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儉+王萬成

摘 要:本文緊緊圍繞松花石雕刻藝術與其產業發展問題,對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專業的建設意義及優勢進行了分析,并對高校發揮自身專業建設優勢的途徑展開了探討,以期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優勢
0 引言
在吉林省文化產業中,松花石產業具有較大生產規模和發展潛力。但就目前來看,該產業的發展受到了人才困境的制約。面對這種情況,地方高校應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進行松花石雕刻專業的建設,從而為產業發展提供所需的人才,繼而更好地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1 松花石雕刻藝術與其產業發展問題
1.1 松花石雕刻藝術
從自然特征上來看,松花石由方解石、鐵和石英等多種礦物質構成,所以其色調十分豐富,目前數量較多的為綠、紫、黃等色調的松花石。從視覺上來看,松花石能夠給人帶來質地堅硬和形狀多樣的感受,并且擁有奇特紋理。而松花石摸起來則有細如肌膚、溫潤如玉之感,叩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正因為有如此多的優點,所以松花石自明清以來就被當成是制作硯臺的材料。而利用松花石雕刻而成的藝術作品,不僅具有剛柔并濟、質地致密等特點,雕刻成的硯臺更具有貯水不涸、澀不滯筆及滑不拒墨等優點。在清朝,松花硯更是被當作是清宮廷特制貢品。[1]所以在歷史上,松花硯雕刻技藝具有獨特的文化藝術價值。而隨著多年的發展,松花石雕刻技藝也得到了發展,除了對過去的手工浮雕技藝進行了繼承,又研發出了鏤空雕、透雕等新的雕刻技藝。
1.2 松花石雕刻產業發展問題
近年來,隨著吉林長白山旅游產業的迅速發展,吉林地區的松花石文化產業也得到了迅速發展。以白山市江源區為例,該地區人口共計27萬人,從2008年至今,該區域松花石加工企業由兩家發展為100多家,奇石館則由100多家發展為500多家,從業人員由2000多人發展到10000人。面對這一發展趨勢,吉林省政府開始積極探索松花石雕刻產業的發展途徑,以便通過促進該產業的發展帶動吉林地區的經濟發展。從全國范圍內來看,很多地區都通過發展觀賞石雕刻產業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例如,山東臨朐通過打造觀賞石集散地,完成了當地雕塑特色產業基地的建設。而該基地擁有8200多家民營文化企業與個體文化工商戶,從業人員達2.2萬,市場年交易額約10億元,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顯著貢獻。但就目前來看,松花石產業發展面臨著人才困境。
首先,吉林地區的松花石產業雕刻人才隊伍呈現出良莠不齊的情況。以吉林省通化市為例,目前該地區僅擁有2名國家級制硯藝術大師,而擁有中級技術職稱和高學歷的人才卻較少,千人的從業隊伍中僅有不足10人的中級技術職稱和高學歷人才。目前,該地區大多數中小廠家及手工作坊聘請的雕刻人員多為附近農民,不具有獨立設計雕刻能力,大多需要通過模仿復制品進行松花石雕刻產品加工。這些毫無創造性且做工粗俗的仿冒品充斥市場,則會導致大量的松花石資源遭到浪費,同時也會對松花硯的品牌形象造成影響。
其次,由于缺乏足夠文化底蘊,松花石雕刻人員在松花石雕刻設計方面更容易受到外來品牌的沖擊。目前,吉林很多地區的松花石雕刻缺乏地域特色,以至于松花硯無法成為當地的文化代表。在松花石雕刻設計方面,由于雕刻人員缺乏對地域文化和中國傳統制硯文化的充分理解,并且缺乏創造性思維和審美能力,所以只能沿襲“端歙”硯臺的雕刻形式,常常導致松花石特有的藝術美感遭到破壞。
再者,在與外界高層次的研討會上,吉林地區的松花石生產廠家及作坊常常面臨著集體失語的尷尬困境。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由于行業缺乏松花石雕刻人才隊伍,以至于無法完成有關松花石雕刻、審美標準等有關理論的系統研究,繼而導致吉林地區松花硯設計創新一直處在較低水平。
2 地方高校建設松花石雕刻專業的意義分析
結合吉林地區松花石產業發展需求,地方高校可以通過建設松花石雕刻專業解決一直困擾產業發展的問題。依托地方高校的資源和力量,并聯合松花石企業進行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養,則能完成專業性較強的人才隊伍的建設,繼而使松花石產業面臨的人才困境得到突破。就目前來看,現代松花硯設計已經不同于過去,不再一味追求實用和美觀,開始注重松花硯的審美意蘊和獨特的觀賞價值。在松花石雕刻方面,開始進行與人文內涵相適應的自然形態的塑造,以便進一步滿足人們的審美情趣。面對這一發展需求,松花石雕刻人員還要擁有打破常規的勇氣和能力,敢于運用“新思路”和“新技術”進行松花石雕刻,繼而實現松花石雕刻技藝的繼承與發展。而地方高校進行松花石雕刻專業的建設,則能完成多批專業高端人才的培養,從而憑借自身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發展,并使松花石資源得到可持續的開發和利用。就目前來看,地方高校可以結合地方松花石產業發展的環境優勢,并利用自身的軟硬件優勢進行應用型、實踐性松花石雕刻人才培養,在改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同時滿足地方發展需求。
3 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的優勢分析
3.1 地域優勢
地方高校是將地方發展需求與人才培養工作緊密聯系到一起的紐帶,需要以地方經濟文化產業的發展需求為指導進行人才培養,從而為地方提供能夠為地方經濟文化產業生產、建設和管理等工作服務的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而就目前來看,吉林地區正在積極推進松花石產業的發展,所以需要大量的松花石雕刻專業人才,為地方高校建設松花石雕刻專業提供地域優勢。目前,僅通化、白山兩地從事松花石加工產業的企業就多達350多戶,從業一萬余人,銷售收入近3億元,創利稅千萬元。由此可見,吉林地區有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人才需求,能夠為高校松花石雕刻人才就業提供保障。
近年來,吉林省各地政府也給予了松花石產業發展以較大支持,并且開始重視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養問題,所以能夠為地方高校建設松花石雕刻專業提供一些政策優勢。在松花石產業發展基地建設方面,通化市政府完成了通化關東文化產品交易市場的建設。在該市場中,進駐的企業共135戶,其中71戶企業經營松花石產品。在這71戶企業中,有40戶企業經營松花硯。該市場年營業收入高達1.5億元,其中大部分收益來自于松花石產品的經營。在財政支持方面,為推動松花石產業發展,通化市政府為松花石企業提供的貼息貸款達一千多萬。在民間集資方面,吉林瑞璟松花石有限公司投資8600萬,完成了面積為5500平方米松花石交易中心與博覽中心建設,設置了68個松花石展銷商鋪,并展示了230多種規格的松花石精品。圖1為松花石的部分品種。
除了有大量的松花石雕刻人才需求,吉林地區還擁有4000多年松花石器物和記載。1997年,為慶賀香港回歸,各省都向香港特區政府贈送了禮物。而吉林省的禮物則為通化美術廠制作的“松花紫荊情系列根硯”,由此可見吉林省政府對松花硯雕刻技藝的重視程度。2007年,松花硯雕刻技藝被列入吉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此外,在吉林地區還擁有較多的松花石雕刻大師,如張國江、劉祖林等人,都是被中國文房四寶協會和輕工業聯合會評定為首屆文房四寶藝術大師。而這些地域文化優勢的存在,也能為地方高校建設松花石雕刻專業提供更多助力。
在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方面,吉林地區擁有一定的建設經驗,所以在地方高校設立該專業具有更多優勢。目前,吉林地區的通化師范學院已經開設了藝術設計雕塑專業,并在市職業教育中心開設了松花石雕刻與設計專業。通過聯合通化市內美術廠進行聯合辦學,通化師范學院已經被確立為吉林省松花石設計和雕刻人才培訓基地,年培訓專業人才多達100余人。
3.2 軟件優勢
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養方面,除了擁有地域優勢,地方高校還擁有人才資源密集、學科門類齊全和嚴謹實例雄厚等優勢。作為地方高校,通常是地方區域內科技、文化和思想等教育資源的集中地,能夠實現該地區行管產業的高端資源的整合,并且擁有先進的教學質量和對外交流經驗,同時擁有高素質的專兼職教師隊伍。一直以來,地方高校都以培養地方發展需要的人才為目標,所以在地方人才培養及科學研究方面更具有優勢,能夠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換為應用實踐。針對吉林省面對的松花石產業發展的人才困境,地方高校完全可以通過發揮自身軟件優勢為地方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因為相較于當地松花石產業中的企業、工廠及作坊,地方高校顯然更具有對外交流優勢和人文優勢,能夠較好地完成相關人才的培訓。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養方面,地方高校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還擁有豐富的教學管理模式。在松花石雕刻人才培養中,其能夠通過發揮自身實踐教學能力進行大量生產、經營和管理人才的輸送,從而使松花石產業發展的多層次人才需求得到滿足,進而滿足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需求。
3.3 硬件優勢
從硬件優勢上來看,地方高校是一個地區的科技文化資源的聚集地,所以能夠實施高層次教學與科研工作。在地方高校內,建設有實驗中心、教學基地、圖書館和各種科研中心,并擁有各種高級教研設備、專業圖書資料和高速計算機網絡。同時,地方高校大多與一些企業聯合開展科研工作,所以有著穩固的校企聯合途徑,能夠切實了解地方松花石產業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并且通過整合和利用優秀學術資源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計劃。[3]此外,通過與企業聯合,地方高校也能夠有效加強實踐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進而更好地滿足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養需求。
4 地方高校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優勢的發揮途徑
4.1 建立“四位一體”的培養模式
為發揮地方高校的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優勢,還應建立政、校、行、企“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講,就是由政府主導進行地方松花石行業優質資源的整合,在對各方利益關系進行充分考慮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進而使地方高校聯合企業完成區域人才培養平臺的建設。在這一過程中,地方高校需要負責開展市場調研和專業設置等工作,并制定能夠滿足松花石行業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而松花石行業則要發揮人才培養指導作用,提供行業標準規范,并進行行業資源整合,以便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學依據。[4]此外,企業需要聯合地方高校完成崗位標準的制定,并參與人才培養與課程開發,同時聯合進行專業實訓基地的建設和實施實踐教學,繼而使人才的培養質量得到有效控制。
4.2 以傳承技藝為使命建設專業
為使吉林地區的松花石雕刻技藝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力保護,地方高校還應以傳承技藝為使命進行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一方面,高校應承擔保護松花石雕刻技藝的責任,采用校內篩選人才和校外選拔人才等方式進行招生,并安排學校領導親自負責專業建設,確保生源質量。另一方面,高校應走訪相關企業和院校,積極拜訪松花石雕刻名師,以便通過引入富有實踐經驗的教師和名師開展實踐教學,進而更好地完成松花石雕刻人才的培養。
4.3 以產業發展為契機開展教學
地方高校在建設松花石雕刻專業時,還應以產業發展為契機開展教學,從而使學校的社會服務水平得到提升。具體來講,就是高校應該使松花石雕刻專業的辦學成果惠及普通百姓,通過舉辦松花石雕刻藝術展覽進行學校與社會交流的平臺搭建,從而使吉林地區的人民了解松花石雕刻藝術,并主動進行該種藝術的推廣,繼而使松花石雕刻技藝得到發揚光大。[5]采取這一舉措,不僅有助于推動當地松花石產業的發展,也有助于學校擴大招生范圍,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在加強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的同時,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5 結語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地方高校在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方面不僅具有一定的軟硬件優勢,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地域優勢。所以,地方高校應積極利用這些優勢,通過加強松花石雕刻專業建設,滿足地方松花石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進而使松花石雕刻技藝得到更好的傳承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千,李英睿.松花石設計雕刻人才培養方略與實踐——地方高校對松花石設計雕刻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05):77-82.
[2] 鄭志明,徐元俊,鄭燕娥.探索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之路——以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雕刻類專業為例[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15(02):12-15.
[3] 方園.“阜新瑪瑙雕”非遺傳承教學實踐研究——瑪瑙雕刻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究[J].戲劇之家,2016(13):186.
[4] 常明.玉雕技能人才成長之路——記北京一輕高級技校玉石雕刻與設計專業建設[J].中國培訓,2014(07):27-28.
[5] 王學成.地方高校專業建設與特色發展問題[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1):73-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