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四川省自貢市牛尾鄉畜牧獸醫站
羔羊腹瀉的綜合防治與保健
張偉/四川省自貢市牛尾鄉畜牧獸醫站
川西南受盆地地形影響,多云霧,少日照,年平均陰天數在230天以上,是國內陰天最多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充沛,且多夜雨,地面不易干燥。如果飼養管理不當,管理粗放、飼養水平較低,羔羊容易發生腹瀉。隨著近年來發展較為迅速的適度規模川南黑山羊養殖,筆者結合多年的基層獸醫工作經驗,整理了羔羊腹瀉病的診斷和治療經驗,供同行參考。
1、飼養管理因素。飼養管理不當,陰暗潮濕的環境,母羊營養不良、羔羊護理不當等生。
2、生物性因素。病原微生物的侵入。
3、寄生蟲性因素。體內有寄生蟲侵入、寄生。
4、氣候因素。氣候急劇變化,機體適應能力下降。
5、營養狀況。母羊身體狀況差,羔羊未吃上初乳或攝乳量嚴重不足。此外,某些微量元素(如硒)缺乏也會構成一定的影響。
從筆者多年接診處理的215例羔羊腹瀉綜合征病例來看,病因不同引發的腹瀉在臨床癥狀上稍有差異。其中由飼養管理不當和氣候突變引起的腹瀉呈零星發生而無傳染性,主要表現精神不振,喜臥;食欲減退或完全拒食,體溫正常或稍低;排糞稀軟或呈水樣,色淡黃或灰黑色,糞內含凝乳塊或未消化的飼料。對于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腹瀉具傳染性,病初體溫升高到40℃~41℃.多呈急性持續性腹瀉,糞便由粥狀很快轉為水樣,后期便中帶血,體溫下降且脫水,治療不及時在1~2 d內死亡。個別羔羊表現神經癥狀,四肢癱軟,昏迷,四肢向后仰。
解剖8只死亡小羊,其后軀被稀糞污染,被毛雜亂,皮膚松弛,組織脫水嚴重,有的可視粘膜蒼白。剖解可見胃腸內容物稀薄,瘤胃、網胃粘膜眼觀單薄透明,腸道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切面多汁有出血點。小腸伴有腸炎和腹水,炎癥幾乎波及整個腸管,腸內有多量氣體,皺胃粘膜和粘膜下層有出血點,皺胃內有未消化的凝乳塊。寄生蟲性腹瀉剖檢可見小腸粘膜表面有大量菜籽、米粒等大小的結節,呈淡黃色、乳白色、圓形、卵圓形。
檢查糞便和腸粘膜刮片,可見到大量的蟲卵。
一般情況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特征和病理解剖變化可以做出初步診斷,確診需要進行實驗室檢查病原菌。
治療法則:早發現,早治療。消除病因、加強護理、消炎解毒、整腸止瀉、對癥治療,具體實施時依病型不同而有所偏重:
1.腸炎腹瀉。(1)慶大霉素注射液20萬u,VB1注射液適量,分別肌注,2次/d。糞便帶血者加注VK3液 4.0 ml;拉稀重者,加l%阿托品注射液0.5 ml;脫水時,可靜注(或腹腔注射)5%糖鹽水100 ml,2次/d。(2)磺胺脒1 g,土霉素1 g,酵母片,VB1片,常規用量,加水投服。
2.胃腸卡他腹瀉。(1)磺胺嘧啶、食母生、VB1、秦皮、姜酊、碳酸氫鈉常規用量,加水投服,2次/d。(2)乳酶生、胃蛋白酶、龍膽未、VB1、酵母粉,常規用量,加水內服,2次/d。
3.中毒性腹瀉。用特效解毒藥及清理胃腸藥物治療。
4.腸道寄生蟲病腹瀉。應用特效藥驅蟲,并配合對癥治療。羊細頸囊尾蚴病選用丙硫咪唑0.2 mg/kg;羊片形吸蟲病用敵百蟲0.01~0.05 g/ kg;驅蟲凈適量一次內服。
5.傳染病腹瀉。選用殺滅劑30 ml、土霉素1.0 g、胃蛋白酶1.0 g,加水灌服,2次/d。磺胺胍1.0 g鞣酸蛋白1.0 g、次硝酸鉍1.0 g、碳酸氫鈉0.2 g或呋喃西林0.5 g,加水灌服,3次/d。糞便帶血者加注Vk3,脫水時,適當補液。
1.抓好產羔母羊的飼養管理。飼草料充足,科學搭配日糧,有相應的運動場所和冬暖夏涼的棚圈,科學衛生的飼喂及飲水設施。
2.建立健全衛生防疫措施。做好產前、產中和產后圈舍和母羊體表和乳房等的衛生消毒工作,盡量減少對羔羊的應激。
3.藥物預防。羔羊出生日開始,每次服用土霉素0.02~0.05 g/kg,日服2次,連服6 d。
綜上所述,羔羊腹瀉以7~20 kg重的小羔羊發病率最多,病因主要與飼管不當、傳染病、細菌、寄生蟲、天氣驟冷、 陰雨等有關。在發病季節上,以冬、春為多。因此搞好飼養管理,適時免疫接種、加強藥物保健是防制此病發生的重要措施。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