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崇武
(富州瑤族自治縣朝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賀州 542700)
豬口蹄疫病的診斷和防治方法分析
義崇武
(富州瑤族自治縣朝東鎮水產畜牧獸醫站,廣西賀州 542700)
口蹄疫是一種危害較為嚴重的病害類型,該疫情一旦擴散便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因而針對口蹄病疫情的防控,關鍵便在于及時的診治。通過具體分析豬口蹄疫病的特點和臨床癥狀,指出豬口蹄疫病的診斷方法,并針對實際情況提出豬口蹄疫病的防治方法,以便為養殖豬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有效提升養殖豬的經濟價值。
豬;口蹄疫;防治分析
口蹄疫病是一種發生于偶蹄動作身上的因口蹄疫病毒所造成的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有著極強傳染性的疫病。由于該疫病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因而多發于豬、牛、羊等動物之身,此外,亦有人成為感染源的個例。口蹄疫病毒在牲畜的飼料和糞便中的存活時間長,具有較強的外界抵抗力。其中,豬成為口蹄疫病毒的主要傳染源,其病毒的潛伏期一般在2~4d之間。
1.1 豬口蹄疫特點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起,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具有發病急、熱性高、潛伏期長等特性。此類疫病無論人或動物均有可能被感染,因而需同時注重人與動物的共同防治。就目前國際所知的口蹄疫病主要類型大致可以分為7類,分別為非洲I、II、III型、亞洲I型以及A、O、C型。其中A型與O型的分布范圍最為寬廣。除了主要的口蹄疫并類型外,當前所知的亞型口蹄疫病毒共有65種,且這種65種亞型口蹄疫病毒又分別有著不同的抗原性,因而在染病時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癥狀。所有類型的口蹄疫病毒,雖其抗原性有所差異,但卻均具有極強的外界抵抗力,能與動物的飼料以及糞便中長時間存活,以至于動物的奶、尿、唾液以及糞便等均可能成為口蹄疫并的感染源,進而擴大了口蹄疫病的感染范圍。
1.2 豬口蹄疫的臨床癥狀
患病豬在患病初期最明顯的病癥便是蹄部出現水疤,隨后便會出現驚厥、慌亂、相互撕咬的現象,乃至于蹄中溝以及副趾等部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并伴隨著體溫的逐步上升,通常可達到40~42℃。之后便會出現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情況,且會全身發抖使其無法正常行走。亦有少數染病豬,其鼻端會使蹄冠處會出現數量與面積大不等的水疤,這些水疤自出現之日起,經過1~2d后將會破潰,流出微黃色的液體。此外,干疫病雖極少導致成年豬死亡,但若感染至仔豬,其死亡率便高達80%以上,而若干擾于懷孕母豬之身,則記憶導致流產或死胎現象的發生。與此同時,若感染仔豬表現出典型的“虎斑心”,即在仔豬心肌外出現黃色條紋斑,則會導致仔豬心外膜帶出血,感染此種病例的仔豬,當前尚無生還記錄。
1.3 豬口蹄疫病的診斷方法
針對豬口蹄疫并的診斷,考慮到染患此疫病的患病豬會與蹄冠、蹄叉、蹄踵、副蹄等部出現大小一部的水疤,因而針對該病以的診斷,應首先由這些部位入手進行觀察,隨后便是根據豬的精神以及體溫狀況來判斷其患病的可能性。
上文中我們提到,感染口蹄疫病毒的成年豬雖鮮少出現死亡的現象,但若仔豬感染口蹄疫,那么死亡的概率便非常高,達到了恐怖的80%,而處于妊娠期的母豬感染此疫病,將極易導致流產甚至死胎。經解剖,可見染病豬的許多內臟器官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爛癍現象,并伴隨著腸道的熟膜部位以及心包膜的出血。
2.1 控制豬口蹄疫病的傳播源
針對豬口蹄疫病,最有效的防治方式便是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簡言之,即咋引進種豬之初便應做好各項檢查工作,包括隔離檢疫、消毒、疫苗接種、驅蟲等。待各項檢疫工作完成后,方可將種豬放入生產區進行混合飼養。
2.2 加強隔離防護
針對口蹄疫的防治必須加強防護隔離設施的建設,一旦發現患病豬,首先便應將其進行隔離,以限制病原體的有效傳播范圍,進而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防治病毒的進一步擴散。
2.3 加強豬場的飼養管理
為有效降低口蹄疫的發生概率,加強對飼養條件的管理亦是防治口蹄疫的重要手段與方式,尤其是針對受污染的各項飼養設施,包括豬舍、糞池、料草、道路以及飲水等,都要進行相應的消毒工作,具體使用濃度為3%的火堿水進行噴灑。此外,針對豬口蹄疫病毒隸屬核糖核酸病毒科的特性,防治口蹄疫病毒亦可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如針對口體育病毒無法在高溫狀態下長時間存活的特性,便可采取加熱的方式將其殺滅,從而降低口蹄疫病的發生概率。
2.4 接種口蹄疫病疫苗
免疫接種的目的便在于從源頭上對豬口蹄疫病毒進行防治。而針對口蹄疫秒的接種,通常情況下,成年母豬每年應接受3次以上的高效疫苗接種,而公豬則每隔3~4月接種一次。至于仔豬則應相對頻繁一些。一般妻奴昂洗啊,在仔豬斷奶后的10~15d內必須進行一次免疫疫苗注射,之后每四周進行一次免疫強化,直至仔豬成年。
2.5 封鎖疫區
防止口蹄疫病毒快速擴散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對疫區進行封鎖處理。與此同時,嚴格限制疫區內豬肉的通流,之后便是對參與養殖的所有工作人員,包括車輛進行消毒,至于已確認感染疫病的動物則應進行無害化處理,從根源上防治疫病的進一步擴散。
豬口蹄疫疫病是一種影響范圍較廣,且能可快速傳播的病毒性疾病,而針對此類疫病的防治則必須秉持“及時發現、盡快處理”的原則,以防治疫病的進一步擴散,進而避免養豬者的經濟利益遭受影響,并維護整個養豬行業的和諧發展。當然,在提早做好防治措施的同時亦需積極引進最新的診斷與防控技術,以更好的預防豬口蹄疫并的發生,進而從根本上降低口蹄疫并帶來的危害,從而維護整個食品行業的安全。
[1] 高明康.對豬口蹄疫病診斷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和分析[J].獸醫導刊,2015,(4):68.
[2] 張水晶.豬口蹄疫疾病診斷和病理變化的綜述[J].科學種養,2014,(9):45.
[3] 張照府,馮雪,陳祥明.淺析生豬口蹄疫病的防治措施[J].自然科學:文摘版,2016,(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