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驛
摘 要:德昂族為跨境民族,生活在中緬交界地區,生活在云南省的人口數量較少,但它仍保留著較為完整的民族文化特征,尤其是在舞蹈文化上有著各種形式和獨特意味。隨著時代的發展,德昂族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危機,被年輕一代忽視,所以要及時開展搶救工作,保護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
關鍵詞:云南;緬甸;德昂族;舞蹈;“水鼓”
舞蹈是一種具有藝術形式和內在精神的文化現象,是人類特有的內心情感的表現方式。舞蹈既有雕塑的靜態元素,也包含了一切音樂的動態元素,是對語言以及審美的動態行為的情感表達,打動人的內心世界,是一種精神上的交流方式。讓人得到享受的同時,舞蹈中的藝術之美在藝術審美方面也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1 德昂族的來歷
德昂族是云南省一個獨特的跨境民族,歷史悠長。在云南26個民族中,人口從少到多排列,德昂族排在第2,僅在獨龍族之后。
德昂族位于中國邊境地區,在過去受到戰火紛擾和民族壓迫,大部分的居民遷往緬甸境內,成為一個跨界民族。目前德昂族的人口總數約為28萬,但只有2.7萬人生活在中國。他們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臨滄區的鎮康,其他的生活在隴川、梁河、盈江縣等地區。由于人口少,又處于封閉的環境,其經濟和文化落后,到目前為止,德昂族仍然保留著比較完整的民族文化和習俗。特別是音樂和舞蹈,如水鼓舞,其舞蹈形式獨特,內容歡快,體現了濃郁的民俗風情。德昂水鼓舞是一種很受歡迎、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間舞蹈,是德昂族人在生存和發展中所創造的舞蹈形式,真實地反映了德昂族人的工作、生活方式、思想和精神,是德昂族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德昂族風格獨特的民間音樂和舞蹈
德昂族民間舞蹈種類繁多,如水鼓舞、長鼓舞、竹竿舞(又稱騎馬舞)、如來佛祖的啟發(又譯為佛鼓舞),都用于慶祝重大節日和喜慶日子。因為信仰小乘佛教,因此,神秘的德昂族也有崇拜宗教的舞蹈。[1]
水鼓是一個古樸精致的工藝品,有著精美的外觀,做工精細,以水作為激發和鼓勵舞蹈的獨特介質,用來歡慶豐收,德昂族語稱“格楞當”。在云南、德宏、保山和緬甸的德昂族老人熱愛樂器。在500多年前,德昂族盛傳鼓舞,這反映了這種音樂在德昂族人的盛大節日和民俗活動中受到了熱烈歡迎。幾百年來,經久不衰,延續在德昂族人的生產生活中。每逢節日或歡慶日,年老的德昂族人就會跳水鼓舞,在擊鼓前為水鼓注入一些水,鼓皮和鼓心都變得十分濕潤之后,將水倒出,敲擊鼓面,水鼓就會發出很愉快悅耳的聲音。舞者將鼓繩掛在脖子上,然后把桶放在胸前,左手巴掌拍頭鼓,右手拿大鼓槌敲擊鼓,兩手配合,動作優雅敏捷,鼓聲節奏歡快。[2]這是勞動生產后收獲的喜悅,讓聽眾感到非常高興,身心都得到放松。
3 德昂族樂舞艱難的發展現狀
在人口接近25萬的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中,州內大部分都是傣族和景頗族,而據2008年州內人口統計數據顯示,德昂族只有1.8萬人口,不到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中總人口的1%。可想而知,德昂族的民族文化面臨的危機。每到州內的重大節日,觀眾可以觀看到傣族的象腳鼓和铓鑼、景頗族的“目瑙縱歌”表演,但很少聽到水鼓的奏鳴曲和舞蹈。由于人口少以及經濟文化落后,德昂族傳統文化不能得到很好的宣傳,這嚴重影響了其文化發展。
此外,在中國生活的德昂族人相對在緬甸生活的德昂族人要稀少。現在的德宏市、蘆溪市、三臺山是三個最大的德昂族聚居地,有3000 ~ 4000人,臨汾地區鎮康縣為第二定居點,但只有1000多人。[3]德昂族多散落在山區,人口分散,再加上長期的經濟發展滯后,族人的境外分流,造成民族的音樂和舞蹈文化流失嚴重。德昂族舞蹈文化雖然獨特,但民族文化遺產卻正處在消失的邊緣。
在對德昂族文化進行深入了解后,我們認識到現代文化和外來文化對德昂族造成了嚴重影響。大多數了解德昂族舞蹈的信息、技能的老年人已經逝世,年輕人不再對民族舞蹈感興趣,原始祭祀舞蹈已經處在消失的邊緣。鼓勵農業勞動的舞蹈逐漸失傳,現有的舞蹈也大量地加入了現代經濟的部分元素,作為一種商業活動出現在各種旅游場所中。舞蹈系列走樣,表演風格混亂,無序的局面難以糾正,這樣的現象層出不窮。
德昂族居住村由于貧困,大多年輕的族人選擇外出打工,留下了許多老人和兒童。為了促進德昂族經濟文化的發展,當地政府相繼采取了一系列的優惠與保護措施,如對德昂族學生給予大力支持,能考上大學的學生,由政府支付學費。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政策支持下,能考上大學的孩子還是很少。由于知識的薄弱、觀念的落后、外來文化的強勢沖擊,青年一代對本民族文化的研究、傳承與發展變得越來越淡漠。舞蹈文化是德昂族寶貴的歷史財富,卻處于消失的邊緣,族內一些優秀的工藝品和民間音樂,村里只有一個或兩個老藝人會,大部分的年輕人都不感興趣。[4]德昂族的水鼓,現在只有在緬甸境內的一些德昂族的村落有會制作的人,年輕的一代一般對水鼓文化沒有興趣,漸漸疏遠、遺忘。德昂族優秀舞蹈文化的傳承顯得蒼白無力,民族文化后繼無人。[5]
當然,發展地方經濟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我們也不應該責備,而是以尊重和敬畏的態度看待德昂族的民俗文化和傳統,同時合理地開發和利用這些文化資源,不能隨意改變它的性質,并在適當的場所和地點,通過還原的方式來介紹這些優秀的民俗文化,讓人們了解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
4 結語
面對如此困境,我國的文化工作者應承擔文化傳承的責任。在人們的生產和生活中要堅持融入優秀的民族音樂和舞蹈文化,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并服務于自己的民族舞蹈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一起面對外來文化的入侵。要加強民族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力度,幫助更多的德昂族年輕一代樹立民族舞蹈文化情結。當然,這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德昂族獨特的舞蹈文化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才能讓其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光成.跨界民族的文化異同與互動——以中國和緬甸的德昂族為例[J].世界民族,1999(01).
[2] 王鐵志.德昂族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遷[D].中央民族大學,2004.
[3] 羅玉山.德昂族的“水鼓”[J].民族大家庭,1997(05).
[4] 黃光成.德昂族文化傳承中的困境[J].民族藝術研究,2004(06).
[5] 趙家祥.德昂族歷史研究[M].德宏民族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