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煒
據說,每一個當爸爸的人都應該讀一讀《殺死一只知更鳥》這部小說,思考一下怎么當個好爸爸。
我很早就看過這部小說。故事是這樣的:在梅崗鎮,有一位單身父親芬奇,他有一兒一女,有一個黑人女仆幫他料理家務。一家人平靜地生活著,直到芬奇律師接下一宗案子,要為一個叫湯姆的黑人辯護。湯姆被誣告犯了強奸罪,鎮上的白人大都覺得他該死,他們認為芬奇律師不該為這個黑人辯護。但芬奇律師堅持要為湯姆辯護。他在法庭上有一段關于平等的演講。芬奇律師的辯護很成功,可陪審團依然判湯姆有罪。
我記得這部電影的黑白色調,格利高里·派克扮演的芬奇律師真是帥極了。有一陣子,我特別迷戀法庭辯論戲,總覺得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就能伸張正義,然而,芬奇律師沒能說服陪審團。他太儒雅、太隱忍,誣告者向他的臉上吐口水,他不是報以老拳,而是掏出手絹。芬奇律師向孩子解釋——陪審團的十二位陪審員,在日常生活中都是懂道理的人,但是在法庭上,他們變得不講道理了。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東西會使人喪失理智,即使他想公正也辦不到。這種現象是丑惡的,但這是生活中的事實。
芬奇律師說,他不想讓孩子看到現實世界中的丑惡,但沒辦法,孩子還是會看到。比如世間的不平等,人與人之間的歧視,人們受到煽動而要對一個人處以私刑。那個誣告者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壞人,他最后竟然想把芬奇的兩個孩子置于死地。
米蘭·昆德拉在《身份》中說:“有了孩子就不能再去鄙視這個世界,因為這是我們將孩子放入其中的世界。孩子讓我們關心世界,關心它的將來,并希望融入它的喧鬧與混亂之中。”沒有孩子,我們可以做一個憤世嫉俗的潔身自好者,有了孩子,就要教會他面對世上的愚蠢和丑惡。
從某種角度來看,芬奇律師是一位英雄,他不抽煙、不喝酒、不打獵,但實際上他是一個神槍手,他洞察世事,堅信公正與平等的原則,他伸張正義,給孩子做出榜樣。他和兒子之間有一段對話——
兒子:“一定是你錯了。”
父親:“為什么是我錯了?”
兒子:“大多數人認為他們是對的,你是錯的。”
父親:“他們當然有權這樣認為,他們的看法有權受到尊重。但是,在處理好與他人的關系之前,我首先得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一個人的良知并不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準則。”
我想,這就是芬奇律師內心的道德律令。
這本小說中有一個角色叫莫迪小姐,她對芬奇律師有這樣一句評價:“要說他有什么和別人不一樣,那就是他是個文明人。”
與“英雄”相比,我更喜歡“文明人”這個稱呼。我們都努力當一個文明人吧,哪怕在非常野蠻的地方。
(林冬冬摘自《新民周刊》
2016年第35期 圖/麥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