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道倫/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畜牧獸醫局
秋冬季節規模養豬場育肥豬胃潰瘍頻發的應對措施
夏道倫/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畜牧獸醫局
每年進入秋季,尤其是進入秋冬之交以后,隨著天氣逐漸轉涼,一些規模養豬場所喂養的育肥豬群中豬患胃潰瘍的發病率會呈現出急劇上升的趨勢,嚴重發病的育肥豬甚至還會誘發胃出血和胃穿孔,并導致發病豬伴隨出現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從而引起患豬迅速死亡。現特就秋冬季節育肥豬胃潰瘍頻發的發病原因、發病癥狀及其應對措施作一介紹,以供規模養豬場參考。
據分析,秋冬季節育肥豬胃潰瘍的頻發主要與豬的精神狀態、豬的情緒變化、飼喂豬群的飼料變化以及飼料中某些營養物質的缺乏和某些藥物的不正當添加有著密切的關系。
1.與豬的精神狀態有著密切的關系。育肥豬在規模養豬場中過度高密度的養殖飼養條件下,豬舍內通風不良,空氣中的有害氣體濃度過高,就會使育肥豬的精神狀態長期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加上秋冬相交之季,氣溫驟變,在高度應激狀態下的育肥豬易改變其胃中的胃酸分泌,使胃中的胃酸分泌量增多、酸度增高,從而導致育肥豬胃潰瘍的發病率急劇增高。
2.與豬的情緒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進入夏季高溫季節,養豬場為了減少對育肥豬的熱應激,一般規模養豬場均對飼喂的育肥豬則會盡可能地采取減少轉群并欄、引種、出售、運輸、驅趕、預防性驅蟲和防疫注射等的實施頻率,由于育肥豬頻繁的轉群并欄、引種、出售、運輸、驅趕、預防性驅蟲和防疫注射等,部分育肥豬相互打架廝咬的幾率將會大大地增加,部分處于情緒高度緊張狀態下的育肥豬患胃潰瘍的風險增大。
3.與飼喂育肥豬的飼料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秋季到來,氣溫逐漸適宜于育肥豬的生長發育,養豬場為了進一步促進育肥豬的生長增重,配合育肥豬的日糧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調整,飼喂育肥豬的飼料調整變化,會使育肥豬的胃酸分泌量增多,加上豬群的精神狀態和情緒變化的影響,有可能引起育肥豬胃內微生物區系失調和功能紊亂,從而導致育肥豬胃潰瘍的發病率增高。
4.與飼喂育肥豬日糧有著密切的關系。據對部分養豬場秋冬季節育肥豬發生胃潰瘍更深層次的原因分析,秋冬季節飼喂育肥豬的日糧配合應確保其營養全面,尤其是日糧中的某些特殊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可過低,飼喂育肥豬日糧中的VE、VB1、硒的含量過低,有可能與秋冬季節育肥豬胃潰瘍頻發有關。此外,部分養豬場以銅元素作為育肥豬日糧配合中的促生長劑時,以及養豬場對育肥豬使用某些藥物如阿斯匹林、糖皮質激素等的不正當添加時,也有可能會導致育肥豬胃潰瘍的發病率增高。
患胃潰瘍的病豬一般有厭食表現,豬在采食后常常會表現出腹部不適和疼痛的感覺,腸道運動異常,嚴重時還會導致部分病豬出現便秘或腹瀉、胃出血以及黑便等癥狀。病豬在出現有輕微胃出血的發病癥狀初期,一般伴隨出現消化不良癥狀,但往往不易引起養殖人員的警覺,當病情發展到胃穿孔后,會導致患豬伴隨發生有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癥狀,從而引起病豬迅速死亡。
一般育肥豬胃潰瘍在生前診斷較為困難,尤其是在發病早期確診更為困難。育肥豬胃潰瘍最具有診斷意義的癥狀是:病豬排出的糞便變黑,皮膚和黏膜明顯蒼白。唯一的診斷方法是取可疑的糞便做潛血檢查,但應注意與豬出血性腸炎綜合征和豬急性痢疾病加以區別。
規模養豬場應針對秋冬季節育肥豬胃潰瘍頻發的發病原因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
1.保持育肥豬精神狀態穩定。育肥豬在高密度的養殖飼養條件下,養豬場應盡可能地保持育肥豬合理而適宜的飼養密度,留足有利于育肥豬自由活動的欄舍空間,并注意加強對豬舍內通風,保持豬舍內空氣新鮮,持續保持育肥豬的精神狀態正常穩定,防范育肥豬改變其胃中的胃酸分泌,防范秋冬季節育肥豬胃潰瘍的發生。
2.保持育肥豬情緒狀態穩定。進入秋季后,每個養豬場均應結合本場的實際情況,有計劃地安排好育肥豬的轉群并欄、引種、出售、運輸、驅趕、預防性驅蟲和防疫注射的分步實施時間,為避免育肥豬發生過度應激反應,養豬場應事先做好防范措施,對育肥豬實施轉群并欄、引種、出售、運輸、驅趕、預防性驅蟲和防疫注射時,應盡可能地相互間隔5~7 d分步實施,嚴防集中時間突擊實施,以免人為性地加大和加重對育肥豬的應激刺激,也可在實施前后,在飼喂育肥豬的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電解多維,減輕和緩解對育肥豬的應激刺激。此外,育肥豬在轉群并欄、運輸和驅趕過程中,為防范部分育肥豬相互打架廝咬的事件發生,養豬場除了應按照育肥豬的公母、大小、強弱進行合理并群或分群外,對進入育肥階段的豬群,應保證每頭豬占有欄舍面積不得低于 0.6 ~ 0.8m2,且每間欄舍的養殖數量以控制在10~15頭為宜,育肥豬在轉群并欄最初一段時間內,養殖人員應隨時注意觀察豬群的動態,一旦發現豬群中有打架廝咬現象,應對打架廝咬的豬群嚴厲訓斥并適當地鞭打,以保持豬群情緒穩定,從而降低育肥豬患胃潰瘍的風險。
3.適時調整好飼喂育肥豬的日糧配方。隨著秋季的到來,氣溫逐漸適宜于育肥豬的生長發育,養豬場適時調整飼喂育肥豬的日糧配方是非常必要的,但調整日糧配方必須讓育肥豬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適應過程,尤其是調整飼喂育肥豬日糧配合中的玉米配合比例不可突然調配得過高(一般以玉米配合比例調配到占整個日糧配合比例的70%以下為宜),且飼料粉碎也不可過細(以飼料顆粒度在500μm以上為宜),并應注意在配合飼料中有針對性地添加草粉或燕麥殼粉等粗纖維含量較高的飼料,飼喂育肥豬日糧中的粗纖維含量不得低于7%,以有效地防范育肥豬胃潰瘍的發生。
4.確保飼喂育肥豬日糧中的營養物質全面并注意正確地添加使用某些藥物。養豬場在秋冬季節調整育肥豬的日糧配方,除了應注意飼喂育肥豬的日糧中玉米配合比例不可突然調配得過高以外,日糧中的營養物質也應調配全面,尤其是日糧中某些特殊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如日糧中應調配有足夠的VE、VB1和微量元素硒,以防范誘發豬胃潰瘍發生;對部分養豬場在飼喂育肥豬的日糧中添加銅元素作為促生長劑時,應在日糧中適量地添加碳酸鋅,并以此作為抗銅元素致豬胃潰瘍的添加劑;為防范改變飼喂育肥豬的日糧中飼料的物理狀態,可在育肥豬的日糧中添加0.1%~0.2%聚丙烯酸鈉予以混合飼喂,維持飼料在豬胃內停留時間正常,穩定豬胃中的胃酸分泌,防范酸度增高;部分養豬場為了加快秋冬季節育肥豬的生長,強度育肥期間日糧中的玉米配合比例過高,為穩定豬胃中的胃酸分泌,也可在飼喂育肥豬的飼料中添加占整個日糧干物質總量的0.3%~0.5%的飼料緩沖劑(主要是碳酸氫鈉和氧化鎂),從而有效防范育肥豬發生胃潰瘍的風險;養豬場在秋冬季節給育肥豬添加使用某些藥物防控疾病時,尤其是在添加使用阿斯匹林、糖皮質激素時,應慎重添加,以防因添加使用不正當導致育肥豬胃潰瘍的發病率增高。
5.對已發生胃潰瘍的病豬應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治療原則是及時消除病因,中和胃酸并防止胃黏膜繼續受到侵害,保護胃潰瘍面,防止胃出血,促進潰瘍面愈合。
(1)對發病癥狀較輕的病豬應注意保持環境安靜,減輕對病豬的應激刺激,必要時可給病豬肌肉注射鎮靜類藥物,如鹽酸氯丙嗪注射液可按病豬每次每千克體重用藥1~3 mg,促進病豬保持情緒穩定。
(2)及時使用抗酸類藥物中和胃酸并防止胃黏膜繼續受到侵害,可給病豬內服或在飼喂的飼料中混拌氫氧化鋁、硅酸鎂或氧化鎂等抗酸類藥物,降低病豬胃內容物的酸度,防止胃黏膜繼續受到侵害。
(3)保護胃潰瘍面,防止胃出血,促進潰瘍面愈合,可在給病豬飼喂飼料前,投喂次硝酸鉍5~10 g,每天投喂3次,也可給病豬喂服鞣酸蛋白,每次喂服2~5 g,每天投喂2~3次,連續喂服5~7 d。
(4)為了保持病豬胃內的食糜正常排空,可使用聚丙烯酸鈉5~20 g溶解于清水中,每天給病豬飲服,或以0.5%~1%聚丙烯酸鈉的比例混拌于飼料中給病豬喂服,連續喂服5~7 d。
(5)當病豬發生急性胃潰瘍且胃潰瘍部出現大出血,并伴隨出現有吐血癥狀時,應及時給病豬使用止血類藥物止血,如給病豬肌肉注射VK33~5 mg,或肌肉注射止血敏 0.25 ~ 0.5 g,以防病豬失血過多死亡。
(6)一旦發現病豬出現極度貧血,且伴隨出現嘔血,排出的糞便逐漸轉變成煤焦油樣時,基本可證實豬胃潰瘍已發展成為胃穿孔或彌漫性腹膜炎,基本失去治療價值,建議養豬場盡早對病豬實施淘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