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榮/內蒙古庫倫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豬李氏桿菌病的診斷與治療
白梅榮/內蒙古庫倫旗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扣河子鎮酒局子村王某某家的哺乳仔豬病了五頭,本人前去診治。病豬發病突然,體溫升高至41℃~41.5℃,不吃奶、呼吸困難、糞便干燥、排尿少、皮膚發紫、幾天后體溫開始下降,病程1~3 d。同時表現腦炎癥狀,病初意識障礙,興奮、共濟失調,有時后軀呈現不全麻痹,前肢呈現特殊的“高蹺”運動。咬肌呈痙攣性收縮,頸肌和背肌呈強直性痙攣,無目的的走動或轉圈,時而做不自主的后退,且以頭抵地呆立,有的頭頸后仰。個別病豬體質衰弱,體溫偏高,并伴有豬肺疫癥狀,與偽狂犬、狂犬病呈現觀星狀嚴重的倒臥、抽搐、口吐白沫、遇見刺激發出尖叫聲相似,綜合辨證初步診斷為豬李氏桿菌病。
(一)病因及流行病學
本病可因健豬吃了帶菌鼠類尸體或帶菌飼料、飲水,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及結膜而傳染;也可能由吸血昆蟲和蜱的咬傷而傳染。本病多見于春、冬季節。 病原體為單核白細胞增多性李氏桿菌。本菌是兩端鈍圓并呈多形性的桿菌,類似豬丹毒桿菌但具有運動型、較粗大、多單在、有時呈v型排列或平行排列,不形成芽胞和莢膜。革蘭氏染色陽性。本菌對外界的抵抗力很小,用一般消毒藥即可殺死。本病潛伏期一般為數天到2~3周,分急性型、亞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的除有一般敗血病的癥狀外,呈現小葉性肺炎的癥狀,死亡率高,亞急性的呈神經癥狀,和本豬的癥狀類似,慢性的多發于成年豬。僅呈進行性消瘦,有的妊娠豬發生流產,有的在身體各部形成膿腫。病豬多能痊愈,但成為帶菌豬。
(二)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及流行病學調查對比,不易精確定論為豬李氏桿菌病。為了進一步確診,將一頭病死的乳豬進行剖檢,取2 ml血液、少許腦組織、肝臟、脾臟等病料進行實驗室細菌分離培養,但由于李氏桿菌在腦組織內往往呈局限性存在,因此應從幾個病位采取病料,制成乳劑在進行培養,取組織等涂片、革蘭氏染色,呈v形排列的小桿菌;肝臟、脾臟、腦然后將病料乳給綿羊接種血瓊脂或血液葡萄糖瓊脂平板上,于10% Co2環境中,35℃培養,可長出露滴狀菌落,呈β溶血。免疫血清學診斷采用熒光抗體法可快速診斷。
與此同時也要注意與豬丹毒豬作鑒別,同時剖檢有腦膜發炎病理變化,腦組織學檢查,可見有單核白細胞浸潤。或因乳豬死于急性經過,可見到肺水腫、肺充血、氣官支氣管出血性炎癥及胃腸的粘液性炎癥變化,在胃腸粘膜、肝、脾、腎及腸粘膜淋巴結發生充血及出血等常規變化。實驗室診斷排除了豬偽狂犬病、狂犬病、神經性豬瘟等鑒別,為給余下的4頭乳豬提供了證據,診斷為豬李氏桿菌病。
(三)預防
平時應加強豬的飼養管理,徹底消滅豬場內鼠類。發病后應及時隔離病豬及可疑病豬,豬圈進行徹底消毒。
(四)治療
針對以上綜合診斷,本人采用中西醫療法,首先給病豬肌肉注射5 ml 20%磺胺嘧啶鈉液,同時按每kg體重使用20~50mg鹽酸金霉素粉,分兩次灌服(非專業禁止操作),亦可按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1~2 mg慶大霉素,2次/d,同時分別靜注20~40ml清開靈注射液,配合20~40 ml的10%磺胺間甲氧嘧啶或一次10%磺胺嘧啶注射液,1次/d,效果更好。
最后連續使用用中草藥療法:梔子、黃芩、菊花、大黃、茯苓、遠志各13 g、生地16 g、木通9 g、琥珀1.5 g、芒硝31 g煎服。1次/d,4 d后余下的4頭乳豬就開始進食,走路正常,又服兩劑基本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