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黎明,張永臣,賈紅玲
?
近10年來針灸治療卵巢早衰機制研究進展
王黎明1,張永臣1,賈紅玲2
(1.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濟南 250001)
以“卵巢早衰”與“針灸”為關鍵詞共檢索CNKI數據庫2006年至2015年相關文獻98篇,篩選出隨機對照論文17篇。通過文獻的回顧與整理,系統綜述了近10年來針灸治療卵巢早衰機制的研究概況。從改善卵巢內分泌功能、促進排卵、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改善卵巢儲備功能和調節卵巢局部微環境5個方面進行回顧總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今后針灸治療卵巢早衰的機制研究可進一步深入到基因、蛋白等更高端的層次;無論采取哪種針刺手法均需得氣,氣至方有效。
卵巢早衰;針灸療法;針刺療法;灸法;綜述
卵巢早衰是指女性在40歲以前因某種原因引起的閉經、不育、雌激素缺乏以及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為特征的一種疾病。臨床可見卵巢萎縮、雌激素水平低下、卵泡雌激素及黃體生成素升高,主要表現為月經稀發或持續閉經、不孕,伴有潮熱、出汗、抑郁、失眠以及陰道干澀、性交痛和尿頻、排尿困難等癥狀。長期處于低雌激素水平的狀況下,易增加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家庭等壓力的增加,卵巢早衰發病率逐年上升,給女性的生理、心理帶來了較大影響,嚴重影響女性健康。因此,如何恢復和提高早衰卵巢功能引起了廣泛關注。針灸是一種治療卵巢早衰的有效方法,筆者以“卵巢早衰”與“針灸”為關鍵詞共檢索CNKI數據庫2006年至2015年相關文獻98篇,篩選出隨機對照論文17篇,從改善卵巢內分泌功能、促進排卵、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改善卵巢儲備功能和調節卵巢局部微環境5個方面對針灸治療卵巢早衰機制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現報告如下。
張毅敏等[1]探討針刺與藥物治療對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影響,選用SPF級雌性大鼠注射環磷酰胺造模,并分多個對照組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環磷酰胺可以使雌鼠雌二醇(E2)水平降低,孕酮(P)、促卵泡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水平升高,與雌激素相關的ERb、PI3K和mTOR mRNA表達量均降低;針刺組和藥物組大鼠治療后血清E2水平明顯升高,P、FSH和LH水平顯著降低,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說明針刺能夠調節E2、LH、FSH和P水平,能起到替代雌激素的治療作用。吳佳霓等[2]觀察電針調節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性激素水平療效,取雙側中髎、關元、天樞進行針刺,結果顯示電針治療卵巢早衰能夠短期提高E2水平,并降低FSH及LH水平,針刺結束后激素調節效應可持續3個月,對FSH的抑制作用能短期恢復大部分患者規律月經,改善相關癥狀。李蘭榮等[3]采用針刺“張氏腹三針”(關元及雙側水道穴)治療卵巢早衰,總有效率為93.3%。治療后FSH水平由(54.64±8.35)U/L降至(26.24±6.71)U/L,E2由(59.12±9.68)pmol/L升至(115.31±13.57)pmol/L,提示針刺“張氏腹三針”能調節患者卵巢內分泌水平,即顯著抑制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水平,激活HPO軸功能。
江瑜等[4-5]運用“張氏腹三針”對卵巢早衰大鼠模型進行干預。結果顯示電針關元、水道穴可以升高模型大鼠E2水平,并降低其FSH水平,與模型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張氏腹三針”對卵巢早衰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其機制可能是“張氏腹三針”因位置與子宮及卵巢部位相對,故可直接作用于病所;另一方面,“張氏腹三針”激活下丘腦-垂體-卵巢(HPO)軸,對女性生殖系統發揮雙向調整作用,使生殖內分泌功能恢復正常的生理動態。李娜等[6]觀察逆針灸關元對去卵巢大鼠的影響,結果顯示,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E2、雌激素受體(ER)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水平顯著降低(<0.01),FSH和LH水平顯著升高(<0.01)。與模型組比較,逆針和逆灸組E2、ER和GnRH水平均不同程度升高(<0.05),FSH和LH水平不同程度降低(<0.05)。提示逆針和逆灸關元均能良性地調節去卵巢大鼠HPO軸的紊亂,對其HPO軸的作用強度基本相同。
錢黎等[7]采用補腎方配合針刺療法促進排卵,治療后卵巢主卵泡直徑達(22.21±4.49)mm,子宮內膜厚度達(9.27±3.77)mm,均較治療前有明顯增加;患者治療后E2、LH和FSH均顯著上升,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1);總有效率為95.0%。提示血清E2、FSH與LH的水平對卵細胞的發生、發育、成熟以及排卵等過程起到重要的調節作用,在機體腎虛情況下血清E2、FSH與LH含量降低,三者通過影響HPO軸的功能而使得卵泡排放障礙,補腎方(包括促卵泡湯、促排卵湯和促黃體湯)配合針刺治療能夠促進患者血清E2、FSH與LH水平升高,改善HPO軸功能,促進卵泡排放,這可能是其改善患者排卵障礙的機制之一。
高靜敏[8]觀察中藥調周法配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對照組(單純藥物治療)治療后排卵率為83.1%,妊娠率為50.1%;治療組排卵率為85.1%,妊娠率為79.1%。中藥配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療效顯著,可顯著提高受孕率,緩解中醫臨床癥狀,降低輕度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發生率,更加安全可靠。徐珉等[9]觀察切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治療總有效率為95.7%。70例治療組患者治療后于月經周期第9~10天開始,隔日進行B超檢查1次,監測卵泡發育情況,結果有成熟卵泡發育并見卵泡消失40例;后穹窿探及低回聲區顯示卵泡已排出23例,其中卵泡最大28 mm,最小19 mm,平均20 mm;有成熟卵泡發育未見排出者4例;無成熟卵泡發育者3例。
何宗寶等[10]通過電針不同組合穴位調節HPO軸的功能,觀察到不同組穴對大鼠生殖內分泌免疫網絡相關指標的作用存在差異性。本實驗結果提示,大鼠在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方面,存在結構上和功能上的眾多增齡性改變,包括HPO軸的改變。卵巢功能減退以及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對下丘腦和垂體的周期性反饋性抑制減弱,HPO軸平衡失調,下丘腦弓狀核GnRH的脈沖式釋放增加,垂體FSH、LH水平升高,體內雌激素水平過度下降,免疫活性細胞不能獲得生理劑量的雌激素刺激,雌激素受體隨之下降,繼而免疫活性細胞不能有效產生足量IL-2及b-EP等免疫遞質,下丘腦NE、5-HT、DA含量增高,b-EP含量下降,這種內分泌及免疫變化影響了自主神經中樞及其支配下的各臟器功能。
邢紅梅等[11]觀察補腎健脾中藥配合穴位艾灸(足三里、三陰交)對卵巢早衰患者免疫系統功能的影響,數據結果表明,治療組CD8升高,CD4/CD8降低,抑制AoAb產生,提示補腎健脾中藥配合穴位艾灸能調節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機體免疫狀態,有恢復卵巢功能的作用,對卵巢早衰確有較好療效,還能避免糖皮質激素所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傷和水鈉潴留等不良反應。何玉偉等[12]探討逆針灸關元穴對去卵巢大鼠生殖內分泌的影響,結果顯示逆針、逆灸關元穴可以減緩去卵巢大鼠的生殖內分泌紊亂,可能與該療法直接或間接促進E2的合成,提高性器官的ER-a表達,調節HPO軸的功能異常有關。
米慧等[13]探討經皮穴位電刺激療法對卵巢低反應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后血清FSH、LH、E2、卵巢動脈阻力指數(RI)、搏動指數(PI)、收縮期峰值和舒張末期流速之比(S/D)以及腎虛癥狀積分與治療前相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經皮穴位電刺激可以從整體上調整卵巢低反應患者內分泌,改善卵巢動脈血流狀況,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來玉芹等[14]觀察中藥配合埋線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低下患者的臨床療效,以防止其進一步發展為卵巢功能衰竭,結果顯示顯效率為80.8%。患者治療后月經部分恢復正常或間斷來潮,兼癥消失,竇狀細胞計數增加,FSH下降≥20%,提示中藥配合埋線能明顯改善卵巢儲備功能,促使月經恢復周期,并使內分泌激素恢復正常。
有研究[15]報道,卵巢早衰患者盆腔超聲顯示卵巢和子宮縮小,內膜變薄,竇卵泡數目減少,皮質逐漸變薄,間質部纖維化,導致卵巢體積變小,失去正常的結構,回聲增強,卵巢中無卵泡回聲。沈潔等[16-17]以去勢大鼠模型為實驗對象,結果顯示電針可使去勢大鼠血清E2升高,LH及FSH水平下降,子宮內膜厚度增加,與模型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電針對去勢大鼠的調節作用與性腺軸有關,且能減輕去勢大鼠子宮組織結構的退變。羅小光等[18]探討穴位埋線和中藥對雌鼠卵巢早衰模型的預防、治療效果及作用機制,結果顯示,與模型組比較,各預防組和各治療組血清E2與INHB水平明顯增高,FSH水平明顯下降,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0.05)。各預防組和各治療組治療后子宮內膜厚度增厚,腺體和血管增多,卵巢的生長卵泡和成熟卵泡數量增多。提示穴位埋線和中藥有改善卵巢儲備功能的作用,且對預防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及治療卵巢早衰有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針灸治療卵巢早衰的機制目前有以下幾點,①通過升高E2和P水平,使FSH、LH含量降低,并抑制促性腺激素水平,提高雌激素水平,調整HPO軸的自身功能,激活腦內多巴胺系統,使生殖內分泌系統恢復正常生理的動態平衡;②能夠改善卵巢局部微環境,從而改善卵巢的儲備功能;③激活卵巢內殘留的小卵泡,并促進其發育成熟,從而促使成熟卵泡增加,促進卵巢排卵;④通過電針刺激能改善卵巢動脈血流,從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針灸治療卵巢早衰療效確切,對此方面的臨床及機制研究逐年增多而深入,大大提高了針灸治療卵巢早衰的科學性、臨床實用性。目前針灸治療卵巢早衰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還有待進一步完善。①動物實驗的研究較少且選穴較局限,目前對關元、腎俞、水道、太溪的選穴頻率較高,研究較為集中,缺少突破性的穴位觀察研究及辨證選穴、隨癥加減的整體調節作用的研究。②目前實驗研究多從激素水平方面進行評價,缺少基因、蛋白相關方面更深入的研究。③中醫辨證分型不規范,難以進行有效比較,為進一步研究本病,應制定統一的中醫辨證分型標準,應用循證醫學的方法進行合理的科研設計,這是提高研究科學性、可靠性的前提條件。
[1] 張毅敏,于斌,陳佳,等.針刺治療對卵巢早衰大鼠PI3K/Akt/mTOR信號通路的影響[J].中國針灸,2015, 35(1):53-58.
[2] 吳佳霓,陳瑞雪,劉志順.電針調節卵巢早衰患者女性激素水平療效觀察[J].新中醫,2012,44(12):108- 111.
[3] 李蘭榮,張迎春,姜朵生,等.“張氏腹三針”治療卵巢早衰30例[J].河南中醫,2015,35(4):853-854.
[4] 江瑜,桑海濱,張和媛.張氏腹三針對卵巢早衰大鼠E2、FSH及其卵巢組織的影響[J].山東中醫雜志,2007,26 (10):697-700.
[5] 江瑜,桑海濱,張和媛.張氏腹三針對卵巢早衰大鼠內分泌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 2009,31(2):59-62.
[6] 李娜,程凱,周靜.逆針灸關元對去卵巢大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13,20 (8):45-47.
[7] 錢黎,陸煜,陳美英.補腎方聯合針刺療法促進排卵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5,47(8):214-216.
[8] 高靜敏.中藥調周法聯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4): 207-209.
[9] 徐珉,董燕,龐秋華,等.切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70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08,6(7):738- 739.
[10] 何宗寶,胡玲,沈曉明,等.電針不同組合穴位對圍絕經期大鼠生殖內分泌免疫網絡功能的調節作用[J].安徽中醫學院學報,2010,29(6):40-44.
[11] 邢紅梅,祝佩芹,李建茹.健脾補腎中藥配合穴位艾灸治療卵巢早衰的臨床研究[J].新中醫,2007,39(4):26 -27.
[12] 何玉偉,李曉泓,翟景慧,等.“逆針灸”對去卵巢大鼠生殖內分泌影響的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 (9):1918-1920.
[13] 米慧,鞏愛玲,孫偉,等.經皮穴位電刺激治療卵巢低反應30例療效觀察[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7 (6):495-496.
[14] 來玉芹,韋立紅,郭欽源,等.中藥聯合埋線治療卵巢儲備功能低下52例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13,31(2): 102-105.
[15] 謝幸,茍文麗.婦產科學[M].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40.
[16] 沈潔,沈梅紅,李忠仁.電針對去勢大鼠雌激素及子宮內膜影響的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9,36(12): 2167-2168.
[17] 沈潔,沈梅紅,李忠仁.電針對去勢大鼠雌激素及子宮內膜影響的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09,21(2): 47-48.
[18] 羅小光,夏佩,胡選霞.穴位埋線和中藥預防治療雌性大鼠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及卵巢早衰的實驗研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4,29(2):423-426.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in Recent 10 Years
-1,-1,-2.
1.,250355,; 2.,250001,
The CNKI database was searched using the keywords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nd acupuncture. Ninety-eight related articles published from 2006 to 2015 were retrieved and 17 with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were sifted out. The recent 10 years’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was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 and collation. A retrospective summary was made from five aspects: improvement in ovarian endocrine function, acceleration of ovulation, effect on immunologic system, improvement in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and regulation of ovarian microenvironment. It is put forward on this basis that future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can be further into higher gene and protein levels; and no matter what kind of acupuncture manipulation is used, arrival of qi is necessary; only arrival of qi can produce an effect.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herapy; Acupuncture therapy; Moxibustion therapy; Review
1005-0957(2017)03-0361-04
R246.3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7.03.0361
王黎明(1992—),女,2016級碩士生,Email:wwllmm1992@126.com
賈紅玲(1969—),女,教授,博士生導師,Email:jiahongling2008@aliyun.com
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