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園林設計是現代設計領域中最重要的設計門類之一,對其美學的理論進行深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園林是一個寬泛的、多學科交叉的概念,它和自然、建筑、生態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連。并且,園林美學需要考慮具體的土地和人的關系,絕大多數都是“人化的自然”,甚至就是“人造的自然”,是人和自然相協調的產物。
關鍵詞:園林設計;環境;美學
園林設計可以給人們提供良好的棲居生活環境,保持人與自然的最佳關系,并且促進人類、自然、社會的和諧發展是景觀設計不懈的追求。隨著工業的高速發展,人口高度集中,環境污染、生態平衡等問題不斷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人們希望創造出一個健康而舒適的生存環境,以便充分發揮人的潛能。園林設計可以使人的內心獲得寧靜、滿足并產生一種愉悅和美的體驗。
1 園林美學思想
中國美學的起點是從老子提出和闡述的一系列概念開始的,老子的概念對中國古典美學形成自己的體系和特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數千年來,大量的哲學家、美學家、藝術家不斷地在這個領域探索,從而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美學體系。以“和”為美,就是在進行審美創造和評價時要具有整體意識,譬如,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正是整體意識的體現。儒家從“天人合一”的角度論證了其環境美學的思想,這一理論對園林設計美學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啟示與指導作用。道家老子認為,自然規律是宇宙萬物普遍存在的,主宰萬物的運行,如果從道家的觀點出發,園林設計最大的道就是順應自然。順應自然,遵循自然規律行事,做合乎道的園林設計,符合傳統美學思想和現代設計發展潮流,違背自然之道的園林設計必然會使人類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建立在古代中國哲學“氣”的概念基礎上的風水學說,是一種傳統的文化思想,也是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從客觀角度上可以反映古代中國人追求自然環境協調統一的思想真諦,其中的某些觀念,如生態環境理論,與現代園林設計中的一些美學主張不謀而合。
2 園林設計中意境的表達
中國美學思想中有一種西方所沒有的“意境”之說,意境是什么?有人認為,意境是內在的含蓄與外在的表現之間的橋梁。自然美是一切美的源泉,是一切美的范本,其中穿插著設計者、施工者個人創作的主觀感受,并在創作過程中很自然地傳達他的創作情感,借景傳情,使其成為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美感。而意境可以從詩、畫的游覽中獲得。它們產生在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社會,當我們再去欣賞、吸收、品評它們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得到樸素的自然美和出水芙蓉的美。因此,意境是景觀設計的根本目的所在,它引導人們由滿足心理需求到深化心理需求,從而達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
意境在達到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容納一定行為功能以及符合具體物質條件限制的空間場所內,用一切可能的條件讓使用者產生美的聯想,它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心理和哲學意味,而不是簡單地將觀念與場景疊加。在古人留下來的園林作品中,我們時常看到傳統的“借景”設計手法在空間布局中起到的作用,借景對空間的暗示,使得狹窄的園林獲得無限的眼神,這也是中國古典美學中強調的虛實關系。莊子是最早提出虛實相生的哲學家和美學家,他曾提到“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有無相生,道以‘無為基礎,沒有虛空的存在,萬物就不能生長”。借景在于把觀者的目光引向園林之外的景色,從而突破有限的空間而達到無限的空間,把遠處之“虛”化為園林之“實”,使園林之“實”擴充到外界無限之“虛”中,這樣可以擴大觀者的審美感受。在園林中,雖然都有山水花木、小橋流水等,但是景物的疏朗與緊密、光滑與粗糙以及色彩的純度和冷暖的不同組合給人以輕重、遠近、華麗與樸素等不同的聯想,園林中的花木配置也獨具一格,植物的有機結合,高矮和疏密的變化令人層次分明、豐富。這種造景手法為中國畫的層次變化奠定了基礎。
3 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美學分析
園林是建筑和人居環境設計中的精髓與明珠,中國古典園林設計中蘊含的美學思想,也是祖先智慧和文化的寶庫。例如,“曲徑通幽”的空間組織手法、個體景物和整體布局的平衡與協調、造景的同時對自然形態本身的學習與尊崇等都可以提煉出經典的美學原理思想。
“曲徑通幽”是中國古典園林常用的空間組織手法,通過設置曲折的路徑,使人們從嘈雜的環境進入幽靜之處,這也體現了古代造園家“出世”的思想,以及道家“清靜無為,修身養性”的深層次的文化內涵。在景觀的組織上把園林的墻、廊、景等分割開來,化整為零,變單一為多樣,在迂回中取得層次,讓人感受庭院深深,因此常有“不盡盡之”的說法。在植物的配置上,綠樹把邊緣隱藏起來,用化有為有的手段,變化有邊無邊,使空間變化豐富,在游覽的同時,回味無窮。
另外,中國古典園林的美不僅在于個體景物的美,還在于整體的布局與規劃,以及不同景物的形態、材質、色彩的對比與協調。在園林的設計中,景與景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整體聯系。以“網師園”為例,網師園布局嚴謹,主次分明又富于變化,園內有園,景外有景,精致幽深之至,建筑雖多,卻不擁擠,山池雖小,卻不覺得倉促。另外,從蘇州園林來看,中國古典園林的美在于比例、尺度、均衡、韻律、對比等形式美法則的運用。無論是規模宏大的拙政園,還是小巧靜雅的網師園,無論是建筑在整個園的比例,還是花木的配置和材料的對比運用,都體現出形式美的法則。
中國自古以來都崇尚自然,在哲學上有“天人合一”的思想。老子說:“人法地,地法人,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里提到了“隨由人做,宛自天開”的思想,在藝術上一直提倡“師法自然”,認為自然是藝術的源泉。由于造園的主要材料是運用自然材料、造景方法上更多是以自然景觀為參照,甚至有時是模仿自然,如假山、盆景等都是對自然的模仿,所以,在造園的領域也強調“師法自然”。
4 結語
藝術設計在經歷了由傳統手工藝美術向現代設計的過渡與發展后,逐漸壯大和豐富。設計領域擴展到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設計門類的豐富帶來了設計理論的完善。它的理論研究對園林設計的總體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和積極的意義,景觀園林設計是為人服務的,它的設計不僅滿足了人的物質需求,也滿足了人的精神需求,使園林成為人的“心理對應物”,并產生共鳴。運用美學的觀點指導景觀設計,可以使景觀園林設計更加注重景觀體驗者和審美者的感情心理因素,真正地體現“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使人與園林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計成(明).園冶注釋[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8.
[2] 葉郎.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3] 金學智.中國園林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4] 樊麗.從蘇州園林探討中國古典園林美學思想[J].大眾文藝(理論),2009(3):86.