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莉香
[摘要]初中物理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要用先進、靈活的教學方法,給物理課堂注入一些活力,使學生樂學、愿學,且主動地學,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有意無意中接近物理、愛上物理,進而對物理這門學科,對物理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058(2017)05-0068-01
初中物理對大多數學生來說,是學習中的一道屏障,它抽象的理論、定義、公式、概念都讓學生望而生畏。為此,作為初中物理教師,就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內容,用先進、靈活的教學方法,給物理課堂注入一些活力,使學生樂學、愿學,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求知欲,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主動性。下面談談物理教學中如何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創設和諧課堂,僅供參考。
一、巧用幽默風趣的方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物理學科本來就深奧、抽象、難懂,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再刻板地根據課本內容亦步亦趨地講解、分析,勢必會讓學生在嚴肅的氛圍中感到學習的難度和壓力。這時,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改變教學方法,采用幽默的教學語言增添活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幽默的教學,有時能使抽象的定義、概念變成一句“笑話”,讓學生在開心一笑的瞬間,理解教師所講的重點內容。
比如,在一次交流課上,我有幸聽了一位物理教師講《分子運動論》的課。他上課時,有一位學生在偷偷吃橘子,他做出聞一聞的動作后,問學生:“你們聞到教室里有股香香的橘子氣味嗎?這是什么味呢?”同學們很快就判斷出是橘子的氣味。這位教師就用這樣一個“錯誤”,巧妙地引入了新課,他風趣地說:“看來有人想讓大家體驗一下分子擴散現象。不過,這樣的實驗,建議大家課后好好體驗一下。”同學們都輕松地笑了,那個吃橘子的同學也自知違反了紀律,悄悄地收起了橘子,注意聽講。誰說物理課就應該是嚴肅的、死氣沉沉的,看看這位物理教師就巧妙地將批評教育與課堂知識結合起來,使以后的教學過程更加順利、有效。可見采用幽默風趣的方法不但能有效調控課堂教學氣氛,掌握教學節奏,還能增加學生對分子擴散現象的印象,同時,又達到了教育教學的目的。
二、運用教學語言的藝術性。培養學生的專注習慣
初中生都是一些12~14歲的孩子,他們活潑、好動、好奇,要讓他們在一堂40分鐘的課上耐心、專注地聽講,教師就要使出渾身解數,采用靈活、有趣的教學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比如,教學語言的藝術性運用就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用自然、親切的語言拉近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覺得教師和他們是平等的,從而產生心靈相通感,增加師生感情。這樣學生回答問題時就會多幾分積極性、少幾分拘謹,坦然地回答或者提出問題,當然還可以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提出疑問,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理解。
在教學中,教師注意教學語言的藝術性,一會增強學生對課堂內容的吸收和理解;二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對難點知識的緩沖與軟化作用,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三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已經成了我們課堂教學的新寵,它集聲像形于一體,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活力,把抽象、深奧的物理知識,形象、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哪怕是一個細小的過程,都能通過它的技術處理,清楚地用放大放小的辦法,讓學生看清楚。
比如,在磁感線的演示過程中,如果用普通的實驗方法,就無法讓大多數學生看清楚。有了多媒體技術,我們就可以把磁鐵和鐵粉放到玻璃上,再放到實物投影儀上,然后輕敲玻璃板,這時學生就可以通過多媒體清晰、直觀地看到磁感線的形成過程和形態。用事先準備好的課件為學生演示地球的磁場和磁感線,學生就會覺得很直觀,便于接受,這比教師在黑板上畫圖講解或者用圖片講解效果要好得多。因為多媒體輔助教學大大增加了教學信息量,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興趣也得到了有效激發,知識面也得到了擴大,當然教與學的效率就可想而知了。
四、利用趣味實驗。上好物理第一堂課
初中生剛開始接觸物理,他們對物理潛意識里的認識就是一門難學的學科,學好物理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為了打消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壓力,增強他們對物理的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教師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一些趣味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比如,給學生演示“40 w的燈比100 w的燈更亮”“紙盒燒開水”“人造彩虹”“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等實驗。我們還以用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生熟悉的現象做實驗,如:“不同用電器通電后產生不同作用”“鋼筆能吸入墨水”“噴泉實驗”等。這些與學生生活有關的實驗,不但能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穩定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還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活躍課堂氛圍。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