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述輝 尹思明
(渝北區畜牧水產站,重慶 401120)
渝北區臨空現代農業發展的思考與對策
何述輝 尹思明
(渝北區畜牧水產站,重慶 401120)
臨空經濟區指的是由于機場對周邊地區產生的直接或間接的經濟影響,促使在機場周圍生產、技術、資本、貿易、人口的聚集,形成了具備多功能的經濟區域。但是,對于臨空現代農業發展,到目前為止,由于其所占有的絕對經濟分量相對較低,以至于大多數的臨空經濟建設并沒有將其納入真正的臨空經濟加以考慮。
渝北區;現代農業;思考;對策
主要源于臨空農業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一是自身能力難以定位:農業在整個經濟運行的大環境中本身就是一個弱勢行業,特別是內地。而渝北區的經濟總量中農業所占的比例更小,因此,出于GDP貢獻的考慮,一般打造臨空經濟時多數不會考慮農業的地位和在臨空圈內的定位。
二是有限的臨空區域:臨空經濟圈通常輻射范圍是一機場為中心半徑10~15km左右、特別是與中心城市的機場快速通道兩側等重要地區,而江北機場方圓10~15km的地區基本上處于兩江新區范圍之內,在這個有限的區域內,農業基本上沒有生存的可能,
三是政府的導向:由于臨空經濟需要的是技術高端、節能環保、效益顯著、可持續發展的納稅大戶,因此從政府的企業導向來看,農業 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政策扶持。
四是自身參與的能力:渝北區現代農業發展至今,真正能夠參與臨空農業發展的優勢項目并不明顯,特別是具有競爭能力、能夠出口創匯、占領一片陣地的產品基本沒有,在科技創新、產品價格、產品安全等方面缺乏優勢,這對于依靠臨空經濟生存的行業來說,將是一個致命的硬傷。
鑒于以上原因,我區臨空農業經濟發展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
(1)積極爭取政府支持,將臨空農業產業基地是服務于整個臨空經濟建設的觀念灌輸給政府部門,立足于重慶是一個“大城市、大農村”、還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業經濟的特殊性,使他們不至于徹底的放棄臨空農業經濟的作用,并在政策上多多給予支持。
(2)練好內功,在臨空圈周邊組建渝北區臨空農業產業基地,針對性的建設一批高科技農業項目,積極整合優勢項目,統籌農產品市場基地布局,發展特色產業基地和出口示范區,同時采取集約化生產,降低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
(3)積極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延伸農產品產業鏈,推進初加工、精深加工發展及副產品綜合利用,健全標準體系,發展農村電商,加強品牌建設,增強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4)充分利用 “互聯網+” 的現代物流和銷售模式,全面提升我區農業產品的展示平臺,同時借力重慶空港、重慶兩路保稅區和渝新歐國家鐵路聯運優勢,使我區農產品在全國范圍內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潛力,通過臨空優勢,快捷到達全國各地,真正做到“走得出去、扎得下根”。
(5)拓展臨空農業發展區域,以此獲得臨空現代農業發展空間。鑒于臨空經濟區域較為狹小、發展空間有限的現狀,不能將眼光只看在有限的空港經濟區內,而是要將實施現代農業的區域向更為廣闊的北部地區延伸,充分利用北部山區的土地資源為臨空現代農業提供有力的發展空間。
(6)組織專業人員積極探索其他地區有關臨空農業發展的經驗和教訓,提出新的發展思路,為我區臨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發展依據。如新加坡樟宜機場、河南鄭州機場等地的臨空經濟就有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為我區臨空現代農業的建設和發展提供有用的先進經驗。
[1] 曾令玲,羅勇,汪興茂.重慶市渝北區臨空都市農業發展對策簡議[J].南方農業,2016,10(3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