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王曉燕
【摘 要】合唱的排練直接關系到合唱藝術質量的高低、表演藝術效果的好壞等。要達到最佳排練效果,排練準備工作尤為重要。筆者主要對合唱排練前期的準備工作進行闡述,為中老年合唱團的朋友們帶來啟迪。
【關鍵詞】作品選擇;基本功;歌曲學習
中圖分類號:J61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05-0106-01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積極推動老年人參與社會文化活動,無論對于老年人自身,還是繁榮群眾文化、維護社會穩定,都有著重要意義。近年來,許多中老年合唱團隊開始追求更高水平的藝術表現,本文對合唱團的排練準備工作進行了闡述,進一步探索提高合唱藝術質量的方法。
一、中老年合唱作品的選擇
從音樂素養上來看,雖然中老年合唱團中有一部分成員是退休音樂教師和宣傳部門的文藝骨干,有一定的音樂基礎,但是大多數成員在年輕時受條件限制,對音樂知識掌握甚少,所以盡量選擇一些能被中老年人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從生理機能上來看,中老年人存在聲帶老化、氣息短促、咬字吐字不規范等問題。因此,在對中老年人進行科學的嗓音訓練時,應盡量保證在合適的音區范圍內,以免對歌唱器官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在曲目的選擇上,盡量選用適合在中聲區演唱、技巧難度不大的歌曲。
二、基本功訓練
(一)對聲樂藝術的認識。由于中老年學員的音樂素養參差不齊,因此正式排練前讓大家對“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概念有些簡單的認識是必要的。需要說明的是,不同的唱法有不同的演唱技巧和方法,唱法應該由作品來決定。每首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表達,沒有情感和用錯情感的演唱,很難帶給觀眾美的享受。
(二)練聲的重要性。恰當的練聲曲可以幫助初學者學會正確使用氣息,找到正確的發聲位置,體會歌唱的共鳴腔體。所以,在正式演唱之前進行適當的練聲,對歌唱器官起到“熱身”作用,避免對中老年朋友造成不必要的身體損傷。
(三)語言訓練。合唱團里的中老年朋友不是每個人都敢開口唱歌(有的學員因普通話不標準,或是認為自己唱不好就不敢開口),歌唱語言的訓練首先就是要讓每一位學員都敢于開口唱。
語言是人們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歌唱是交流和表達思想情感的形式。任何樂器都能表達情感,但歌唱藝術(人聲藝術)是音樂與語言的結合。因此,要鼓勵學員與大家交流,用方言談談自己的家鄉,或向大家介紹自己家鄉有什么好聽的歌曲。例如,有學員介紹自己的家鄉在宜賓,教師就可以通過宜賓民歌《槐花幾時開》先做示范演唱,再讓學員糾正方言發音來完成這首作品,讓學員得到一些樂趣的同時,也增加了演唱的信心——哪怕普通話不標準也是可以唱好歌的。
中國的漢字分為三個部分——字頭、字腹、字尾。字頭發音時,需適當掌握力度與彈性,做到短、快、靈活、干凈;字腹也就是母音、元音,延長的聲音都是由母音發出的,它是歌唱聲音的基礎,所以我們的練聲曲多選用母音的練習;字尾根據不同韻母而分為前鼻音、后鼻音、閉口音、喉頭音、唇音等(清代將韻母讀音相似的字歸并在一起,形成了“十三轍”,方便找到字音的歸韻規律),解決好每一個字的發音,才能很好地表達出歌曲的內涵。
三、正確的歌曲學習步驟
筆者選擇了一首新疆民歌《半個月亮爬上來》作為示范,讓學員掌握學習一首歌曲的正確步驟,以及進一步體會情感的處理對于唱好一首歌曲的實際意義。
《半個月亮爬上來》這首歌是由作曲家王洛賓根據西北地區民間音調創作而成的,常被誤認為是青海民歌。它表現了青年人的愛情生活。首先,筆者對這首歌的內容進行了大致講解,此曲第一樂句曲調平穩;第二樂句表現了小伙子看不到情人的焦急心情;反復段回到最初的寧靜氣氛中,似在溫馨的氣氛里,年輕人盡享愛的喜悅。一邊分析一邊進行示范朗誦,示范結束后鼓勵學員們朗誦,以此觀察他們的音色,以及學習能力、學習熱情、學習態度等。接下來就是用鍵盤帶著學員們唱譜,留意學員的音準、氣息、換氣等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中老年學員,半音音準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即投入感情完整地歌唱。
四、結語
對于中老年合唱團的訓練,最終目的還是在排練中引導中老年朋友用適當的聲音和演唱方法來演繹歌曲,讓中老年人在這種充滿感情的歌唱中收獲快樂、延年益壽。
參考文獻:
[1]秋里.合唱與指揮[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
[2]沈湘.沈湘聲樂教學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
[3]唐琳.聲樂教學泛論[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4]范鎮.新疆風格合唱作品音樂分析及演唱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08.
[5]陸青松.淺談中老年的合唱訓練[J].歌海,2008(06).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陳 晨(1989-),女,漢族,四川省筠連縣人,四川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民族聲樂演唱與理論研究;
第二作者:王曉燕(1959-),女,白族,云南大理人,四川大學音樂系主任、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