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析西
摘 要:“侘寂”的本質含義是指一種殘缺之美,需要我們從世俗的審美中跳脫出來,靜下心去欣賞人、事、物的不完美。這種理念被運用到現代設計中,并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強調本質的素樸之美,即簡潔并讓人安靜的設計美學。本文中將從“侘寂”的源頭禪宗思想切入,通過傳統和現代設計界的相關案例,淺析日本的“侘寂”之美,以及它在現代視覺設計中的發展和衍生。
關鍵詞:“侘寂”之美;禪宗思想;樸素;簡約;本質;自然
1 “侘寂”之美的淵源——禪宗思想
禪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之一,最初由印度傳入中國。禪語有言,“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非常貼切地反映了禪宗思想的本質——回歸本源。隋唐以后,禪宗思想傳入日本,因與當時日本的自然環境、人民思想和生活方式有高度的契合性,其在日本得到了廣泛而迅速的傳播。日本以禪宗美學追求的自然、樸實和空寂為源頭,逐漸鑄就了日本審美的核心思想——“侘寂”之美。
“侘寂”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個日本人心中,也融入了他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但若真的讓他們解釋“侘寂”的準確含義,可能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答案,那標準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李歐納·科仁的著作《Wabi-Sabi侘寂之美》第一次對這個詞進行了全面的解讀。“侘寂”的本質含義是指一種殘缺之美,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事、物都具有不完美、殘缺或不對稱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從世俗的審美中跳脫出來,靜下心去欣賞、發現和應用這種不完美。所謂“侘寂”,既是一種審美,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心態。將“侘寂”理念運用到現代設計中,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強調本質的素樸之美。“去掉所有不必要的”,從最普通的事物中發掘價值和美,這種簡潔并讓人安靜的設計美學,也是如今國內圈粉無數的品牌的設計起源,如無印良品、三宅一生和蘋果等。
2 “侘寂”之美的原始表現形式——枯山水
枯山水,即在細軟的白沙上精心地耙出漣漪,用以代替江河湖海,以石塊寓意山川島嶼。日本最早的造園書籍《作庭記》中寫道,“無池無溪處立石,稱枯山水”,可見它是日本獨有的園林景觀,也是一種精神代表性的庭院形式。
如我們所知,日本國土面積小且資源比較匱乏,因此“枯山水”這種造園藝術雖源于中國,但更多地融入了日本人“朝花夕落”的生存憂患意識,以及對生命早逝的悲哀。最初,寺廟里的僧侶通過對禪的修行,將悟得的心境象征化地表現出來,制作了枯山水庭院,并將其作為一種自我表現的方式。但是,由于京都缺水,而日本又盛產石材,這種手法逐步傳出外界并得到發揚。枯山水庭院以素為美、以枯為美、以缺為美,人們唯有靜下心來慢觀與細品,才能領悟其中的奧妙。因此,不論從它的起源和發展,還是它蘊含的濃厚禪意上來講,其都將“侘寂”美學的精髓發揮到了極致,堪稱日本“侘寂之美”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3 “侘寂”之美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與發展
3.1 解讀日本品牌——無印良品
日本西友株式會社是20世紀7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零售業集團。1980年,西友開發了旗下的首個自有品牌。這些沒有商標、包裝簡約但是質優價廉的商品迅速地在顧客中掀起了一股風潮,它就是無印良品(MUJI)。
大道至簡,大象無形,真正優秀的設計是讓你感覺不到它的刻意為之,無印良品就是這樣,它的氣質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不需要浮夸的外表去裝飾。并且,無印良品的商品貼近生活,從簡單的糖果、餅干類的小食品,到餐具、廚具等生活用品,從衣物、毛巾,到沙發、茶幾,再到電飯煲、電冰箱等,每一件商品都擁有共同的氣質。它們只有極簡的商品介紹卡,而沒有奇特的外形,也沒有跳躍的色彩,正如無印良品的廣告詞中所說:“愛,無需美化。”這種發現生活中隱藏的美,接受它的簡單、自然和樸素,并從中提煉出最符合人類使用習慣的方式。這種表面似乎貧乏、內在卻非常豐饒、獨特的美學,讓日本人逐漸失去的“侘寂”美學在現代復活。
3.2 淺談日本設計師——原研哉
原研哉是日本現代設計師的代表人物之一,擅長從自然、民藝以及日本的傳統美學中汲取設計靈感,通過調動人們的“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把傳統文化、現代設計和真實的生活巧妙地融合起來。白色是原研哉在設計中最常運用的顏色,他認為本色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這種“留白”并不代表虛無縹緲和偷工減料,而是將日本禪宗美學崇尚的“空無”,在設計中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在原研哉的設計中,最常被作為代表作品介紹的是梅田醫院的標志識別系統。在這個作品中,他采用了柔軟布料這種溫柔并讓人放松的材質,作為這間婦產科醫院的標識牌。并且,他將這些標識牌設計成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襪子、靠墊和床單的形態,在這樣親切而放松的環境中,病人自然也減少了對醫院的恐懼和排斥感。這些布制的標簽遍布醫院的每個角落,只有經常清洗才可以使它們保持潔白如新。白色調的醫院、柔軟白棉布標志、可以反復清潔和再利用的材質等,將這套設計的“人性化”理念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也充分體現了原研哉在設計作品中對日本傳統“侘寂”美學的繼承和延伸。
4 國內設計中的“侘寂”之美——“梵幾”品牌
唐宋時期是禪宗思想在中國最為盛行的時期,當時的文人常把這種感悟融入自己的詩詞、歌賦和繪畫作品中;畫師也注重作品中對于意境的追求,畫面往往會呈現出一種空靈、虛靜、深遠的情境,滲透出濃濃的禪意。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充滿禪意的審美和生活方式在國內越來越罕見,不禁讓人扼腕。近幾年,我國也有眾多的設計師和品牌開始傳承東方美學,他們的作品既充滿禪意,又融入了中國傳統元素,為我國在國際領域塑造具有中國特色的設計風格奠定了基礎。
2010年,設計師古奇高創建了家具品牌“梵幾”。“梵幾”的家具非常注重選料,通常采用高品質的木材、真皮和紡織品等,并且每件家具都使用了最傳統的中式榫卯工藝進行連接。不同于以往的仿古中式家具,它摒棄了浮夸和笨重的古典元素,通過純手工精心雕琢每一處線條,以打造出具有柔和、溫婉特征的形狀。如“梵幾”家具的介紹中所說,“‘梵是凈空與安靜的意思,‘幾是家具,意為凈空安靜的家具;同時,‘梵幾的諧音是‘凡幾——平凡的家具,‘梵幾希望做些實實在在、能被生活所用的,并且自然地融合于生活當中的家具”,它的每一件產品都散發出淡淡的禪意,并且從內到外,再到制作過程都與“侘寂”的風格不謀而合。
5 結語
近幾年,極簡風格在整個設計界掀起了一股風潮,不論是設計師,還是客戶都對極簡的設計十分熱衷。當今社會,極簡藝術中有兩個流派最為大眾所熟悉,一個是以宜家品牌為代表的北歐極簡風,另一個是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日本極簡風。這兩種風格之間其實是同中有異的,北歐的極簡風主要受到了包豪斯主義的影響,而日本的極簡風則源自于本文所討論的“侘寂”之美。在此之前,隨著設計界新生代的日益崛起,即使在日本,“侘寂”的審美也似乎在日益衰落。但通過本文中介紹的眾多案例可知,充滿禪意的“侘寂”美學不但沒有消逝,而且滲透在諸多的優秀設計中,以更貼近現代人審美的方式重生和崛起。
參考文獻:
[1] 張節末.禪宗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 李歐納·科仁.Wabi-sabi侘寂之美[M].北京:中國友誼出版社,2014.
[3] 原研哉.白[M].朱鍔,譯.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 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朱鍔,譯.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 良品計畫株式會社(日). MUJI無印良品[M].朱鍔,譯.山東: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