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文
(廣安市岳池縣團結鄉畜牧獸醫站,廣安岳池 638306)
常見豬病的類型及治療措施
龍 文
(廣安市岳池縣團結鄉畜牧獸醫站,廣安岳池 638306)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升。對肉食的需求的增長也極大的促進了我國養豬業的發展。但另一方面,多種豬病也開始更大規模的影響了生豬的養殖工作。需要引起相關養殖人員的重視。本文首先分析了一些常見豬病類型及其流行性特征,同時詳細闡述了針對這類豬病的治療措施。
豬瘟;豬丹毒;仔豬副傷寒;豬鏈球菌病;豬弓形蟲病;治療
1.1 常見豬病之一:豬瘟
豬瘟,也被稱之為“爛腸瘟”。這是一種由豬瘟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這種疾病的傳染性廣,且不受生豬品種、年齡的限制,各個季節都可能造成生豬的感染。同時,一旦生豬感染此類疾病且未獲得及時的治療,就容易出現生豬死亡的情況。目前國內的豬瘟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只有部分亞種病毒偶有出現,或經進口病豬得以傳播。
豬瘟的流行性特點:此病多發于成年生豬之中。豬齡在一月以內的仔豬不易感染,而大于1月豬齡的仔的或成年豬,其感染率會由所升高,且感染此病的概率與生豬年齡呈現一定的正相關。
1.2 常見豬病之二:豬丹毒
豬丹毒也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豬病,這類豬病主要由紅斑丹毒絲菌所引起,豬丹毒又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類。此病的急性型多表現為敗血癥,并具有急性爆發和高死亡率的特征;亞急性型多為疹塊型,容易在身體不同部位形成疹塊;慢性型則多由急性或亞急性轉變而來,容易引起慢性心內膜炎、慢性關節炎及皮膚壞死等問題。
豬丹毒的流行性特點:四季均可發生,但以雨季為疾病傳播的高峰期,至秋冬季節發病率會有所降低。同時,3到6個月左右的仔豬是感染此病的最主要豬群。需要注意的是,不僅感染豬丹毒的病豬,即便是攜帶豬丹毒的健康豬,也可能引發豬丹毒的流行與傳播。
1.3 常見豬病之三:仔豬副傷寒
仔豬副傷寒,也是生豬養殖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豬傳染病。其癥狀主要有腹瀉或敗血癥癥狀。引起仔豬副傷寒致病因素為沙門氏菌。經研究,目前豬群感染此病的主要原因有長途運輸豬群飲食營養不足和休息不當、氣候突變,以及豬群長期處于應激狀態、或者飼養員管理不當等,都可能造成豬群機體抵抗力的降低,從而誘發仔豬副傷寒的發生。
仔豬副傷寒的流行性特點:四季均可發病,雨季或氣溫多變條件下染病幾率更高。二至四個月左右的仔豬是主要感染豬群。需要注意的是,此類疾病發病率不高,通常傳播范圍也較小,通常被局限于一個豬場內部。
1.4 常見豬病之四:豬鏈球菌病
豬鏈球菌病為一種是由C、D、F及L群鏈球菌引起的豬的多種疾病的總稱。分為急性型豬鏈球菌病和慢性型豬鏈球菌病。其中,急性型豬鏈球菌病豬癥狀主要表現為出血性敗血癥狀或并發腦炎;慢性型豬鏈球菌病豬癥狀主要表現為并發關節炎、內膜炎等病癥,兩種病癥地區性發病特征均較為明顯。
豬鏈球菌病的流行性特點:發病無季節性,春秋兩季豬群感染率要稍高一點。新生仔豬、哺乳期仔豬是此類疾病的高危群體。某些情況下,哺乳期仔豬的豬鏈球菌病發病率可達到100%,且死亡率也高達50%以上。但成年豬的感染幾率則要小的多。
1.5 常見豬病之五:豬弓形蟲病
豬弓形蟲病,又被稱之為“弓漿蟲病”,這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原蟲病,剛第弓形蟲為其主要病原體。豬感染豬弓形蟲病,一般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飼料或飲水。這類疾病除了糞便傳播方式外,呼吸道傳播、皮膚侵入也是其主要的傳播方式。
2.1 針對豬瘟的治療措施
由于目前國內豬瘟已經較為少見,不少豬瘟來自國外引進。因此需要對病豬的引入工作加強監管,避免病豬引入我國[1]。同時,還要注重提高國內豬群的免疫力,嚴格按照規范程序為豬群接種豬瘟疫苗,從而達到控制傳染源的目的。此外,還要強化養殖場的環境衛生工作,進行良好的通風、清洗、消毒等工作。現階段的豬瘟并無特效藥,一般使用高免血清進行保護。
2.2 針對豬丹毒的治療措施
目前針對豬丹毒的防治疫苗有豬丹毒弱毒菌苗、豬丹毒氫氧化鋁甲醛菌苗、二聯苗及三聯苗等。在實際的防治過程中,若發現豬群中存在感染豬丹毒的病豬,要第一時間進行隔離,并運用青霉素治療。若缺乏青霉素,可運用金霉素及土霉素替代治療[2]。經過大量的治療工作分析,一般豬丹毒病豬在發病的24h至36h之內,治愈幾率和效果都要更好。
2.3 針對豬副傷寒的治療措施
針對仔豬副傷寒的防治疫苗,主要由仔豬副傷寒菌苗,也有其他一些輔助療法,如將搗成泥狀的大蒜或金霉素投入豬飼料之中喂食,可降低豬群傳染率。同時,若在豬群發現感染豬副傷寒的病豬,應及時進行藥物治療,目前常見的藥物有恩諾沙星、青霉素、四環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或者磺胺類藥物也有一定效果。此外,若發現病豬死亡,需要第一時間進行清理,并對豬舍進行清潔與消毒。
2.4 針對豬鏈球菌病的治療措施
針對豬鏈球菌病防治工作,其疫苗為滅活疫苗[3]。在豬群中一旦發現豬鏈球菌病,應及時的隔離病豬,并通過藥物進行治療。目前,可用125g的四環素摻入豬飼料中進行喂食。通過一個半月左右的喂食,可降低感染率。若是母豬感染此病,需要淘汰處理。在防治的過程中,還需要對養殖工具進行消毒處理,避免因工具污染造成的疾病傳播。此外,針對急性型豬鏈球菌病,可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效果一般較為顯著。而針對慢性型豬鏈球菌病豬,若其有淋巴結腫脹的問題,則需待成熟后切開淋巴結,待膿汁排出后進行消毒操作。
2.5 針對豬弓形蟲病的治療措施
豬弓形蟲病的防治工作,主要通過控制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來實現。需要對養殖場區域進行滅鼠除貓的工作,養殖人員還要避免與貓狗的接觸,以免受到其糞便感染,從而避免攜帶弓形蟲而引起豬場的感染[4]。此外,若發現豬群中有病豬感染豬弓形蟲病,需要及時運用磺胺類藥物或螺旋霉素進行治療,或者采用多同抗菌增效劑聯合使用的方式進行治療。
[1] 崔玉民,閆修啟,王長勝.影響養豬戶豬病治療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吉林畜牧獸醫,2013,(12):31,33.
[2] 張菊紅.淺談影響農村養豬戶豬病治療效果的因素及對策[J].豬業科學,2008,(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