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振興/陜西省銅川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動物疫情巡視技術應用與推廣
唐振興/陜西省銅川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動物疫情有效處置的首要條件是第一時間發現疫情。但在實際工作中,養殖場戶或相關企業報告疫情的主動性不強,時效性難以保障,以致很難對疫情做出快速反應。因此,必須轉變觀念,變被動為主動。銅川市疫控系統經過近10年的探索和研究,創新性的提出了動物疫情巡視的概念,進一步完善了現有疫情監測體系。動物疫情巡視工作就是成立動物疫情巡視員隊伍,定期到養殖一線巡視巡查,以便及時發現、報告及處置疫情。同時通過專業技術人員的經常性巡視,為養殖場戶提供優質的技術服務,提高養殖場戶經濟效益。
動物疫情巡視是指由動物疫情巡視員按照相關規定在劃定的區域內對所有的畜禽養殖場、戶采取詢問畜主、觀察畜群等方法開展高頻次的臨床巡查工作。動物疫情巡視是動物疫情主動監測的一個創新性的工作方式和技術,是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動物疫情巡視員是第一時間發現動物疫情的哨兵,是《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的疫情報告人員的一部分,可在第一時間對發生可疑疫情的畜群實施控制流動、緊急消毒等綜合處置措施,有效減少動物疫情發生的數量和范圍,最大限度降低疫情的損失。動物疫情巡視員為動物疫病防控專業人員,需具有一定的動物疫病防控專業知識,熟悉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鄉鎮畜牧獸醫站(經管站)動物疫病防控人員為主,輔以已解決待遇的動物疫病防疫員和養殖場、養殖大戶專業技術人員。
目前,銅川市成立了市、區縣、鄉鎮動物疫情巡視員隊伍26支(市級1支,區縣5支,鄉鎮20支)。市級巡視大隊原則上由市動物疫控中心主要領導、技術人員和區縣疫控中心主要領導組成,主要負責全市動物疫情巡視的組織、技術培訓、工作指導等工作。區縣巡視中隊原則上由區縣動物疫控中心主要領導、技術人員和鄉鎮畜牧獸醫站負責動物疫控工作的主要領導組成,負責轄區動物疫情巡視工作的組織。鄉鎮動物疫情巡視小隊由鄉鎮畜牧獸醫站(經管站)負責動物疫控工作的主要領導、技術人員和動物疫病防疫員、養殖場及養殖大戶專業技術人員組成,主要負責具體的疫情巡視工作。
動物疫情巡視員隸屬市動物疫情巡視大隊、區縣動物疫情巡視中隊和鄉鎮動物疫情巡視小隊管理。動物疫情巡視員由區縣按行政區域和畜禽存欄情況設置,日常管理以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為主。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劃定各巡視員的巡視區域,分解巡視任務,組織和指導動物疫情巡視員開展工作。動物疫情巡視員按照劃定的區域重點做好規模養殖場、養殖專業村和養殖大戶的疫情巡視和報告工作。
1.巡視方法。動物疫情巡視員開展動物疫情巡視工作以常規巡視為主,主要采取詢問、查看有關記錄證明、觀察畜禽狀況等方式進行。
2.巡視程序。動物疫情巡視員按照常規方式巡視動物疫情每周至少進行2次,巡視區域內引進畜禽、周邊地區有疫情發生等特殊情況下巡視員應加大巡視力度,做到每日必到。發生重大動物疫情時立即向上級有關部門報告,發生一般疫病時各動物疫情巡視員要每周以書面形式向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巡視結果,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接到報告后要及時匯總并向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報告。
3.巡視注意事項。動物疫情巡視員原則上不進入畜禽舍,進入場區必須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的發生,同時在診斷動物疫病時做好個人防護。
4.制定動物疫情巡視記錄表。
在市、區縣、鄉鎮范圍內按照不同巡視區域、巡視內容建立相應動物疫情巡視記錄表。《銅川市動物疫情巡視記錄表》涉及發現異常的養殖場戶聯系方式、所養畜禽種類、存欄量、免疫情況、發病數量、死亡數量以及臨床癥狀(如有解剖還需描述病理變化)和初步診斷結果。
5.巡視結果判定。在診斷動物疫病時,在必要的情況下可采用測體溫、病理解剖等方法印證初步診斷,在發生疑似重大動物疫病時可通過快速檢測試紙卡、琥紅平板凝集試驗等特異性高、簡單易操作、時間短的診斷工具對疑似疫情做進一步診斷,診斷結果僅作為臨床診斷的參考,不得作為定性診斷。
6.巡視結果登記。如無異常,按照《銅川市動物疫情巡視記錄表》填寫巡視時間、巡視人員等基本情況;在發生動物疫病時,要詳細填寫發生地的地理位置、環境、氣候條件、畜禽養殖結構、養殖模式、歷史上該養殖場內疫病流行狀況、免疫接種情況、發病情況、死亡情況、“三間”分布、臨床癥狀、特征性病理變化、生理指標等情況以及初步診斷結果。
動物疫情巡視制度規定了動物疫情巡視隊伍的組成、分工、巡視員的選用要求、工作程序以及發生疫情時的工作措施措施等內容,明確了疫情巡視員的職責和技能要求。銅川市目前已經建立了動物疫病巡視制度,并得到廣泛應用,取得良好效果。
2013—2016年四年來我市共組織開展疫情巡視工作14 000余次,共發現并處置疑似動物疫病70余次,通過巡視技術運用,及時發現并控制疫情,減少疫情帶來的損失,挽回直接經濟損失600萬元,挽回間接經濟損失1 5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