達10%以上;種植綠化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氧氣,達到凈化豬場環境,減少有害氣體含量的問題栽培樹木規劃設計中,盡量選擇高大樹木,距離豬舍控制在10m左右這樣安排,既有利于遮陰,同時不影響采光,有利于舍內通風,更有利于微環境的控制豬舍屋頂,可考慮種植攀緣植物,例如,爬山虎、南瓜等等通過藤蔓達到遮蔽場內,控制場內溫度,達到防暑降溫的目的。
規模化豬場皆是長遠規劃和長遠發展,因此執行嚴格的“全進全出”制是養殖期末的一個關鍵步驟農區的多數養殖戶對此認識不足,將上期養殖遺留的病后康復僵豬、老弱種豬等勉強保留到下一批次繼續養殖,這是規模化豬場養殖環境生物安全控制環節的大忌,無疑是在下一批次豬群中安放了一個定時的“疫源炸彈”,在遇到“飼管疏忽、免疫接種、氣候突變、換料并群”等誘發條件時,即會蓄勢待發,適時暴發各種新、老疫病,造成不可估量的經濟損失這是農區多數適度規模豬場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有血的歷史教訓因此,筆者告誡廣大農區規模養豬場(戶):“全進全出”非兒戲,切勿因小失大,應謹慎對待之。
滿足動物衛生防疫條件,豬舍建設符合動物防疫條件,可以防止環境污染和動物疫病傳播,該項硬性指標需達到:遠離交通主干道1000m以上,距離飲水源、河流1500m以上,距離學校、醫院、村莊及其他動物養殖場、動物產品加工廠至少1000~2000m以上,如此可以有效防止污染養殖環境,控制動物疫病交叉傳染、遠距離傳播;豬舍全面協調滿足通風透氣、向陽防潮、地勢高燥、排水排污良好;豬場盡量建于村居民集中區的南面或東南面,位置處于下風向,可以避開西北風直吹和保護人居環境無污染。
養豬場環境管理得當,在有效預控病害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日常養豬環境疏于管理,可導致致菌病害滋生蔓延,嚴重影響養豬的生產效益筆者提出的科學合理選擇豬址、完善配套基礎設施、調控豬舍養殖小氣候、全進全出的管理制度、滿足衛生防疫條件等等,都是著實有效的防控手段,值得嘗試借鑒。
[1] 鄧許金.易全:規模養豬致富[J].當代蔬菜,2002,(9):12.
唐煒杰(1992—),男,大專學歷,2014年10月參加工作,現在洋縣畜牧獸醫中心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