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恩/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
朱明恩/山東畜牧獸醫職業學院
(一)發病情況
濱州某養殖戶養殖洼地綿羊300多只,入夏以來,羊只陸續發病,癥狀以腹瀉為主,拉黑褐色稀糞,有的帶血。病羊食欲不佳,可視黏膜蒼白。發病后灌服瀉痢停并注射先鋒霉素2 d,病情未見好轉。
(二)病理變化
取病死羊進行剖檢,見肝臟腫大、蒼白,腹水,膽囊腫大,肝臟和膽管內寄生大量的肝片形吸蟲,肝臟和膽管阻塞。
(三)實驗室診斷
1.蟲卵檢查。采取新鮮糞便5~10 g,加5~10倍清水,攪勻后自然沉淀,倒掉上清液,再加入清水攪勻并沉淀,如此反復2~3次,至上清液清亮為止。最后倒掉大部分上清液,吸取少量剩余物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鏡檢,結果:蟲卵呈長卵圓形,黃色或黃褐色,大小為116~132 μm×66~82 μm。
2.蟲體檢查。仔細檢查肝臟和膽管內發現的蟲體,結果:蟲體呈棕紅色,體長20~35 mm,寬5~13 mm,前端呈三角錐形,口吸盤位于錐狀突前端,錐底后部明顯變寬,形成肩部。腹吸盤位于腹面中線上部水平位置。睪丸發達,分枝,位于蟲體中后部;卵巢鹿角狀,位于睪前右側。腸管有大量盲突。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診斷結果,診斷為羊肝片吸蟲病。
(四)治療
1.復方長效丙硫亞砜注射液,0.2 mL/10 kg體重,皮下注射1次;
2.同時10%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加 VC 0.5g、 青 霉 素30 000 IU/kg體重,靜脈注射,1次/d,連用3 d。
(五)小結
肝片吸蟲病的傳播主要是源于病羊和帶蟲者,羊吃了附著有囊蚴的水草或接觸了病羊排的糞便而感染。各種年齡、性別、品種的羊均能感染,羔羊和綿羊的病死率高。該病分布極廣,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溫暖多雨季節,常造成該病的普遍流行,嚴重感染主要發生于秋季,傳播與中間宿主椎實螺有直接關系。在低洼和沼澤地帶放牧的羊群發病較嚴重。
預防必須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較好效果。建議采取以下措施。
1.牧場預防。
(1)選擇地勢高燥地區放牧,不到沼澤、低洼潮濕地帶放牧。
(2)輪牧。輪牧是防止肝片吸蟲病傳播的重要方法。
(3)放牧與舍飼相結合。冬季和初春,氣溫低,宜采用舍飼方法并適當補料,增強羊的抵抗力。
2.飲水衛生。盡量飲用清潔的井水、自來水或流動的河水,不飲用草塘水或臟水。發病地區,盡量飲自來水。有條件的養殖場,在冬季和初春,宜飲用溫水。
3.糞便處理。圈舍內的糞便,每天清除后進行堆肥,利用糞便發酵產熱而殺死蟲卵。對驅蟲后排出的糞便,要嚴格管理,不能亂丟,集中起來堆積發酵處理,防止污染羊舍和草場及再感染發病。
4.消滅中間宿主。消滅椎實螺是預防肝片吸蟲病的重要措施。在放牧地區,通過興修水利、填平改造低洼沼澤地,來改變椎實螺的生活條件,達到滅螺的目的。
5.藥物驅蟲。肝片吸蟲病的傳播主要是源于病羊和帶蟲者,因此驅蟲不僅是治療措施,也是積極的預防措施。每年在2~3月份和10~11月份進行兩次定期驅蟲,2~3月份驅蟲是減少羊在夏秋放牧時散播病源,10~11月份驅蟲是保護羊只過冬,并預防羊冬季發病。
(1)硝氯酚:是最理想的驅蟲藥物。每千克體重3~5 mg,空腹l次灌服,1次/d,連用3 d。該藥不溶于水,可拌于精料中喂服,或用片劑口服。該藥毒性低、用量小、療效高,為較好的驅片形吸蟲藥物。
(2)硫溴酚:綿羊每公斤體重50~60 mg,1次內服。
(3)抗蠕敏:每公斤體重18mg,1次口服,效果良好,對懷孕母羊無不良影響。
(4)碘醚硫胺:每公斤體重7.5~10 mg,1次口服,此藥對殺滅寄生的成蟲和幼蟲效果都好。
6.病死羊及污染物的處理。病死羊及污染物應深埋或焚燒進行銷毀,以免病原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