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艷 孟祥慶
(招遠市畢郭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2)
提高母豬繁殖力
郭春艷 孟祥慶
(招遠市畢郭畜牧獸醫站,山東招遠 265412)
母豬是養豬生產的基礎,提高母豬生產能力是提高養豬生產效益的前提. 豬場經營的成敗,取決于母豬的生產能力。母豬的生產能力主要包括年產仔窩數與窩均斷奶仔豬頭數,其中決定年產仔窩數的是母豬繁殖周期的長短,決定斷奶窩仔數的是窩產活仔數和斷奶前的仔豬死亡率。本文從影響母豬生產能力的各個因素出發,綜述了提高母豬繁殖力的技術。
母豬;繁殖力;生產能力
我國母豬年貢獻商品豬頭數平均為13~17頭,明顯低于世界水平的26~28頭。研究表明,母豬產仔數8頭與12頭對于母豬配種和妊娠需要的勞動力、飼料和其他成本都是相近的,因此多產仔、產壯仔是養豬生產中的重中之重。母豬正常發情和適時配種是養母豬成敗的關鍵?,F代母豬產仔數增多,泌乳量增大,平均產仔率提高了9%,斷奶仔豬數提高了14%,要想進一步提高母豬的生產能力就要從決定母豬生產能力的因素入手,找出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提高整個生產母豬群的生產能力.
品種對于繁殖力有很大影響,不同品種種豬繁殖力有很大差異,同品種間不同個體也有一定差異,因而可利用雜交優勢,以二元母豬為母本生產商品豬,再用純種公豬或二無雜種公豬與之交配,這樣終端產品能更好地利用個體雜種優勢和遺傳互補性。
后備母豬是豬場的未來,選擇后備母豬除了體形和乳房發育良好,奶頭數應12個以上,還應考慮其親本繁殖力的遺傳基礎,兼顧其父系和母系的指數。后備母豬應保持中等略偏上的膘情.過肥或過瘦都會導致不發情或不受孕.必須使后備母豬在盡可能好的膘情下開始它的第一次妊娠。配種前小母豬應群養,單獨圈養或拴養的小母豬比群養小母豬較晚達到初情期,每圈飼養密度應在3~4頭為宜。在誘導初情期時合理限飼,將降低生長速度,有利于提高利用年限.后備豬日糧應含有15%的粗蛋白質,0.95%的鈣和0.65%的磷。
種公豬要求體質結實,四肢穩健,性欲旺盛。一般堅持每周檢查精液1~2次。對密度偏稀,活力較差的公豬即刻停用,加強管理。
在發情中期(又稱發情期)配種。此期一般2~4d。表現為陰門充血腫脹,并有粘液從陰門流出。母豬興奮不安,性飲表現充分,尋找公豬,接受公豬爬跨并允許交配,若用手按壓腰部,母豬呆立不動,此為接受交配的具體表現。此期一般配種2次。一次在母豬接受公豬爬跨后的8~12h,隔12h后再配一次。
(1)應避免妊娠母豬發生過強應激,嚴禁飼喂腐爛變質的飼料,做好防寒降溫工作。小群或單欄飼養,應防止擠斗引起機械性流產.在母豬妊娠前期限制能量水平能促進胎兒的生長發育,對提高仔豬的初生重有益。對于青年母豬,進行短期優飼,適當提高能量的采食量,有助于早日達到初情期,而且還可以增加其排卵數。研究表明初情期后10d,喂給青年母豬高能量飼料,可多產2~4個黃體。許多研究表明,提高整個妊娠期內的采食量,會降低哺乳期的自由采食量。由于妊娠期采食量與泌乳期采食量呈負相關,因此,在妊娠期間,切忌過量飼喂。妊娠期高采食量以及相應哺乳期低采食量都會抑制黃體素(LI-I)分泌頻率,延長初產母豬斷奶至發情的時間間隔。而母豬從妊娠第25~8Od增加采食量可提高仔豬出生后的生長速度與飼料轉化率。妊娠后期乳腺發育是妊娠的重要表現,它為哺乳作準備,此階段的營養影響乳腺發育。
(2)將妊娠后期的母豬單獨飼養,產房設備要適宜,衛生清潔,通風良好,仔豬產出前配備好保溫設備,加強對仔豬護理,防止母豬壓死仔豬。
母豬在分娩前,要對欄舍、豬體進行清洗、消毒。分娩時應保持環境安靜,迅速、及時,若有難產,通常用催產素肌肉注射。若30 min后仍未產出,則要進行人工助產,助產人員一定要按操作規程做好各項助產工作。母豬產后應少喂飼料,同時連續3~5 d適當補加食鹽、麥麩,1周內喂料量不宜增加太快,2周后開始正常飼喂。應注意檢查哺乳母豬的乳房,對發生乳房炎的母豬應及時采取治療措施。應按照哺乳母豬的營養需要配制全價日糧,認真控制飼料質量,特別要注意能量、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供給。泌乳期母豬飼喂要遵循“少給勤添”的原則,一般每天喂3~4次。在泌乳期還要特別注意預防母豬便秘,以防影響乳汁質量,甚至造成仔豬下痢。
給斷奶母豬適當運動,這可促進母豬發情,提高受胎率,同時也可增強體質和蹄質,保持良好膘情,延長使用年限 。
對用藥物催情無效或返情3次以上的母豬應該及時淘汰。母豬9~10胎時產仔數降低,帶仔性能明顯偏差,這時應及時淘汰母豬。
[1] 岳文斌,張建紅.動物繁殖及營養調控[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
[2] 顧賽紅.母豬營養與繁殖性能的改善[J].中國畜牧獸醫,1998,(4):10-12.
[3] 劉明江.妊娠母豬的蛋白質及能量需要[J].中國畜牧獸醫,1998,(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