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小彥
(千陽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陜西千陽 721100)
淺析林下養雞疾病預防與治療
常小彥
(千陽縣家畜良種繁育站,陜西千陽 721100)
林下養雞就是利用林地間隙,以圍欄形成的放養與舍飼相結合的養雞模式,既節省養雞飼料成本,肉質鮮美,深受消費者青睞,又為林地除害去雜,培肥土壤,提高林地單位面積的收入,是一種投資小,周期短,效益好,市場需求量大,既環保又安全的生態養殖模式,但疾病預防和治療仍是影響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對疫病防治作以探討。
養雞;疾病;預防
飼料為雞只提供營養,維持其健康和生產性能的發揮。飼料營養物質不足、過量或不平衡,不僅會引起雞得營養缺乏癥和中毒癥,而且影響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對疾病的易感性。種植、選用優質飼料和原料,嚴防購入摻假、發霉、有毒等不合格飼料;重視飼料的貯存,防止飼料的腐敗變質;科學設計配方,精心配制飼料,保證日糧的全價性和平衡性是搞好林下養雞,預防發生疾病的基礎。
水是最廉價、最重要的營養素,也是最容易受到污染而傳播疾病的因素。水是動物的生存基礎,是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正常工作的必要物質保證,生命活動不可缺乏的關鍵要素。飲用水在機體水分的獲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飲用水的優劣對健康有直接的影響。所以雞場的水源干凈衛生,水量充足是保證雞只健康成長、抵抗疫病的重要措施。
3.1 保持適宜的飼養密度
雛雞適宜密度為0~14日齡35只~30只/m2,15~28日齡25只~20只/m2,放養棚10~12只/m2,密度過大,雞群擁擠,不但會造成雞采食困難,免疫效果差,易感染疾病和啄癖。密度過小、不利于雞舍保溫,也不經濟。
3.2 保持適宜的光照
1~2日齡光照保持24h;3~7日齡保持20~22h;8~14日齡16~18h;15~21日齡15h,21日齡8~12h為宜。光照強度一般按2~3W/m2,合理的光照制度和光照強度不但可以促進雞的生長發育,而且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光照過強易引起雞群騷動不安,神經質和啄癖等現象。
3.3 保持適宜溫、濕環境
一般0~7日齡溫度應為35~33℃;8~14日齡33~30℃;15~21日齡30~27℃;每周降2℃直至常溫。濕度應保持在60~65%。適宜的溫濕環境既可以提高雞群的飼料轉化率,又可以防止環境應激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3.4 保持適量的通風換氣
雞的生長、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氧氣,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舍內空氣容易污染,有害氣體,二氧化碳、微粒和微生物等含量極易超標,給雞健康和生長帶來巨大的危害。另外,有害氣體含量過高,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黏膜損傷。對新城疫、大腸桿菌、炭宜桿菌和肺炎球菌的抵抗力降低;引起家禽鼻炎、支氣管和肺部炎癥。所以,一般在中午時進行通風換氣,冬季一般換氣3~5min/h即可,保證舍內的空氣新鮮潔凈。
(1)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雞的一種快速傳播的急性接觸性上呼吸道傳染病,呼吸困難、氣喘、咳出血樣滲出物為特征。最多發生于12日齡以上12月齡以下的雞。病理剖檢時可見肺充血、出血和支氣管炎變化,氣管黏膜表層黏液帶血。
防治:典型病雞每只雞肌肉注射鹽酸嗎啉胍1ml和鏈霉素0.2g,同時灌服中藥喉癥丸,每只雞2粒。選中草藥板藍根、大青葉、蒲公英、雙花、黃芩、黃連、蒼術、桔梗、蒼耳子、木香、大黃、薄荷、甘草等適量組方,水煎2次,合并為液后讓雞自飲,重者灌服1~2ml,用量為每只每天1g,存渣拌料,連用3d。用傳染性喉氣管炎油乳劑苗皮下注射,每只雞0.3ml。
(2)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觸性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特征是病雞咳嗽、噴嚏和氣管炎發生羅音,生長抑郁、產蛋率降低,畸形蛋增加。以40齡內雛雞多發。本病易發生于秋冬季節,流行傳播迅速,死亡率25%至30%。病理解剖時可見氣管、支氣管、鼻腔有漿液或干酪滲出物,氣管變厚,肺水腫;腎小管或輸尿管充滿尿酸鹽結晶,呈典型“花斑腎”。
防治:無特效藥物,只能靠疫苗接種防治,同時注意雞舍密度適中,通風保溫良好,補給充分的維生素A、D,以增強抗病力,減少本病發生。發生該病時應注射該病單價油苗或聯苗,或投以廣效性抗生素如拜有利等,以控制二次感染,降低死亡率。
(3)雞白痢的防治: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常見的一種傳染病,雛雞表現為急性敗血病,以白痢為主要癥狀,發病率、死亡率都很高,通常2周齡以內死亡率最高。
流行特點:以侵害3周齡內的幼雛,發病率高達40~100%,死亡率最高可達80%,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病雛表現怕冷,常常成堆擁擠在一起,翅膀下垂,縮頸,眼半閉;拉白色黏稠糞便,常粘在尾部羽毛上,有時阻塞肛門,排便困難發出“吱吱”的尖叫聲;肺部感染時,表現呼吸困難;有的跗關節顯著腫大,出現跛行。成年雞帶菌后產蛋率和蛋的孵化率降低,死胎增加,個別病雞表現精神萎頓、減食、消瘦、貧血、下痢、腹下垂及產蛋停止。病理解剖可見雛雞肝臟充血腫大,有條紋狀出血,膽囊擴張,充滿膽汁;卵黃吸收不良,脾臟腫大而質脆;腎臟色澤暗紅色或蒼白;在肺、肝、心、肌胃,腸上有一種灰黃白色壞死點或小結節,這種病灶是白痢特征性病變。
防治:發現病雞及時淘汰,雞舍用甲醛氣體熏蒸消毒。出殼后至5日齡,飲水添加慶大霉素8萬國際單位/kg;6至10日齡,在飼料中添加痢特靈0.02%至0.04%;11日齡起,在每千克飼料中添加土霉素2g,連用5~7d。
[1] 唐興文.疾病預防技術在林下養雞中的探討[J].農技服務,2015,(8):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