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日
[摘要]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提問要富有趣味性、難易度要適當、要有啟發性、要留足思考的時間、要把握好時機、要注意對象等。
[關鍵詞]課堂提問;數學;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32-01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我們的教學應該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我們的教學方法應該讓學生關注學習過程,而不是傳授給他們現成的知識。”因此,課堂提問顯得尤為重要。課堂提問不能僅僅是說“對不對”“好不好”這些話語,而要講究藝術。那么,在數學課堂上怎樣提問,效果才比較好呢?下面我就課堂提問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
一、提問要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富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時,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木工師傅在做門框時,總是加一根斜的木條呢?”這樣的提問貼近學生的生活,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提問難易度要適當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進行提問。問題不能太難或太簡單。如果問題太難,學生無法解答,則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問題太簡單,則對激活學生的思維沒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必須把握好課堂提問的難易度。
例如,講解“正比例函數”的概念時,我這樣提問:“小紅去小賣部買3支單價為5元的鋼筆,請求出相應的總價。如果她買x支,總價y(元)又怎樣表示呢?”學生能輕松解決這個問題,我也順利引出了一個概念——函數。接著,我又提問:“剛才的問題中,哪些量在變化?哪些量沒有變?變的量有幾個?y隨著誰的變化而變化?這里的x能隨便取值嗎?當x在允許取值的范圍內的每一個值,y有幾個值和它對應?”學生結合本課將要學習的內容,大致了解了正比例函數,解決了問題,在接下來的課堂中注意力十分集中,教學十分順利。
三、提問要有啟發性
有的教師往往認為提出的問題越多越好。其實,問題并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具有啟發性,是否能觸及核心知識,是否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例如,教學《全等三角形》時,我提問:“如右圖,有一塊打碎成三小塊的三角形玻璃,現在需要重新買一塊和原來一樣的三角形玻璃。應該帶第幾塊去?”這是一個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它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并為學生學習用“角邊角公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奠定了基礎。
四、提問要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大膽猜想。教師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講解,而是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促進學生深入思考。例如,在講解“菱形的面積”之前,我先讓學生求一個邊長是5,兩條對角線分別是8和6的菱形面積。通過巡視,我發現很多學生花心思去求菱形的高。于是,我又提出問題:“不用求高也能求出面積嗎?”學生經過思考后,明白不用求高也能求面積。我再提示學生從對角線方向去思考,最后,學生恍然大悟。給學生留足思考問題的時間,能有效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五、提問要把握好時機
在一節課里,我們要掌握好提問的“火候”,也就是要把握好時機。教師應在教學重難點時或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提問,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時,一般式是很重要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與記憶,教師不妨提出問題:“為什么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中,要求a≠0?”學生產生了疑點,必定進行深入思考,從而真正理解相關的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又如,在講解“等弧”這個內容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長度相等的弧是等弧嗎?全班學生議論紛紛,有的學生認為這個命題是真命題;有的學生則認為不是。因此,我把握好時機,在黑板上畫出兩個大小不一樣的圓,分別在兩個圓上各取一段長度相等的弧,提問:“將這兩段弧重疊放在一起,能完全重合嗎?要使得這兩段弧完全重合,還需添加什么條件呢?”我通過一系列的提問,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揭示問題的本質和根源,幫助學生鞏固了知識,拓展了思路
六、提問要注意對象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的個體差異,為他們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對于簡單的問題,可讓中等生和后進生回答;對于較難的問題,可指定中等生回答,如果中等生回答不出,再指定優等生補充。這樣設計可以調動全體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同時也能激發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學有所獲。
總之,數學教學的每一環節都涉及提問,數學教師在備課時要精心設計問題,運用各種不同的提問策略,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責任編輯 鐘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