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技術的提高,信息設計的發展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信息內容的傳達,而是更加關注信息受眾的需求,在信息傳達的同時,其信息傳達的形式變得更加多樣化。本文在自媒體的語義下,對以語言文字為元素的信息設計的表達方式進行了闡述,首先論述了語言文字與信息設計的關系,了解語言文字在信息設計中的作用,然后在自媒體背景下,從語言文字的聽覺物質化、視覺物質化以及符號信息化三個方面的信息設計的應用形式進行簡單介紹,最后得出其背景的特殊性決定了其應用形式的趣味性和便利性的結論。
關鍵詞:語言文字;信息設計;自媒體
0 引言
語言文字是人們傳遞信息的載體及工具,其傳播的形式隨著網絡自媒體的發展開始發生轉變,人們日常交流的方式從傳統紙質媒介逐漸轉向電子媒介,這種形式的轉變增加了語言文字在表達上的可能性。而語言文字傳播的形式正是通過信息設計來完成,本文以自媒體語義為背景,闡述信息設計語言文字在當下社會中的應用情況進行簡單的闡述,并通過這種闡述來明確兩者之間的關系,為兩者在今后的應用中提供更加明確的方向。
1 語言文字與信息設計關系
信息設計是一種信息加工再表達的過程,通過整合信息,設計出符合當代受眾時代需求的一種方式。
語言文字作為信息設計的基本元素,在信息設計中充當細胞組織的功能,貫穿整個設計的過程。在信息設計中,無論是視覺、聽覺還是符號化的信息設計的傳播形式,要實現其信息的傳播,首先都要了解語言文字所傳達的基本語義內容,然后通過形式設計將信息更加合理有效地傳達給受眾,從而達到信息傳播的效果。而信息設計最終呈現出來的應用形式就是語言文字的表達方式。
大衛·斯萊絲解釋說:“信息設計的目的在于使信息易于獲得并為人所用。”信息設計的這種特性恰好使語言文字的傳播更加形象、便捷、有效。而語言文字的設計具備雙重性,首先是設計作品具備功能性,其次作品具備藝術審美性。在信息設計的過程中,其語言視覺和聽覺物質化以及予以內容符號化的過程就是在保證信息內容不變的狀況下,對其設計形成的一種優化效果。
2 自媒體語義下的信息設計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信息設計的發展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信息內容的傳達,而是更加關注信息受眾的需求。語義環境不同,針對的受眾就不同。自媒體是為個體提供信息消費、積聚、共享的獨立空間,能夠從事面向多數人的內容兼具私密性和公開性的信息傳達形式的總稱。《自媒體文化缺失及其傳播環境重構》提出: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制作出一份表達自我的產品。在自媒體語義下,信息內容根據傳播者個人而定,沒有固定的受眾人群,更多是與自己有著相同觀念價值的人群之間的交流。所以,其信息設計的形式多是以趣味性和便利性為主。
3 自媒體背景下的信息設計形式
自媒體語義下的語言文字,是一種自我表達的符號。在語言文字傳達的過程中,只要是肯定的語言符號標志或者指代了某種事物和意圖,它就能夠被分解為語音模式、文字模式和語義內容三方面。換句話說,完整、成熟的語言符號應該是音、形、義的有機結合,它既包括聽覺物質化——語音形式、視覺物質化——文字形式,也包括符號信息化——語義內容。語言文字的形式在互聯網時代經過信息設計,呈現出更多的表現方式,增強了語言文字的表現能力。應用形式不同,媒體人帶給受眾的感受就不同。信息設計根據語言文字所要表達的內容,選擇合適的形式傳遞給受眾,能夠讓受眾更加直觀地了解媒體人的觀點和感受。
3.1 聽覺物質化——愈加生動,能直觀感覺到媒體人的態度
聽覺物質化的語言文字即語音形式,其表達形式相對于書面表達更加隨性,易理解且更具備時效性。自媒體是一個注重個性和自我表達的網絡平臺,能夠充分表達自媒體的感情、情緒、觀點是其重要的功能。智能手機的出現和互聯網的普及,帶動了不同形式的自媒體平臺出現,這種平臺既是信息設計的結果、信息傳達的過程,也是信息設計的過程。例如,微信的語音功能,在微信公眾平臺上,受眾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媒體內容,媒體人通過語音功能隨時隨地向受眾表達自己的觀點,打破傳統意義上相對正式的表達形式,以一種更加便利的形式出現在傳播者和受眾的面前。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設計的不斷完善,聽覺物質化的語言文字形式變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易操作性。信息設計平臺不再局限于專業性的人群,設計師將信息傳播平臺所需要的語言文字內容進行專業的設計,然后為使用者體供選擇設計的選項,通過不同元素的原則形成自己的風格,其不具備很強的專業性,但是也是一種信息整合的過程。例如,美拍、小咖秀等應用程序,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對背景音樂進行加工,這種加工的形式也是一種對語言文字的信息設計,通過語音、語調的改變,形成媒體人自己的風格。
在語言文字聽覺化的過程中,一些語言文字的轉化因為受到文化和地域差異的影響,在其轉化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方言在信息設計中的應用,許多網絡熱門詞匯的產生就是來源于各地不同的語言表達形式,非常具有趣味性。
3.2 視覺物質化
語言文字的視覺物質化就是傳統意義上看到的文字形式,然而隨著自媒體的發展,其在互聯網上的表達形式呈現多樣化,如彈幕。在視頻軟件以及音樂軟件中,軟件的使用者可以一邊欣賞視頻或者音樂,一邊利用彈幕表達自己這個時刻的想法與心情,通過文字的形式,與其他使用者進行討論,具有一定的即時性。
視覺化的語言文字除了以上所具備的特點,自媒體時代帶來的更多的是語言文字的便利性。一些自媒體平臺如博客、豆瓣等,媒體人可以隨時發表自己的文章,與大眾一起討論,而不再局限于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通過信息的交流與表達,為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
在信息設計過程中,就文字本身而言,漢語言文字是由象形文字發展而來,本身就帶有一種符號化、標志性的性質,所以能夠在視覺化的信息設計中向受眾傳達一種觀念、價值。語言文字是一種十分受用的設計元素,要充分發揮其自身的優勢。
3.3 符號信息化——語義內容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信息泛濫,在信息的表達過程中對信息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少即是多”的設計理念要求我們必須有選擇地整合提煉,在不失去信息固有價值的同時,弱化不重要的信息。符號化的信息設計能夠更加形象地向受眾傳達傳播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其中,信息交流平臺經常使用的表情就是一種符號信息化的表現,在信息設計的過程中,設計師通過對設計對象的心情、神態、感受等感官進行整合,對適用人群表達的語義內容進行歸納總結,設計出一種既簡潔又能比較全面地表達使用者感受的信息符號,并通過這種形式傳達給對方,使雙方產生共鳴。這種信息符號的轉換過程就是語言文字在語義內容方面的設計。
參考文獻:
[1] 任海燕.熱點事件的輿論特征與媒介引導——以幾個語言文字議題為例[J].新聞知識,2015(6).
[2] 楊潔.漢語言文字的藝術特征與創新設計研究[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5(2).
[3] 杜鵑.秩序與靈動——文字設計的組織形式研究[D].中國美術學院,2011.
[4] 董偉建.自媒體的文化缺失及傳播環境重構[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