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紅田 趙飛 崔景芳 劉洋 聶訂柯 李宗波/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馮亞文/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河北省產地檢疫工作模式及體會
丁紅田 趙飛 崔景芳 劉洋 聶訂柯 李宗波/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馮亞文/河北省動物衛生監督所
產地檢疫是《動物防疫法》賦予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法定職責,是防控動物疫病和保障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關鍵環節和最前沿陣地。多年來,河北省認真貫徹產地檢疫相關法律法規,堅持日常工作求精細,重點工作求突破,應急工作求時效,重點采取“一唱二強三抓四推”等十項產地檢疫工作措施,使產地檢疫數量實現了五年翻兩番的目標,產地檢疫工作的能力和水平顯著提升。現將主要做法和體會介紹給各位同行,僅供參考。
1.唱響動物衛生監督主旋律,提升官方獸醫隊伍凝聚力和戰斗力。河北省開展了屠宰檢疫技能萬人競賽、基層所長千人培訓和“我為動監行業添光彩”百人評定活動。在全省評選出100名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模范、100名動物檢疫模范和100個動物衛生監督標準分所,對全省1 264名市縣動物衛生監督所長進行了集中培訓,1名官方獸醫因檢疫工作突出“獲得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3名官方獸醫獲得人社廳檢疫技術能手稱號;推出微信公眾號,宣傳動物衛生監督工作,提振工作信心,營造了人人愛崗敬業,人人努力拼搏的良好氛圍,唱出動物衛生監督工作神圣、莊嚴的主旋律。
2.加強基礎設施和機構隊伍建設,保障產地檢疫工作開展。一是加強機構隊伍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鄉四級動物衛生監督工作體系,設立基層分所1 077個,備案官方獸醫6 700余名,為產地檢疫工作開展奠定堅實基礎。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本著統籌規劃、合理布局、高效便民的原則,結合不同區域特點,在山區設置了678個檢疫申報點、丘陵地區設置了1 026個檢疫申報點、在平原養殖量小的鄉鎮設置了456個檢疫申報點、養殖量大的鄉鎮設置了2 750個檢疫申報點,方便管理相對人申報檢疫。
3.加強動物衛生監督執法,打擊產地檢疫違法行為。強化養殖環節監管,及時掌握養殖場存出欄變化,嚴肅查處逃避檢疫行為。強化移動環節監管,全省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對通過公路運輸的動物、動物產品實施嚴格檢查,對未經檢疫等違法行為依法立案查處。強化屠宰場(點)的監督檢查,對沒有檢疫證明的,一律不得入場屠宰,并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處理處罰。近三年,全省共辦理動物檢疫違法案件1 086起,其中移交公安機關8起,判刑6人。通過加大處理處罰力度,有力的震懾了不法分子,動物檢疫違法案件基本杜絕。
4.抓村級防疫員(協檢員)管理,保障散養動物產地檢疫率。充分發揮防疫員(協檢員)的作用,散養戶實行官方獸醫包片和村級防疫員(協檢員)包村制度,采取一村一檔案,一戶一帳頁的方法,由防疫員建立散養戶的防疫檔案,詳細記錄動物的免疫、存出欄和申報檢疫等情況,并定期巡查,準確掌握分管區域畜禽存出欄變化和疫病發生情況,并協助貨主向包片官方獸醫申報檢疫或提供出欄信息,提高產地檢疫率。
5.抓檔案管理,保障規模養殖場產地檢疫率。規模場推行了戶籍式檔案,片警式管理的檔案管理模式, 建立養殖檔案和監督室,依托監督室詳細掌握養殖場動物的存、出欄和傷亡情況,監督養殖場申報檢疫。推行“雙檔案”管理,即:農業部規定的養殖檔案,由養殖場自行建立并規范填寫;基層分所建立的動態養殖檔案,由分所保存。通過“雙檔案”管理,有效提高了產地檢疫率。
6.抓經營者和經紀人管理,助推產地檢疫工作。一是對經紀人實行備案,未備案的,不得從事經紀活動,全省共備案經紀人1.1萬人。二是實行經紀人承諾制度。要求經紀人簽訂承諾書,承諾遵守動物防疫法律法規,并協助貨主申報檢疫。三是組織經紀人舉辦培訓班,通過培訓使其了解相關動物防疫法律法規規定,了解不申報檢疫的危害性,提高了申報檢疫的積極性。
7.推進產地檢疫示范縣建設,提升產地檢疫能力和水平。制定《河北省產地檢疫示范縣建設標準》,確定包括機構、人員、基礎設施等31項建設內容,全力推進產地檢疫示范縣建設;制定《產地檢疫示范縣驗收標準》,組成驗收組,歷經三年時間,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開展產地檢疫示范縣驗收活動。目前全省已有97個縣(市區)達標,占全省縣(市區)總數的56%。通過產地檢疫示范縣建設,推動了34個縣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改革到位,完善了32項相關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了產地檢疫工作的規范化。
8.推進信息化管理,提升產地檢疫工作效率。結合動物檢疫電子出證系統,開發移動檢疫出證軟件,使用手機終端快速出證,用藍牙打印機快速打印,隨時隨地可以出具檢疫合格證明,提升了產地檢疫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創建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平山模式”,建立動物衛生監督與保險聯動信息機制,及時準確掌握畜禽存出欄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信息,杜絕逃檢漏檢現象。
9.推進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提升產地檢疫工作質量。貫徹《動物防疫法》風險管理理念,制定了《河北省動物疫病風險管理辦法》,設定風險因子,對養殖企業進行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根據不同風險等級采取不同的監管方式,加強風險較高企業的監管頻次,監管企業完善改進措施,降低養殖企業的動物疫病風險等級,提升產地檢疫質量。
10.推進痕跡化管理,確保檢疫行為可追溯。推行“一監督、雙保險、兩確認”工作機制,坐實檢疫痕跡化,確保檢疫行為可追溯。一監督即在申報點配備執法記錄儀,通過執法記錄儀記錄申報和檢疫過程,確保檢疫程序合法;雙保險即實施動物檢疫電子記錄和紙質記錄同步運行,做好紙質檔案的歸檔保存,確保檢疫數據可追溯;兩確認即申報者和官方獸醫同時在檢疫記錄上簽字,申報者對檢疫程序的合法性進行確認,官方獸醫對檢疫行為及結果進行確認;另外,對多個養殖場戶銷售給同一貨主的,設計并填寫動物檢疫追溯單,確保檢疫動物與養殖場戶一一對應。
1.領導重視是關鍵。河北省各級高度重視產地檢疫工作。2011年省政府出臺了《關于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全省投資1.125億元,用于省市縣三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建設;2015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冀政辦字〔2015〕114號),省政府組織農業廳每年對各地動物防疫工作進行考核;今年又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意見》,提出完善省市縣鄉四級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建設。各地也在工作部署、春秋防督導驗收、簽訂責任狀等方面加強組織領導,確保了產地檢疫工作順利開展。
2.機制完善是動力。一是建立責任機制。省與市、市與縣,縣所與分所及每一位執法人員簽訂責任狀,把目標任務、工作責任落實到單位,明確主體責任,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二是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動物防疫工作的通知》,各地建立動物防疫責任制,落實考核機制,由縣級農業(農牧)部門負責對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工作人員進行年度工作績效考核,考核結果與職務晉升、職稱評定聘任、評先評優和績效工資掛鉤。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縣級及以下基層動物防疫工作人員予以表揚;三是建立稽查機制。由省市縣組成稽查領導小組,不定期到基層進行監督檢查、明察暗訪,重點檢查責任落實情況、規范執法情況、制度落實情況等。2016年以來,發現違規違紀現象3起,處理官方獸醫5名,規范了執法行為,促進了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
3.經費保障是基礎。近幾年,河北省充分利用動物防疫經費及項目經費,加大對市縣鄉三級檢疫設施設備的投入,已基本滿足工作需要。檢疫費暫停征收后,各地通過協調,全省有70%的縣(市區)財政給予了經費保障,其他30%的縣通過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等多種形式也基本解決了經費保障問題,為產地檢疫工作開展解決了后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