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浩 趙遠 張小能/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2016年毛皮動物病毒性疾病檢測及分析
劉長浩 趙遠 張小能/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病毒性疾病傳播快、危害大,但是疫苗防疫效果好,近六年的監測發現,對于犬瘟熱、腸炎等傳統的能用疫苗防控的毛皮動物病毒性疾病發病率逐年下降,然而在養殖一線的中小型養殖戶中,仍然存在零星發病的情況;對于沒有疫苗進行控制的病毒性疾病,嚴格控制飼料及養殖場生物安全防控,減少疫病的發生;根據技術人員的一線調查及檢測中心檢測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以供業內同仁參考。
2016年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檢測中心共計接收來自山東、河北、遼寧、吉林、江蘇等的412份病料,共計1 184只,病毒性疾病病例77例。


犬瘟熱作為毛皮動物頭號傳染病,在狐貍、水貂中的發病率仍然是第一位的,目前其主要原因還是以潛伏期為主,目前發病季節主要集中在6~9月份,也就是在免疫疫苗后15~60 d,發病區域主要是在養殖密集區內,而且近幾年養殖密集區的發病率雖然整體有所下降,但是仍有出現,但連續2年發生疾病的案例極少,也就是說對于發生過疾病的養殖同仁在第二年會嚴格按照加倍免疫或者二次免疫的方式進行防疫防止疫病再次發生,而對于發病戶/場周邊不知道有疫情的養殖同仁并未進行二次免疫,進而零星發生疾病,所以對于養殖密集區的每一個養殖單位(戶/場),保護養殖大環境的穩定,定期統一消毒,嚴格按照疫區內二次免疫的方式進行防疫,杜絕犬瘟熱等烈性病的發生。病毒性腸炎是僅次于犬瘟熱的第二號傳染病,與犬瘟熱一樣近幾年的發病率雖然大大降低,但仍在養殖密集區內零星出現,在水貂養殖密集區,混合感染、繼發感染的情況越來越多,尤其是在天氣突變、飼料等條件應激出現時本病的發生更為嚴重;附紅細胞體(血蟲病)在近幾年的毛皮動物病例中的檢出率也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夏秋季發病的病料中,而且在犬瘟熱、腸炎、肺炎等病料中檢測率也在逐年上升,對于濕熱環境中蒼蠅、蚊子等吸血類昆蟲滋生較多,而且目前養殖場的糞便及飼料處理不當,往往會招引大量蒼蠅蚊子甚至鳥類和鼠類,本病的發生主要是還與環境衛生有較大關系;阿留申病嚴重危害水貂的繁殖性能和皮張品質,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對于國內水貂的育種和疫病防控角度來講,檢測凈化本病是國內養貂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所在,尤其對于原種貂場和核心育種場而言,首先保證種源的純凈是提升商品水貂品質的關鍵所在。
犬瘟熱的病例仍然主要集中在6~9月份,動物主要是以狐貍、水貂為主;7月份為發病高峰,主要是此時期正值疫苗免疫高峰期,潛伏期導致的免疫失敗仍然是發病的主要原因,其次狐貉的附紅細胞體感染較為嚴重,導致的免疫失敗案例,9~10月份95% 以上的狐貉犬瘟熱病例均檢測到有附紅細胞體存在(最高可達++++),而且個別場區假定健康動物的血液涂片檢測血蟲感染率都在40%左右。因此免疫疫苗前必須經過驅蟲,血蟲藥物以強力霉素+磺胺嘧啶,土霉素+新諾明等,腸道寄生蟲及體表螨蟲以伊維菌素+左旋咪唑/芬苯達唑、阿維菌素+左旋咪唑等為主,至少在免疫前7 d左右完成驅蟲;免疫的時間應嚴格遵循“按日齡分批”免疫的免疫方式,對于疫區或養殖密集區必須推薦進行二次免疫(首免后14~28d,再進行一次免疫,以1.5~2倍量為宜),謹防周邊未知疫情的存在造成潛伏感染。


病毒性腸炎的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份,以水貂居多,7月份正值免疫后1個月左右,發病原因基本以潛伏感染為主;冬季未免疫疫苗的情況下,夏季母獸的腸炎抗體較低,仔獸獲得的母源抗體水平更低,直接導致仔獸在免疫前出現發病的情況;同時對附紅細胞體感染的動物,機體免疫應答反應被嚴重破壞,致使犬瘟熱及腸炎免疫失敗。
病毒性腦炎主要是以偽狂犬、狐貍病毒性腦炎、感冒等所致的以神經癥狀為主的病毒性疾病;病毒性腦炎的病例主要在6~9月份,以狐貍、水貂為主;偽狂犬所致的腦炎主要是由于采食豬下腳料、老鼠污染飼料原料等途徑感染,控制本病主要手段是禁用病死豬下腳料,驅殺場內鼠類、鳥類,避免在豬、狐貉混養。狐貍病毒性腦炎發病時間主要是在6~11月份,發病對象主要是藍狐、銀狐、貉子,以區域內零星散發為主,對于有散養犬的養殖場發病率略高,腦炎的疫苗免疫保護期也是6個月,如果母狐每年僅進行1次免疫,其對應的仔狐發生腦炎風險更高。


阿留申病案例集中在11~次年1月份,本病的慢性隱性經過往往不能引起廣大貂場的重視,尤其是在發情配種率、空懷率、仔獸成活率、疫苗抗體整齊度等方面,然而近幾年檢測發現本病在原種貂、二代甚至三代的感染發病死亡率高于國產水貂,而且其臨床癥狀的持續期較短,在空懷、仔獸成活率及抗體整齊度方面的負面表現更為突出,因此對于原種貂場和育種場而言,堅持檢測凈化本病才是長遠之道。

附紅細胞體雖然不屬于病毒屬,但是其導致多種病毒性疾病的免疫失敗,其嚴重危害不可小覷,附紅細胞體病例主要集中在6~11月份,而且今年附紅細胞體的檢出率相比較于前幾年都要高許多,本病感染途徑主要是通過吸血昆蟲及外傷感染,由于本病致死率較低,一般臨床呈現隱性經過,短時間危害較低,未引起廣大養殖者的重視,但是其潛在威脅較為嚴重,尤其是造成動物免疫失敗方面。因此在仔獸免疫前必須做好血蟲驅除工作;免疫疫苗1個月左右主要以提升動物機體抵抗力為主,可在飼料中添加紫錐菊、VC、黃芪多糖;嚴重病獸可用三氮脒、強力霉素等肌肉注射。
病毒性疾病是毛皮動物養殖中傳播最快,死亡率較高,損失最嚴重的疾病類型,控制本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是進行科學的疫苗免疫(按日齡分批免疫),目前犬瘟熱、腸炎、腦炎等疫苗免疫效果優良,嚴格按照科學的免疫程序和正確的免疫方式進行免疫,完全可以做到有效防控;同時提升養殖同仁的生物安全意識,減少環境中病原數量,降低動物疫病防控壓力。對于目前在毛皮動物上沒有疫苗進行防控的病毒性疾病(偽狂犬、阿留申病等),主要還應該通過飼料及環境控制、檢測凈化等綜合防控措施進行控制,謹防疫病發生造成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