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仁/山東省沂南縣雙堠鎮獸醫站
母豬早期妊娠診斷
張鳳仁/山東省沂南縣雙堠鎮獸醫站
妊娠診斷是母豬繁殖管理上的一項重要內容。配種后,越早確定妊娠對生產越有利,可以及時補配,防止空懷。這對于保胎,縮短胎次間隔,提高繁殖力和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一般情況下,母豬妊娠后性情溫馴,喜安靜、貪睡、食量增加、容易上膘,皮毛光亮和陰戶收縮。一般來說母豬配種后,過一個發情周期沒有發情表現說明已妊娠,到第二個發情期仍不發情就能確定是妊娠了。
近年來較成熟、簡便,并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早期妊娠診斷技術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母豬早期妊娠診斷方法
1.超聲診斷法
超聲診斷法是利用超聲波的物理特性,將其和動物組織結構的聲學特點密切結合的一種物理學診斷法。其原理是利用孕體對超聲波的反射來探知胚胎的存在、胎動、胎兒心音和胎兒脈搏等情況來進行妊娠診斷。目前用于妊娠診斷的超聲診斷儀主要有A型、B型和D型。
(1)B型超聲診斷儀。B型超聲診斷儀可通過探查胎體、胎水、胎心搏動及胎盤等來判斷妊娠階段、胎兒數、胎兒性別及胎兒狀態等。具有時間早、速度快、準確率高等優點,但價格昂貴、體積大,只適用于大型豬場定期檢查。
(2)多普勒超聲診斷儀(D型)。該儀器可通過測定胎兒和母體血流量、胎動等做較早期診斷。有實驗證明,利用北京產SCD-Ⅱ型獸用超聲多普勒儀對配種后15~60 d母豬檢測,認為51~60 d準確率可達100%。
(3)A型超聲診斷儀。這種儀器體積較小,如手電筒大,操作簡便,幾秒鐘便可得出結果,適合基層豬場使用。據報道,這種儀器準確率在75%~80%。試驗表明,用美國產PREG-TONEⅡPLUS儀對177頭次母豬進行檢測,結果表明,母豬配種后,隨著妊娠時間增長,診斷準確率逐漸提高,18~20 d時,總準確率和陽性準確率分別為61.54% 和 62.50%,而在 30 d時分別提高到82.5%和80.00%,75 d時都達到95.65%。
2.激素反應觀察法
(1)孕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法。母豬妊娠后有許多功能性黃體,抑制卵巢上卵泡發育。功能性黃體分泌孕酮,可抵消外源性PMSG和雌激素的生理反應,母豬不表現發情即可判為妊娠。方法是于配種后14~26 d的不同時期,在被檢母豬頸部注射700單位的PMSG制劑,以判定妊娠母豬并檢出妊娠母豬。
判斷標準:以被檢母豬用PMSG處理,5d內不發情或發情微弱及不接受交配者判定為妊娠;5d內出現正常發情,并接受公豬交配者判定為未妊娠。試驗結果為,在5d內妊娠與未妊娠母豬的確診率均為100%。且認為該法不會造成母豬流產,母豬產仔數及仔豬發育均正常,具有早期妊娠診斷和誘導發情的雙重效果。
(2)已烯雌酚法。對配種16~18 d母豬,肌內注射已烯雌酚1ml或0.5%丙酸已烯雌本分和丙酸睪丸酮各0.22 ml的混合液,如注射后2~3 d無發情表現,說明已經妊娠。3人絕經期促性腺激素(HMG)法:HMG是絕經后婦女尿中提取的一種激素,主要作用與PMSG相同。據報道,使用南京農業大學生產的母豬妊娠診斷液,在廣東數個豬場試用1 000胎次,診斷準確率達100%。
3.尿液檢查法
(1)尿中雌酮診斷法。用2 cm×2 cm×3 cm的軟泡沫塑料,拴上棉線作陰道塞。檢測時從陰道內取出,用一塊硫酸紙將泡沫塑料中吸納的尿液擠出,滴入塑料樣品管內,于-20℃貯存待測。尿中雌酮及其結合物經放射免疫測定(RIA),小于20 mg/ml為非妊娠,大于40 mg/ml為妊娠,20~40mg/ml為不確定。蔡正華等報道其準確率達100%。
(2)尿液碘化檢查法。在母豬配種10 d以后,取其清晨第一次排出的尿放于燒杯中,加入5%碘酊1 ml,搖勻,加熱、煮開,若尿液變為紅色,即為已懷孕;如為淺黃色或褐綠色說明未孕。本法操作簡單,據農丁報道,準確率達98%。
4.血小板計數法。
文獻報道,血小板顯著減少是早孕的一種生理反應,根據血小板是否顯著減少就可對配種后數小時至數天內的母畜作出超早期妊娠診斷。該方法具有時間早、操作簡單、準確率高等優點。尤其是為胚胎附植前的妊娠診斷開辟了新的途徑,易于在生產實踐中推廣和應用。
在母豬配種當天和配種后第1~11 d從耳緣靜脈采血20μl置于盛有0.4 ml血小板稀釋液的試管內,輕輕搖勻,待紅細胞完全破壞后再用吸管吸取一滴充入血細胞計數室內,靜置15 min后,在高倍鏡下進行血小板計數。配種后第7 d是進行超早期妊娠診斷的最佳血檢時間,此時血小板數降到最低點(250±91.13)×103/mm3。試驗母豬經過2個月后進行實際妊娠診斷,判定與血小板計數法診斷的妊娠符合率為92.59%,未妊娠符合率83.33%,總符合率93.33%。
該方法雖有時間早、準確率高等優點,但應排除某些疾病所導致的血小板減少。例如,肝硬化、貧血、白血病及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
5.其它方法。
(1)公豬試情法。配種后18~24d,用性欲旺盛的成年公豬試情,若母豬拒絕公豬接近,并在公豬2次試情后3~4 d始終不發情,可初步確定為妊娠。
(2)陰道檢查法。配種10 d后,如陰道顏色蒼白,并附有濃稠黏液,觸之澀而不潤,說明已經妊娠。也可觀看外陰戶,母豬配種后如陰戶下聯合處逐漸收縮緊閉,且明顯地向上翹,說明已經妊娠。
(3)直腸檢查法。要求為大型的經產母豬。操作者把手伸入直腸,掏出糞便,觸摸子宮,妊娠子宮內有羊水,子宮動脈搏動有力,而未妊娠子宮內無羊水,彈性差,子宮動脈搏動很弱,很容易判斷是否妊娠。但該法操作者體力消耗大,又必須是大型經產母豬,所以生產中較少采用。
除上述方法外,還有血或乳中孕酮測定法、EPF檢測法、紅細胞凝集法、掐壓腰背部法和子宮頸黏液涂片檢查等。母豬早期妊娠診斷方法有很多,它們各有利弊,臨床應用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
(二)返情的處置
繁殖母豬發情期進行配種后沒有懷孕的現象稱為返情。返情率的增加,會導致配種分娩率降低,從而影響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1.母豬返情的原因。一是公豬精液質量不合格;二是配種時間不準確;三是母豬病理性及生理性返情。在不同的時間段,母豬返情代表著不同的意義。
(1)正常返情。21 d或42 d左右,說明發情鑒定準確,但出現受孕失敗。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輸精后30 d內的管理應激因素(過度驅趕、注射、混群打斗、舍內持續高溫等);輸精倒流過多,授精失敗;精液質量不合格;輸精時間太早或太遲。
(2)不正常返情。①20 d內返情(通常在18~19 d)的原因。發情鑒定不準確;發情鑒定準確,但母豬的第一次妊娠信號(授精后約9~12 d,受精卵達到子宮)沒能建立;發生導致高熱的疾病(特別是豬瘟、流感);也有可能是配種太遲造成的。②24~39 d返情可能的原因。主要就是指配種后的3~4周發生問題造成胚胎損失,是非管理因素,可能原因為:疾病所致胚胎吸收或妊娠失敗;母豬遺傳型的個體差異;泌乳期太短,子宮未能完全恢復。③妊娠中期(45~105 d)的未孕返情。如果未見到確切的流產,則是由于妊娠鑒定的疏漏造成的;如果確切觀察到明顯的中期流產,則可能是由細小病毒、日本腦炎病毒和流感病毒最為常見的病原體引起的感染,尤其是南方以及北方初夏季節極易出現。④106 d以上的流產或早產。除了管理因素外,應該留意是否有藍耳病毒感染。
2.處置。為減少母豬返情率,常見措施有以下幾點:
(1)提供合格的精液。精液品質好壞是影響受胎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沒有品質優良的精液,要想提高母豬的受胎率是不現實的。對精液的品質進行物理性狀(精液量、顏色、氣味、精子密度、活力、畸形率等)檢查,確保精液質量合格。同時,在高溫季節到來前調整好防暑降溫設備及采取向飲水中添加抗應激藥、營養藥等措施,以減少熱應激對公豬精液品質的影響。
(2)提高配種技術。配種技術人員相關經驗不豐富,查情查孕不準,最佳輸精時機的掌握欠佳,造成受孕失敗,母豬返情。經常培訓技術人員以提高發情鑒定、輸情時機判斷、母豬穩定情況評定、輸精等技術。
(3)做好豬舍環境衛生。每天清掃豬舍,減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環境,并定期消毒,保證豬舍環境干凈衛生。
(4)做好種母豬預防保健管理。為保證母豬有一個健康的體況,必須做好母豬的預防保健工作,減少母畜繁殖障礙疾病。尤其做好豬瘟疫苗(2次/年)、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等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母豬懷胎的疾病的預防接種。減少細菌感染機會,特別是人工助產、人工授精、產后護理過程中,由于消毒不嚴格或動作粗魯造成的子宮炎癥。由于炎癥的存在就容易有返情的情況發生,甚至造成屢配不孕。一旦發現母豬子宮炎癥,應及時治療。
(5)提高飼料質量,合理調配母豬配種期營養水平。由于玉米霉菌素容易引起母豬假發情現象,因此必須保證母豬的飼料質量,保證母豬有一個健康適宜的體況,以利發情配種。配種前后一段時間,尤其是配種后母豬的飼營養水平的掌握是保證母豬受胎和產仔多少的關鍵因素。一般配種前一天到配種后的一個月內是禁止高能飼料飼喂的階段,因為過高的營養攝入將會導致受精卵的死亡、著床失敗。適當補充青綠飼料,加入電解多維,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在懷孕后期40 d內提高營養水平,保證胎兒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