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冬+劉琦
山高人為峰
長春東部有座廟香山,發源于呼蘭嶺的飲馬河就從其腳下奔流不息,匯入松花江?;蛟S是水的滋潤,為這座并不起眼的小山平添了幾分靈氣。每年冬季,初雪飄落,這里便成為玉樹瓊枝、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數以十萬計的滑雪愛好者從四面八方紛涌而至,綻放足以燃燒漫天冰雪的激情。
整整一個冬季,廟香山都會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當然,除了歡聲笑語,還有音樂,還有對久遠歲月的追思和童年美好的回憶……
雖然,在長白山脈向松遼平原過渡的群峰之中,廟香山算不得雄壯,500多米的海拔,更談不上巍峨,但恰也應了那句名言——“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今年冬天去哪兒玩?”“當然是去‘小廟啦!”
“小廟”或許是最近幾年在吉林雪友口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他們說的“小廟”就是廟香山。
如今的東北人,大多是百十年前山東、河北等地“闖關東”流民的后裔。先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來到這片陌生的土地上,辛苦耕耘,繁衍生息。越是漂泊異鄉、處境艱難的人,對親人和家鄉的思念之情便越濃烈。過去,在東北鄉下,幾乎每個村屯附近都有一座小廟。每逢節慶,人們便到那里告慰先人,寄托對遙遠家鄉的愁思。漸漸地,小廟也演變成為東北人的心靈歸宿。在雪友心中,廟香山就是他們的家,一個可以忘記煩惱、讓心靈不再流浪的地方。
王勇就是“小廟”的主人,廟香山度假區董事長。他中等身材,面容和善,目光堅毅,雖已年過五旬,卻依然保持健碩的體形。
每次見到王勇,總能讓我聯想起一位在商界叱咤風云又飽受爭議的人物——王石。倒不僅僅是因為二者名字和五官面目頗為相似,而更是因為那句非常著名的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王勇也喜歡登山,但與王石不同,他登山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征服,證明人的高度,而是為了獲取一個支點,可以自由飛翔。與獨立群山之巔、高處不勝寒的感覺相比,王勇更癡迷于腳踏雪板,手持雪杖,從山頂飛馳而下。足下生風,層林退后,雪花飛濺,那種感覺就像蒼鷹翱翔于天地之間,盤旋時如王者君臨,俯沖時似戰神破陣,自由自在,意氣風發,神采飛揚!
“人生最大的快意就是從山頂開始飛翔!”每次談到滑雪運動,王勇的驕傲之情溢于言表。這就是他喜歡山的原因——簡單、率真,而又堅定、執著。
或許,在他心里,人生就是一次精彩的飛翔。
每個生命都如此平凡
王勇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父親是九臺地質隊工人,母親是新中國第一代中專生,學的是中醫專業。父親常年跑野外,母親又是工作上極要強的人,因此,王勇出生不久就被寄養在興隆鄉下的大姨家。
大姨家有四男一女,五個孩子,最小的還比王勇大好幾歲,王勇自然排到老六。大姨一家對王勇特別好。至今,回憶起在大姨家的經歷,王勇的臉上仍會浮現出幸福的笑容。他小時淘氣,吃飯從來不上桌,端著碗,一腳屋里、一腳屋外騎在窗臺上,三下五除二吃完,把碗一扔,跳出去就玩。王勇跟三哥感情最好。三哥給生產隊看馬,王勇常騎著三哥的脖頸兒,要他帶自己偷馬料吃。
1990年,大姨家被一把大火燒個精光,那時,王勇生意剛剛起步,手頭也不寬裕。接到信后,他立刻趕過去,給大姨家蓋了兩間新瓦房。大姨由于操勞過度,很早就去世了。放牛溝鄉盛產石頭,王勇到放牛溝派出所開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當地采石場給大姨做了塊墓碑。大姨去世時,五哥還沒結婚,王勇把哥幾個召集到一起,每家出點錢給五哥成家,他也算一股。大姐的女兒在長春上高中,全是王勇供的,畢業后,也一直在王勇的公司上班。王勇是個念舊的人,他常說,人在懷舊的時候,感情最真實。
小學二年級,王勇被母親接到身邊。母親在“文革”中丟了工作,在南葦村當赤腳醫生,工作地對面就有座大山。王勇經常一個人跑到山里玩,從那時起,他就跟大山有了深厚的感情,玩累了,找個向陽的山坡一躺,溫暖的陽光,柔和的草地,簡直就是記憶中的天堂。
后來,母親回到城里,一家人住在電影院后面叫八棟房的地方,緊鄰畜牧站。王勇常跑去畜牧站玩,從來不走大門,在墻上跳來跳去。如今,畜牧站的老人還都記得當年那個淘小子。不過,王勇也有安靜的時候,那就是在鄰居項娘家里畫畫。項娘會畫畫,畫什么像什么。王勇看著羨慕得不得了,便跟項娘學。他做什么事都專注,沒過多久,也能畫得栩栩如生了。王勇在學校是活躍分子,出黑板報,打籃球,還是文藝隊的骨干。但有一樣不好,一讓他坐在教室里,就渾身不自在。他本身上學比其他孩子晚一年,后來,送公糧的馬車毛了,把他壓傷,又休一年學,就更不愛上學了。經常是老師在前面講課,他趁老師不注意,跳窗戶跑出去玩。那時,“文革”剛剛結束,家長們也很少關注孩子的學習。
王勇四處閑逛,無意中發現大市場有人賣畫好的玻璃磚。那年月,流行玻璃磚柜,幾乎家家都有。王勇靈機一動,去玻璃廠買些割好的玻璃,回到家畫上畫,再拿到大市場去賣,很快就賣光了,賺到一些錢。嘗到甜頭的王勇干脆不上學了,專門畫玻璃磚賣。他從長春南關的玻璃廠購進割好的玻璃,畫好后賣,不單在大市場賣,還去農村趕集,城子街、興隆、其塔木等九臺鄉下幾乎跑個遍。
母親見他小小年紀整天像野馬一樣到處跑,未免有些擔心,便張羅著給他找個固定的營生——去文理照相館當學徒。當時,九臺只有幾家照相館,文理照相館最有名氣。王勇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懷有強烈好奇心,當然愿意。就這樣,他拜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師父——文理照相館的邢師父。
王勇機靈、勤快,邢師父特別喜歡,盡心傳授。不到一年,他就掌握了拍攝、暗房洗相等全套技術。年輕人不安分的天性再度顯現出來,他向母親要了128元,買了臺海鷗120B相機,準備單干。臨別時,師父問他要什么。王勇指了指房頂上用來壓油氈紙的破自行車,說,師父,你把它借給我吧。endprint
那臺破自行車在房頂上扔了好幾年,沒有腳蹬子,沒有瓦蓋,輪胎也不能用。師父問,你要它干什么,都不能用了。王勇笑笑說,沒事,修修就能騎。就這樣,王勇扛著破自行車回家,買零件,花了整整一天時間把它修理好,又用白帆布畫了幅背景布,買個黃書包,開始了走街串屯的照相生涯。王勇是細心人,每拍出好片就保留著,做成相冊,可惜后來散失了,那臺海鷗120B相機則一直擺放在臥室中,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記曾經走過的路。
干了一陣子,他發現給學校照畢業相來錢快,就聯系各個學校,畢業季時去學校照畢業相,平時在城區東轉盤擺攤照相。東轉盤新建了涼亭,又栽了些樹木和花草,在貧窮的小城里就算是景點了。當時,在東轉盤擺攤照相的,除了王勇,還有李貴等三個人。那三家為爭客源經常發生小摩擦,王勇看不慣,獨自跑去火車站,支了把太陽傘,一邊照相,一邊賣《電視報》。他是第一個把《電視報》引進九臺的人。在站前擺攤一天能掙十六七塊錢,那是1981年的事,普通車間工人一個月的工資才三十幾塊錢,收入已經相當不菲了。
時間一久,王勇又不滿足。恰趕上縣物資局進了三臺嘉陵80摩托車。那年月,摩托車絕對比現的在轎車稀罕,整座縣城只郵局有兩臺老幸福摩托車。
年輕人對任何新鮮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王勇也跑去看,這一看就喜歡得不得了。一問價格,730塊,王勇吐了吐舌頭,轉身走了。第二天,忍不住又跑去看,越看越著迷,他把心一橫——買!當時,他已經攢了200多塊錢,向母親借300塊,又向朋友湊了200塊,終于如愿以償,把摩托車騎回了家。他買摩托車不單是為了騎,更要做照相的道具。第二天,他把摩托車往站前一擺,立刻吸引了眾多目光,照相生意頓時好了許多,每天能收入20多元。
看到王勇擺摩托車照相賺錢,李貴也買了一臺。倆人沒事兒時常湊到一起交流經驗。李貴以前學過修理,經常把摩托車拆開研究。王勇的摩托車一有故障就找李貴修理。有一次,王勇去李貴家看自己的摩托車修好沒。進院一看,王勇就傻眼了,李貴把兩臺摩托車都拆開,零件攤了一地,正選好件往自己車上配。王勇這才明白,為什么自己的摩托車被李貴越修越不好用,一氣之下,把摩托車賣了。
摩托車沒了,照相的心思也沒了,王勇又開始琢磨新的來錢道。想來想去,還是摩托車,這次,他惦記的不是嘉陵80,而是老幸福。新車要2500元一臺,當時絕對是天價。王勇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人,回家跟母親商量。母親非常開明,說,咱家還有兩間房子,本來是給你結婚準備的,反正是你的,自己做主吧。房子擱在那兒不能生錢,摩托車卻可以賺錢,王勇當即把房子賣了,懷揣著錢,四處買老幸福摩托。計劃經濟時代,什么東西都要憑票購買,何況是老幸福摩托這樣的大件。王勇跑一大圈沒買到新車,只好退而求其次,打聽二手的。他聽說波泥河鄉有位姓周的人,剛買臺老幸福,跑不到200公里,去水庫炸魚時把手炸掉了,要賣車。王勇急忙趕過去,這位姓周的人就是后來深受王勇尊重的周大哥。雙方很快商定2100元成交。周大哥為人仗義,做事精細,尤其對農村的事更是了如指掌,僅僅一次接觸,就給王勇留下深刻印象。
老幸福摩托車體沉,載重大,王勇如魚得水,不光照相,還倒騰魚,賣菜,收大鵝,什么賺錢做什么,忙得不亦樂乎。干了一陣子,他發現人們對摩托車的需求越來越多,而市場又沒有放開,于是,他便跑到長春批發市場買零件,回來自己攢摩托車賣,一個冬天賣了十多臺。轉過年,市場放開,這個生意也就沒了利潤空間。
王勇又開始與人合伙開飯店。飯店雖然生意紅火,可都是些“豆腐賬”,時間一久,雙方難免因錢財產生矛盾。為了不傷感情,王勇毅然決定退出,兩人和氣分手。第一次合伙做生意,王勇感觸頗深,他意識到,與人合作經營必須約法三章,分工明確,把所有可能發生的事都提前講明。
從飯店退出,王勇又想起周大哥,于是跑到波泥河鄉,勸周大哥別在農村住了,到城里來做生意。周大哥問做什么。王勇胸有成竹地說,我開飯店時發現賣粉條很掙錢,咱們合伙開粉坊吧。二人一拍即合。開粉坊需要技術,而這一技術河北省最好,于是,他倆趕去河北考察,還帶回了唐大、唐二兄弟。1984年春天,粉坊終于開起來了。周大哥負責全面,王勇負責跑銷路,唐大、唐二負責生產,四個人各司其職,分工明確,合作得非常愉快。當時,周邊縣市粉坊很少,粉條一生產出來就很暢銷,甚至一度壟斷九臺、德惠、農安等地市場。年底算賬,每個人分了一萬二三。1985年,東北才開始流行萬元戶說法,而1984年,王勇就已腰纏萬貫。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
我們看王勇早年的經歷,不難發現,他和那個時代絕大多數人一樣,既沒有顯赫家世,也沒有特殊才能,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生存,為了擺脫貧困。
或許,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上,本沒有人與神的區別,每一個生命都是如此平凡。然而,為什么有的人能將平凡的生命演繹得精彩紛呈,而有的人卻依舊平凡、庸庸碌碌呢?答案,其實就在我們心里。
人生像一條奔向遠方的河流
就在王勇準備大干一場時,趕上地質系統招工。畢竟是鐵飯碗,在父母勸說下,王勇放棄粉坊生意,考進地質隊,去延吉上班。他從裝卸工做起,不久進了生產技術科,再后來,地質隊在九臺成立三產公司修汽車,王勇便申請回到九臺。
修配廠的工作不忙,王勇手里還存了一萬多塊錢,心思又活泛起來。他拿出積蓄,又借了6000元,買了輛六輪汽車跑運輸,從放牛溝團山采石場拉條石往長春送。沒跑幾趟車胎爆了,一時又買不到輪胎,王勇只好把車拖到單位院子里。修配廠的技工李師父看到后問,你買的車啊?王勇點點頭。咋啦?拉條石,車胎爆了買不到。李師父數落道,這車是東風240,出廠2.5噸,一車條石起碼20噸,能不爆胎嗎?
王勇一聽,這是行家啊,馬上拜師。就這樣,李師父成了王勇的第二個師父。王勇雖然只上到初中,但特別尊重有思想、有智慧的人,他常說,每個在某一領域超越自己的人都是師父。正因為有這樣的襟懷和氣度,他把身邊的每一個人、發生的每一件事都當成學習的課堂。學習并不一定只在學校。endprint
李師父詳細檢查那臺車后,告訴他,這車使不住,趕緊賣了吧。于是,王勇賣了東風240,又在李師父的建議下買了臺CA10。CA10外觀破舊,機器卻沒問題,能干活。王勇開著CA10跑運輸。年輕人膽子大,邯鄲、北鎮,哪兒都敢去,什么都敢拉。時至今日,王勇還記得往南方送乙醇的情景,滿滿一車,都是320斤的大鐵筒,筒與筒之間僅用繩子隔開,遇到不好路況時,筒與筒相互碰撞,咣咣當當直響,聲音很大,現在想起還有些后怕。跑運輸跑了一年多,苦沒少吃,不但沒賺到錢,還欠下兩萬饑荒。王勇一狠心,把車賣了,重打鑼鼓另開張。
畜牧站往黑龍江肇東送獸藥,站長見王勇在家閑著沒事,又會開車,便邀他一起去。當時路不好,從九臺到肇東,中途要在五常住一宿。歇腳時,王勇跑到五常客運站前轉悠,發現很多出租的吉普車都貼著出售的告示,便問多少錢一臺。對方回答多在七八千之間。王勇眼前一亮,同樣的車在九臺能賣到一萬三四。從肇東回來,王勇湊了七千元錢,用布袋往腰里一圍,直接去五常開回一臺吉普車,當時就賣了一萬二,純賺好幾千。就這樣一臺倒一臺,他一月之內倒騰了21臺吉普車,不但還清外債,手里還有了兩萬多存款。
王勇用這筆錢買了臺二手上海轎車,雖是舊車,但大修之后,尤其是重新噴漆后,跟新的一樣。他把車開到九臺火車站前出租。當時,九臺還沒有用轎車出租的,于是,王勇又成了九臺第一個開轎車出租的人。那臺上海轎車,是當時九臺最好的一臺車。王勇用這臺車拉過李谷一、黃宏等名人。后來,車被中外合資粵港建筑公司延邊分公司老總看中,簽定長期租賃合同,王勇也成了公司老總的專職司機。那段時間,他每天西裝革履,拉著老總見各行各業的客商,見大大小小的官員,日子過得風風光光,眼界也開闊了。時間久了,王勇慢慢發現公司表面一團和氣,實則暗流涌動,內部派系斗爭嚴重,而他又是老總司機,處于非常敏感的位置,因此,常被無端卷入明爭暗斗之中。就個性而言,王勇特別厭倦是非,合同期滿,便謝絕公司挽留,回到九臺。
1988年,王勇再次回到九臺,發現街上跑的車越來越多,上海轎車已風光不再。于是,他改行開起了汽車配件商店。整個九臺只有兩三家汽車配件商店,一開業就生意紅火,收入穩定。最初,他在母親老房子旁蓋了個簡易門市,賺錢后,不斷擴大規模,把周邊的房子陸陸續續買了四五家,蓋起一棟120米長的大門市。汽車配件商店,讓王勇淘到了人生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桶金。
王勇是個善于引領潮流的人,無論做什么事都有獨特創意,吸引同行競相效仿。照相時,他第一個用摩托車做道具;賣潤滑油時,他第一個在油桶上安龍頭、加泵,賣多少放多少,節約又干凈;開韓氏按摩院時,他第一個引入達克寧藥膏,既治療腳氣,又防止感染;在松原做房地產時,他第一個設銷售處,聘請銷售代表;經營廟香山滑雪場時,他第一個將音樂與滑雪結合……也許,正是這許許多多的獨特創意,才使王勇的人生充滿精彩。
汽車配件商店進入正軌,王勇反倒閑起來,整日與朋友們四處游玩。1990年,放牛溝派出所聘請司機,朋友問他去不去。王勇正好閑得無聊,便一口答應下來。對于王勇來說,人生中有兩段時光頗為難忘:一段是在延邊給中外合資粵港建筑公司延邊分公司老總開車時期,最長見識;另一段則是在放牛溝派出所當司機時期,沒有經濟壓力,又結識了一批新朋友,最快樂。
1992年冬天的一個下午,有位鎮政府領導到派出所求車出門辦事,本來應該王勇開車的,但一位同事剛剛拿到駕照,自告奮勇,王勇不放心,坐到后座上看著。車行駛到放牛溝鎮大橋時,同事為了躲對面來車,一把舵帶過頭,加上路滑,車直接翻到橋下,車上的人都不同程度受傷。
住院期間,王勇開始反思,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嗎,過著小富即安的日子?最終,他痛下決心,人生要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他要成就一番大事業!
想要改變自己,首先得換一個全新的環境,在陌生的環境里接受挑戰,才能激起他的斗志。出院后,王勇把汽車配件商店交給弟弟經營,又到放牛溝派出所辭職。1993年3月24日,他獨自去長春,從而開啟了人生嶄新的一頁。
開始,他在銀貿公司上班,干了一年,工商銀行開春榮賓館。銀行領導相中王勇,讓他去當總經理,負責組建團隊,經營管理。王勇一生中有過三次從零開始,組建團隊的經歷,這是第一次。春榮賓館有200多張床位,餐飲、洗浴一應俱全,在王勇悉心經營下,賓客盈門,還接待過不少大人物。可是,時間一久,王勇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適應不了按部就班的生活,更不喜歡沒有挑戰的人生。
一年后,他向頂頭上司艷姐提出辭職,說出要自己創事業的想法。艷姐是長春金融界赫赫有名的女強人。在艷姐的挽留下,王勇干到1995年,再度提出辭職。艷姐見王勇去意已決,便不再勉強。
離開春榮賓館,王勇選擇了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行業——開出租車公司。當時,出租車行業實行報批制,只要有車,并提出申請,符合條件,就給批。王勇買了20臺車,正式成立長春飛達汽車出租公司。
對于承包者,王勇實行寬松的人性化管理,公司不設稽查,司機肇事、違章都由公司出面處理;對管理人員則要求嚴格,管理人員坐自己公司的車不給錢,被舉報一次罰款500,第二次,直接開除。飛達汽車出租公司受到的哥們兒的擁護,最多一個家族承包了30臺車,每到春節,的哥們堵著門給王勇送啤酒、土特產表達感激之情。
王勇采取滾雪球的方式,賺了錢就買新車,公司規模越做越大,并在扶余和九臺開設分公司,最多時,三家公司加起來有800多臺車。
出租公司賺到錢,王勇開始嘗試多種經營,買了400多平方米的門市開“香和韓氏”按摩館。當時,長春只有大韓和天倫兩家韓氏按摩館。香和開業后,生意火爆,每天營業額都在兩萬以上,成為長春名店。王勇特別注重細節管理,堅持正規經營,他打出的廣告語是“到香和按摩,可以帶著您心愛的老婆”。
王勇常說:“商人不能缺錢,但絕不能把錢看得太重,為了錢不惜一切?!眅ndprint
香和韓氏一直開到2013年,王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廟香山度假區建設,才兌出去。
在此期間,王勇結識了一位在松原開出租車公司的朋友。朋友看到香和韓氏生意火爆,便要跟王勇合作,在松原開分店。王勇吸取了當年開飯店的經驗,說,飯店、洗浴、按摩都有許多“豆腐賬”,說不清,時間長了,好朋友間也會有矛盾。你要開我全力支持,但錢上絕不介入。
其實,朋友也并非一定要開香和分店,而是看中了王勇的才能和為人,執意要跟他合作。沒過多久,朋友又找到王勇,說房地產沒有“豆腐賬”吧,我在松原看中一塊地,咱倆一起搞房地產開發。
王勇被對方的誠意感動,加之他也看出了房地產業的廣闊前景,于是,與朋友約法三章:第一,雙方親屬都不許進入公司;第二,兩個人中只能有一個人說了算,另一個人不能參與管理;第三,無論賠賺,兩人不能相互埋怨。朋友當場表示同意:公司由你說了算,我決不參與管理。此后,朋友果然信守這一承諾。
1998年,兩人共同出資,成立松原市翔海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王勇占51%股份,朋友占49%股份,利潤五五分成。
人生像一條奔向遠方的河流,初時只有點滴之力,漸漸匯成涓涓細流,再后來波濤滾滾。這期間難免會遇到巨石、荒漠,而出現曲折,甚至回溯,但只要初心不變,夢想不變,就一定會奔入浩瀚的生命之海。
中國企業家精神
松原市翔海房地產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王勇的第一個大手筆就是建設松原市最大的生產資料批發市場。很快,幾百萬的投資砸進去,方案設計、風險評估等前期工作順利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也如火如荼地展開。
看到項目進展順利,王勇的心情也輕松起來。一天上午,他駕車從松原回九臺,途經長春凈月別墅區??粗巴忖说木吧?,王勇忽然記起,史連發就住在那里。
史連發是長春商界的傳奇人物。80年代初,與妻子靠借來的800元錢開鐵釘鋪起家,幾年后便擁有東三省“鐵釘大王”的美譽;1995年,他成立長春市中東集團,在長春傳統商業區光復路建立大型專業批發市場——中東光復路裝潢材料批發市場。從此叱咤商海,成為吉林省乃至全國都赫赫有名的企業家。可惜,天妒英才,2003年9月因車禍離世,年僅47歲。
多年前一次偶然相遇,王勇與史連發結識,又源于相似的人生經歷,他們成為人生路上相互照應的朋友。
一想到這位好哥哥,王勇心頭便涌起一股暖流,于是,撥通了對方電話。沒有想到,史連發剛好回別墅休息,盛情邀請王勇過來小聚。
在史連發的別墅,二人邊喝邊聊。一瓶酒,史連發酒量大,喝了九兩;王勇酒量小,只喝一兩。當聽到王勇在松原正斥巨資建批發市場時,史連發激動得霍然起身,來回踱步,連連責問:“你搞市場怎么不先跟我商量?我是省內最先做市場的,能不能賺錢,我一眼就能看出來,快跟我詳細說說你的方案!”
此刻,王勇才意識到自己的決定確實有些草率,不免緊張起來,急忙跑回車里,拿出設計方案。史連發越看面色越凝重,最后,他把方案推到一邊,嘆道:“兄弟,按你的方案做下去肯定失??!這樣吧,我先打個電話,推掉明天去吉林市考察中東大市場項目的事。明天上午10點,你在公司等我,我帶設計團隊去幫你具體研究?!?/p>
第二天上午10點,史連發率領自己的設計團隊準時來到王勇公司。王勇一面跟史連發寒暄,一面令人下去備宴。史連發一擺手:“還吃什么飯?把你的人叫過來,直接干活!”
就這一句話,大家一直干到夜里12點半,才算把原有方案修改完畢。史連發語重心長地看著王勇,說:“新的方案拿出來了,改不改完全在你……”
看著新方案,王勇也陷入激烈的思想斗爭當中——不改,原方案確實存在諸多弊端,很可能導致整個項目失??;改,幾百萬的投資就打了水漂!對于一個剛剛起步的房地產公司來說,幾百萬,絕不是小數字!
最后,王勇一拍桌子:“改!”
史連發哈哈大笑:“喝酒!雖然時間很晚,明天我還要帶團隊去吉林,但還是要喝酒!”
王勇力排眾議,按照史連發修改后的方案,徹底將項目推倒重來。面對朋友和員工們的質疑,王勇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做生意不能只盯著眼前利益,一定要把目光放長遠。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公司更好地發展。如果你們不同意,起初的設計失誤在我,由此造成的損失我一人承擔,絕不讓公司損失一分錢!”
事實證明,他的這一決定是正確的,松原市生產資料批發市場項目獲得巨大成功,不但彌補了先前的幾百萬虧空,還給公司帶來高額利潤,而且業主們也獲得豐厚的回報,實現了公司與業主的雙贏。
這次經歷讓王勇明白一個道理——無論做什么事,都一定要做好,要么,不如不做!因為有了這樣的感悟,所以,王勇至今仍對此念念不忘。
其實,每個人都有令自己終生難忘的經歷,企業家更是如此。王健林最津津樂道的事,莫過于沈陽太原街萬達廣場的炸毀重建。太原街萬達廣場建成以后,“因為大概只有3%—5%的客戶還能有過得去的回報率,多數買家回報率極低,甚至‘顆粒無收”。幾百位客戶集體訴訟萬達,最后,官司雖然是萬達贏了,王健林卻說:“不能贏了官司輸了人心,萬達一定要管?!庇谑牵M織人馬反復研究改進方案,前前后后折騰了三四年時間,都不行。最后,他得出結論,這是“娘胎里帶來的毛病”,解決方案是:10億元現金退賠給350個商鋪業主,外加5億元炸毀重建!“萬達退賠的時候,很多業主感動得當場哭了” 。
張瑞敏剛剛接手海爾集團的前身青島電冰箱總廠時,他的一個朋友要買部雪柜,結果挑很多臺都有毛病,最后勉強選擇了一臺。朋友走后,張瑞敏派人把庫房里的400多臺冰箱徹底檢查一遍,結果發現76臺存在各種缺陷。張瑞敏痛下決心,當場砸破這批雪柜,向員工宣示要保障品質、維護消費者權益。這件事情發生在1985年,當時,普通車間工人三年工資還買不來一臺冰箱,而且企業困難得幾乎連工資都發不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